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设计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问题探析

2021-05-31 10:22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证券化账款基础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引言

一般而言,基建项目施工周期长、确认计量缓慢、资金拨付不及时,容易造成上下游相关企业资金短缺,而与之关联度最高的勘察设计企业影响最为明显,容易造成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升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下,资产流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较大的勘察设计企业,通过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盘活存量资产以及降低资产负债率等效果。但在证券化过程中,也存在统筹协调难、配合度不足、入池资产质量差等问题,影响该业务的开展。因此,探析勘察设计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概述及其现实意义

(一)资产证券化相关概述及流程

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以基础资产结构化信用增加为基础,以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为支撑,最终进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这一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形式,由于基础资产不同,资产证券化可以被分为信贷资产、不动产、应收账款、债券组合以及未来收益证券化。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态,是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发行支持性证券的行为,在选定的应收账款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前提下,以应收账款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增级,最终公开发行证券,实现融资的行为。该融资方式不仅为发起人(原始权益者)提供新型融资工具,提高资本充足率,还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较大投资回报,可以说,资产证券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市场的运行效率。

(二)交易结构及流程

在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中包含的主体分别为:原始权益人、管理人、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托管机构、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债权承销机构及投资者,各主体的主要业务内容及交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针对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对其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流程与其他类型资产证券化的流程基本一致,具体包含以下重要环节:

1.确定标准

发起人(原始权益人)或代理人与管理人、托管机构、承销机构、信用增级机构共同协商,拟定出满足证券化条件的基础资产入池标准。

2.筛选资产

根据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实际融资需求,对企业现有应收账款进行梳理,选取符合入池标准的应收账款组建基础资产池。

3.设立SPV

SPV是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主体,设立SPV目的在于将入池基础资产与原始权益人其他资产分离,以便完成资产所有权转让。

4.所有权转让

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向SPV进行基础资产的所有权转让出售,只有将入池基础资产所有权变更,才能把原始权益人和SPV的经营风险相分离。如若发起人(企业)倒闭或破产清算时,其债权人对已转让的基础资产无任何追索权。

5.发行销售

基础资产完成资产转让后,SPV将采取公开发售或私募方式,将经过信用增级的资产证券化交由证券承销商包装销售,完成证券发行。

6.支付对价

证券发售完成后,按照约定证券承销商扣取一定代理发行服务费及其他税费后,将发行证券的收入交付SPV,然后SPV按合同价格支付发起人基础资产的对价。

7.清偿证券

按合同约定,SPV将在还款日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如果基础资产在还款日偿还本息后尚有剩余现金流,该剩余资金将被返还给发起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整个过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需要采用循环购买的方式来解决期限错配和现金流的问题。循环购买,是指在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存续期内,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持续购买新的同类基础资产方式组成专项计划资产。设置循环购买机制,必须满足基础资产笔数众多、同质化程度高且后续储备充足的条件。在循环购买与专项计划现金流分配的衔接上,专项计划一般会区分循环期和摊还期。在循环期内,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只向投资者支付利息或向代理机构支付代理费,不支付本金,多余的现金流用于购买新的基础资产;在摊还期内,停止购买新的基础资产,基础资产(应收账款)产生的现金流累积后按照计划向投资者支付本息。

(三)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现实意义

通过将企业应收账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提升融资方的市场知名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盘活企业存量应收账款,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其现实意义具体为:

第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与传统的融资方式比较分析来看,债权融资门槛高,限制性条款多,受国家政策影响大,需要银行信用评级,融资空间小,还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股权融资易使企业控制权分散,信息沟通和披露成本大,且资本成本负担较重。通过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能够突破传统融资方式对企业的限制,整体过程较为灵活。

第二,降低融资成本。相较于其他债券,资产证券化主要引入基础资产,一般情况下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比企业信用等级要高,在一定规模范围内,融资价格相较银行贷款或其他债券融资低,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通过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能够使企业以证券化的形式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压降应收账款余额,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降低企业负债融资。

第四,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将流动性较差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证券,置换或降低负债融资,减少流动负债,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企业信用评级。

二、探析勘察设计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问题

从当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勘察设计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其应收账款运行情况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对基础资产的统筹管控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带领下,基础设施领域内勘察设计业务更是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资产筛选环节以及尽调环节往往需要涉及大量的数据资料,而资料信息的填报与传递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人工来完成,整体流程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都比较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基础资产所属单位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

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勘察设计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当中所包含的应收账款信息更多还是以账务处理为基础,进而完成对相关信息的录入、摘取以及储存环节,并不能完全满足资产证券化尽调的信息要求。而且从总体上来看,勘察设计企业的业财融合程度较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导致企业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过程中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基础资产情况,进而对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发展带来阻碍[1]。

