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的中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2021-05-26 16:33钱锦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

钱锦

摘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复杂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南京金陵高等职业学校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创设是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课程内容,通过营造真实的市场情境,为学生自主开展专业学习创设条件并提供必要助力。本文是在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中,基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的综合实践建设案例。

关键词:四元教学设计模式;综合实践课程;复杂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44-06

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金陵高职校”)综合实践课程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课程内容,营造真实的市场情境,学生自主开展专业学习,推动了课程的转型,促进了专业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让学习更有情感,更温暖,培养学生面对未来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1]。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比较契合,金陵高职校基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创造性地将学校面临的真实工作情境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境,整体设计规划了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

一、四元教学设计模型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契合

四元教学设计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荷兰开放大学的杰伦·J. G. 范梅里恩伯尔教授及荷兰土温蒂大学戴杰克斯特拉教授合作开发的教学模型,是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模型[2]。四元教学设计模型的四个元素描述为学习任务、相关知能、支持程序与专项操练。见图1。

在图中,学习任务(大圆圈)表示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的案例、項目、专业任务、问题或者作业。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学习任务时主要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变式度、复杂度和支持与指导。其中大圆圈中的小三角表示学习的“变式度”,即表示选择的学习任务彼此之间有不同;虚线框表示复杂度,一组同样复杂度的学习任务中,任务在维度上有所差异,对应学生在现实工作中面对的岗位任务是不同的;圆圈里的填色部分表示支持和指导,随着任务的推进,对于学习者的支持与指导逐步减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支持与指导呈现出锯齿状。

相关知能(L条形)是帮助学习者完成创生性层面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需要学习者解决问题、推理和做出决策。相关知能是学习者的方法论,即学习者在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加工原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学习者的这个方法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会重复使用。学习者在每次重复这种方法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又会有所提升,所以从总体上理解相关知能的时候,可以看出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学习与认知呈现“螺旋式上升”。支持程序(光束带上指向学习任务的向上箭头)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的指导手册或者获得的教师的从旁指点。专项练习(并排的小圆圈)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的重复练习,重复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认知规则。在四元教学设计模型中,强调教师需要在真实且完整的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执行专项操练,并认为这样的操练可以产生高度整合的知识。

四元教学设计模型非常适合综合实践课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着眼于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发展,有效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迁移至工作情境与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终身发展,应对21世纪生产变革。金陵高职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定位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有三个方面契合。

第一,注重学习任务的真实与完整。学校提出的“综合实践课程”强调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课程内容,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强调学习任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契合。

第二,注重在情境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实践课程”强调营造真实的市场情境,强调在市场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强调学生整合已知知识的相关知能(方法论)与在真实情境中融合专项练习契合。

第三,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图示与路径,与四元教学设计模型支持系统教师与相关理论指导手册只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候出现,通过由“扶”到“放”支持学习的过程契合。

二、四元教学设计模型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运用

(一)立足岗位,创设综合实践运营实体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未来的工作任务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在校内进行的。解决学习环境的真实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立足专业未来就业岗位,在校内创设综合实践运营实体,是解决学生在校内能够开展真实而完整的学习的主要方法。

学校通过创设综合实践运营实体,按专业未来就业岗位设立运营实体的工作岗位。学校专业与运营实体、岗位类别、工作岗位具有关系对应(见表1),每个专业针对学生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工作岗位划分类别,成立运营实体在其中创设典型工作岗位。以表中列举数字媒体专业为例,成立“小树莓”运营实体,数字媒体专业毕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有平面设计与广告策划、视频拍摄与剪辑制作。“小树莓”运营实体的过程中,设立平面设计部和影视制作部,学生在综合实践运营实体中与教师一同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承接校内(主要)和市场(部分)的相关业务学习,在真实完整的工作中学习。

(二)挖掘需求,精选真实学习任务

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任务来自于真实而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学校范围内,学校需要完成的各项日常工作都是真实而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可以通过招标找到市场上相关单位承接。这些任务经过需求挖掘与分析,经过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评估与设计后,也可以精选成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任务。

以“南京西宁职业发展教育发展论坛”(以下称发展论坛)为例,金陵高职校接到了南京市教育局与西宁市教育局共同举办发展论坛的任务。发展论坛需要接待来自南京西宁职业教育的专家与学者,组织针对职业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展论坛讨论、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设成果。

课题组组织所有综合实践指导教师与学生代表联席会议共同讨论“我所在的综合实践实体,可以为职教论坛活动做什么服务”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明确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参与讨论结合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经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估,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真实的工作任务。

在本次发展论坛的课程建设联席会议结束后,结合教师与学生代表意见,对照真实工作需求,形成了工作需求与综合实践可提供服务对应表。以综合实践课程(实体)久悦生活创意馆为例,在其市场类工作岗位中有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策划,在发展论坛中就可以对应“论坛周边创意产品策划”“论坛周边创意产品销售”这两项具体任务。

