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戏剧文本教学策略探析

2021-05-25 08:29宗海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戏剧文本素养

宗海云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要全面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这一目标引领下,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戏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感受文本的文字之美,体验表演的情感之美,帮助其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并树立文化传承意识。纵观初中语文戏剧文本教学现状,戏剧文本教学地位不高,知识考查又少之又少,无法发挥戏剧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初中戏剧文本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探讨了戏剧文本教学策略,旨在为促进戏剧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建言献策。

一、现阶段初中戏剧文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文化与生活的记录与重现,戏剧需要将文本所描述场景,借助演员语言、神态、动作等多元要素全面呈现在舞台,这是多重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独具特色的“对话体”语言更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流范例,对于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文本支持。但长期以来,戏剧教学均停留在初读感悟、记诵相关知识等层面,导致戏剧文本教学沦为视频课与知识点罗列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理念滞后,忽视教学价值

作为一门融合多元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戏剧是艺术领域里的一颗明珠,其具有时间空间高度集中、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台词对话精练个性等特征。纵观历年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戏剧的身影从未缺席,成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者,戏剧文本需要在教师的教学下方可发挥作用,实现其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强大功效,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戏剧文本教学的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倾向于选择小说、诗歌等教学体裁,对戏剧文本教学价值却认知不足,忽视甚至无视戏剧文本独有的魅力,并将其束之高阁。

(二)方法单一,重文本轻体验

戏剧文本是戏剧艺术的组成部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语言实践活动,若未参与实践创作与表演,就无法领悟戏剧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更无益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当前,在戏剧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教师多采用文本分析与鉴赏等单一化方法,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人物形象分析、戏剧冲突把握等戏剧文本内容与形式的解读方面,与小说、诗歌体裁的教学并无差别。还有些教师以影代教,将戏剧文本教学置于教学边缘地带,未充分发挥戏剧文本教学的作用。这导致戏剧文本教学停留在文本层面,缺乏舞台体验的教学令戏剧本色全无,学生无法获取戏剧表演的舞台体验,更无法从中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三)囿于教材,课外阅读缺席

戏剧文学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初中语文教材因篇幅限制,戏剧文本选择多为一些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节选,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无法满足戏剧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弥补教材选文的不足。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戏剧文本教学中多囿于教材选文,不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与指导,学生中也鲜有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戏剧文学作品者。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并未认识到戏剧文学的重要性,这无疑对戏剧文本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戏剧文本教学策略

针对戏剧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戏剧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持续提升戏剧教学的地位,不断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文学、文化内涵,结合戏剧文本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增强戏剧实践体验,拓展经典戏剧作品阅读,充分发挥其综合价值,探索戏剧文本教学的新出路。

(一)转变理念,提升戏剧教学地位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四大文体之一,戏剧文学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使之更好地了解历史,认识社会,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性情,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提升初中戏剧文本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理念,重视戏剧文本的价值,使戏剧文本教学脱离尴尬境地。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知识结构与接受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戏剧感染观众的即时效应,将戏剧教学重点集中在对作品的解读与提升学生鉴赏力等方面,将学生培养为热衷于戏剧的观众。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戏剧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博学多识,持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戏剧方面的专业素养,深度挖掘文本背后的内涵意蕴与文化体式,引领学生真切感知和体悟,实现师生双方的教学相长,逐步由知识型教师向素养型教师转变,以引导学生持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创新方法,丰富戏剧实践体验

为了保证戏剧文本教学的高效性,要在“为什么要教”“要教什么”的基础上,彻底解决“要怎么教”的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戏剧实践体验。一方面,要注重创设戏剧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根据戏剧篇目收集相关影视图片、音乐、影像视频,或朗读戏中人物的对话,模仿其神态语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成功“入戏”。如在讲授《天下第一楼》时,教师可先借戏剧开场的提示音向学生交代背景:“此时是福聚德的鼎盛时期……福聚德已是赫赫扬扬、名噪京师……”通过台词朗诵,配合剧本图片背景,为学生营造身在福聚德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戏剧文本学习中。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表演,使学生真实体验戏剧魅力。在讲授《枣儿》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进行表演,认真揣摩老人、男孩等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作出符合其身份、习惯、性格等言行举止的表演,如饰演老人时,语气要放缓,表现出老人的佝偻形态与沧桑感。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戏剧的魅力,走进人物的内心,与戏中人情感共通。

(三)拓展阅读,提高戏剧考核比例

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戏剧文本多为节选,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整部剧作,并补充拓展其他优秀戏剧作品,以深化其认知与理解。例如,在讲授《天下第一楼》时,课本思考探究环节要求学生读完整本作品。为了引导学生自读,教师要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设计阅读任务以监控学生自读,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做批注等方法进行阅读。同时,带领学生观看话剧《天下第一楼》,通过跨界比对提升学生的鉴赏与思辨能力。除此以外,有关部门要在适当增加戏剧选文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考试大纲中戏剧文学内容的考核比例与要求,增加戏剧文学考试的分值,转变传统戏剧教学“可教可不教、可学可不学、可考可不考”的现状,使师生充分认识到戏剧教学的价值。教师要理性看待考核结果,因为分数只能代表一定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内隐于学生思想中的东西却并非分数可以说明的,加上情感、观念等非智力因素本身就很难以固定标尺加以衡量和比较。因此,除了考试等外在评价以外,学校还要积极引入内在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经验的差异,允许学生体验研读的多种可能,鼓励学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思考戏剧,并因势利导将其体验引向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层次。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滨江初级中学语文教師。

猜你喜欢
戏剧文本素养
有趣的戏剧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