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教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2021-05-27 18:57朱萍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题教研微课

朱萍

一、课题简况

(一)概念界定:

微教研:

1.微教研是一种由教师因某一话题或活动需要而及时发起的小型网络教研模式。即利用视频直播和在线交流技术,开展纪实教研,还可用于远程观课、评课、教师培训等。

2.通过“微时间”“微问题”“微思考”的快速呈现、集中研究,促进教师深度反思,同时获得大量学习资源,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同伴、群体和专家的多元对话,以及数據驱动下的研修效果评价和应用,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专业能力的发展。

3.微教研模式:确定研讨主题——线上教研——微课、微研讨、微课题、微游戏、故事分享——呈现研讨结果——教学实践——线上反思、改进。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加快科学保教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推动我园保教质量的稳步提升。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支持下,有效开展微教研的策略、模式。

3.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影响带动本地区学前教育科研水平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及微教研实践研究水平。

2.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设计和运用微课开展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

3.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教育故事分享微教研实践研究。

4.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利用“优课”资源开展微教研实践研究。

5.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设计与运用微游戏开展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信息技术支持下微教研研究的新思路、新成果,学习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做理论支撑。

2.调查法

通过观察、座谈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制定园本研修现状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使用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看法,并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收集事实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案例研究法

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进行案例研究,形成案例集。在已形成的有效研究成果和幼儿园园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以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价、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二、中期研究报告要点(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课题研究开展情况、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及后续研究方向)

(一)课题实施阶段(2019.11-2021.06)

1.为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教研活动,了解我园教师当前的困惑与现状,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微教研活动,我们设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019年12月,我园开展了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做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了解一线教师对微教研的认识程度及使用情况。调查对象:参加此次调查问卷的园长、教师有240人,其中教龄在20年以上的为30人,占12.5%;教龄在10—20年的为60人,占25%;教龄在10年以下的为150人,占62.5%,涉及全县各乡镇园长、教师。

调查结论

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对微教研缺乏了解,且由于信息技术装备的限制等原因,教育教学中使用微教研辅助教学的不多;中青年教师使用微教研辅助教学的比例较大,基本能利用微教研解决教学重难点;绝大部分教师认为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微教研这一教学形式将越来越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健全,教师录制微教研的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课题组成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教研,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线上研讨疫情防控宣传、推出形式多样的家园系列活动,紧紧围绕“疫情就是课题”的理念,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入手,对实践活动和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良好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2019年12月份——2020年3月,我园开展了课件、微课、微游戏、优质课线上活动评比,寻找教师信息技术制作中的共性问题,为针对性学习培训寻找基点。对优秀教师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组织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反思。

(2)2020年6月,课题组组织教师开展线下课件、微课、微游戏、优质课线下活动比赛,主要目的是找到问题所在,对于共性问题给予统一分析,进一步研讨,提高教师设计制作水平。同时遴选优秀作品,细打磨、铸精品,为高一级别的比赛做好准备。

(3)2020年8月,组织召开课题中期交流会,了解微教研给自身带来哪些提高,对我们的工作有哪些帮助。总结完善方案计划。

(4)开展线上学习。微游戏、课件、微课等制作运用方法,提升教师信息化运用水平。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教研模式实践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2.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在微教研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反思,写出了相关案例、论文、反思等,形成课题文字资料包,对进一步开展微教研实践发挥促进作用。

3.教师积极参与县市级教师信息化活动比赛,均取得县市级一二等奖好成绩,形成课题电子资料包。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实现语音、图画同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微教研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三)问题与反思

传统教研往往时间过长,是专家、骨干们的专利,新手教师往往被边缘化。而“微教研”研究的内容紧贴教师教学的具体问题,是发生在园内、课堂里的细微问题,是所有教师都可以做的研究。教研过程“简而真”。“微教研”的运用,不仅弥补了传统园本教研活动的不足, 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1.实现了观念的转变

“微教研”的实质凸显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微教研”带来的变化是教师将研究目光投向幼儿,创设的问题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教育过程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简化教具、突破时空界限、弥补幼儿经验不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愿望等。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也体现了关注生命教育的过程。

2.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微教研”实现了教研方式“自下而上”的转变,教师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从“尝试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积极展现教研成果,在思维碰撞、亲历实践的教研过程中,教师们关注过程、反思自己、消除了困惑,教研效果明显提升。

(四)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1.如何让微教研更好地走近教师,增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2.有计划地调整微教研研讨内容,让微教研更好地服务学科教学;

3.幼儿园层面应激发教师开展微教研、利用微教研的积极性,提供好服务。

猜你喜欢
课题教研微课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