(三)真实运营,重复协作相关知能

依照企业真实项目运营流程规划课程的运行流程,课程以此流程体现综合实践实体运营项目的完整性。在企业的真实运营中,对每一个工作任务大多采用“市场需求分析”—“甲乙双方签订协议”—“改进方案或产品服务”—“产品或服务的交付”—“召开经营分析会”这五个步骤形成一次完整的项目运营。

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市场需求分析是各运营实体对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论坛这一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在调研基础上结合自身运营成本核算形成活动方案;签订协议是与客户通过签署协议的形式规范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改进是初步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客户验收,并针对客户的意见进行工作改进;交付是依照签订的协议将产品或服务交予客户的过程;经营分析是协议执行完毕以后,综合实践运营实体对本项目的整个过程从学生在岗位中的表现、客户的满意度、经营的收益等方面进行经营分析与总结。

综合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项目管理能力等就通过真实运营过程中,重复协作这个项目管理路径的形式达成。

对比在发展论坛的筹备过程中,综合实践运营实体小树莓的“综合实践纪录片拍摄与制作任务”与综合实践运营实体金陵享味轩“伴手礼策划制作任务”的具体教学设计步骤,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在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務中有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此步骤在四元教学设计模型中被描述为十步骤),在重要工作节点有相同的工作程序。这个工作程序就是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关知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完成综合实践过程中的方法与程序是一致的,是企业经营与项目管理的方法与程序,也是职业学生进入市场进入企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四)真做真学,启动螺旋专项训练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为了产品与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客户,会在综合实践实体中与指导教师反复打磨产品与服务。在设计好产品方案、活动策划方案后也要提交给甲方(校内负责论坛工作的主要部门),由甲方返回改进意见。最终交付的产品与服务都是经过多次设计、策划、制作的。专项训练通过自身、甲方、市场对于品质的高要求逐步改进并螺旋上升。学生在一次次完成真实任务过程中进行专项训练,熟悉相关技能。

三、四元教学设计模型在综合实践课程运用实施保障环境的构建

四元教学设计模型运用于设计综合实践课程,如何有效实施是一个关键。特别是在发展论坛这个综合实践课程案例中,学校所有的综合实践运营实体需要协同进行。真实工作任务还涉及学校5个行政部门,这5个行政部门承担市场中的甲方职责。综合实践中有5个系、6个专业的12位教师,近100名学生参与。如此众多的师生需要在一个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中协作,需要一个适合的教学实施环境。

(一)组建课程实施团队

通过组建课程实施团队的形式保证课程能够还原真实生产任务的供需对接、保证课程能够按照设计流程进行,并确保每一个实施步骤的完成。课程实施团队一部分是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包括校长、真实任务对接的各行政部门管理干部等。这一部分代表真实市场运营的甲方团队,负责提出真实生产任务的要求、签订合同、验收产品、执行合同等。课程实施团队另一部分是由教学管理人员、课题组研究人员、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组成的课程指导协作组,主要负责课程总体目标规划、流程设计与各任务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指导。

(二)组织课程联席会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者主要通过自主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程团队沟通与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并通过在完成真实生产任务中的“甲乙方签约”“初步成果验收与产品改进”“实践成果展示与课程展演”“经营业绩分析”等关键节点,组织课程实施团队全体成员召开联席会议,使教师、学生、各行政部门任务负责人的沟通能够集中、高效地完成。通过多方联席会议也创设了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境与氛围。

(三)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促进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从传统意义上的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转变为真实生产任务的“导师”。导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特别是重要工作节点观察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提出“挑战”,学生进一步优化产品,并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提供“顾问”服务,实现对学生的从“扶”到“放”过程。

(四)促进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

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进行。首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形成各自的独立意见,再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设计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确定方案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源(经费、人工、时间)拆解具体任务,继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完成整体工作任务。

(五)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考察综合实践课程在学校运行的状况,通过评价改进和修正校本课程系统,为后续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构建提供决策支持。评价的目的主要不是对于学生知识、能力进行评价、评判与分级,而是通过从评价学生人才能力的完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角度反思校本课程设计,提高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建设质量。

在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实施中,课程的分析评价分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方面进行。外部评价主要是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辅助要素。内部评价是课程所有参与主体通过反思进行。

整体上看,四元教学设计模型在发展论坛这一真实生产任务结合过程中取得了积极而又有成效的实践结果。但是还存在值得进一步讨论和完善之处。比如,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常态化与多样化,除了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型还需要将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与校内真实而完整的工作需求对接。综合实践课程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开展更多的深入探索与研究,注意评估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中教师的工作负载与学生的认知负载,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一个健康、良性的可持续的学习环境。四元教学设计模型为职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且有效的设计范式。

参考文献:

[1]周乐山.面向未来的职业学校课程转型——以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为例[J].江苏教育,2018(28).

[2]杰伦·J.G.范梅里恩伯尔,盛群力.四元教学设计模式主要设计原理[J].开放教育研究,2020(3).

责任编辑:王新国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
浅谈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融合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初中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策略
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原则的思考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
浅谈高中生物与综合实践课程整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