(二)业务推广配合度不足

当前,勘察设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业务推广配合度较弱的问题,也正是这样特殊的资产证券化原理导致其对基础资产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应收账款类基础资产,其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相较于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更需要加强企业生态链上下游的沟通与联络,进而获得更大的支持。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过程中,应保证公司工程、合同等部门的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确保设计论证、启动注册以及筹划发行等环节的稳定推进,同时突出财务部门在其中所发挥的联动推动作用。由于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因此很多企业都对其缺乏基础的认知与实践经验,这样也导致了在面对创新业务的时候反应能力较差,同时难以有效提升生态链的配合程度,进而对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

(三)缺乏顶层规划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额度申请以及发行控制等环节难免会出现一定问题。企业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多个标准化流程,因此需要预留出一定时间。现阶段,虽然储架模式以及循环购买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资产证券化发行手续的简化,但仍然需要提升对注册额度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勘察设计企业在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应不断从自身需求以及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统筹规划管理,确保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企业稳定资金流动、优化计划性融资管理,从而为资产证券化的深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低质量的基础资产容易引发兑付风险

在管理过程中,应收账款所依据的《勘察设计咨询合同》条款较为复杂,也出现一定的施工周期长、完工进度难以控制的特点,甚至勘察设计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才可以得到最后的结算尾款,因此资金回笼速度慢也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的问题之一。企业开展证券化时,对入池基础资产的筛选显得尤为重要。现金流不稳定、同质性低、信用质量较差且很难获得相关统计数据的资产一旦作为基础资产,极有可能引发兑付风险。

三、分析解决勘察设计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确定基础资产,推进资产库信息化建设

勘察设计企业在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应对基础资产进行标准化设定,并切实落实基础资产库信息化建设。具体而言,在对基础资产筛选时,工作人员首先应明确作为基础资产的应收账款标准,为后续证券化发行奠定良好基础;企业应尽量挑选在建项目的应收账款,且保证合同义务已履行,业主应是合法存续的企业法人;其次在选择基础资产时选择可转让、无权力限制、权属明确、无抵押以及可回收的应收账款,从而实现规模效应[2]。

与此同时,为使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需要依靠先进的资产信息平台,基础资产的选择与处理直接影响原始权益人后续证券的发行成本,为此,应不断优化基础资产库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资产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入池基础资产数据的平台对接推送。同时,还应加强企业勘察设计业务与内部财务的有效连接,实现业务输入到财务输出的联动式信息化平台,进而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该平台上进行入池应收账款的精准选择,进一步保证基础资产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落实业财联动宣贯模式,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

对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而言,该业务的开展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离不开生态链相关单位的配合,为此,应培养业财联动宣贯模式,加强部门间的联动。通过联动宣贯,能够使参与单位部门认识到现有生态链运转模式的优点,使生态链上下游的宣贯中形成合力,进而为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为其提供良好环境,解决业务推广配合度不足的问题,促进基础资产梳理工作和资产证券化业务顺利推进。另外,还应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该载体具有极强独立性,能够为该业务的开展提供资产支撑专项计划。

(三)建立资源管控体系

为有效解决企业整体规划性较差的问题,可通过统筹建立资源管控体系的方法加强顶层规划,从而保证企业应收债款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勘察设计企业应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这一业务纳入企业资源范畴,进而结合自身经营战略发展方向对其进行统筹管理。主要是对其进行额度规划、存量额度管理以及发行计划管理等,实现管理的立体化和全面化,从而促进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成为企业日常平滑现金流、计划性融资的有效手段。在开展额度规划管理和证券发行计划管理工作时,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应以企业基础资产实际规模为基础,并对企业财务管控诉求进行考虑,立足于多个角度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对证券发行节奏进行合理管理。

(四)分散入池基础资产,降低集中兑付风险

在资产特定化和现金流稳定基础上,分散性是基础资产的生命线。基础资产的分散性越高,资产的风险越低。基础资产的分散性体现在单笔账款的金额占比,如果只有几笔资产显然无法做到分散。基础资产分散性还表现在债务人的行业分散性、地域多方面。如基础资产不够分散,风险不能分解给众多债务人,则将承担基础资产的集中度风险。此外,还应注意基础资产的实质分散性,有些产品的有多个债务人,但多个债务人存在关联关系,发生信用风险之后,一损俱损,这也体现出集中度风险。因此,在基础资产筛选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应当拥有合法、合规基础资产,甄选入池的基础资产真实交易,合法有效,对价公允。

(2)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已经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基础资产对应的支付条件已经满足,债务人履行支付义务不存在抗辩和抵销情形。

(3)基础资产权属明确,没有担保、质押等抵押条件,也没有其他权利义务限制。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对勘察设计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勘察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同时也能够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为企业提质健身。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勘察设计企业在开展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应加强顶层设计,拟定入池资产标准,甄别、挑选符合条件的优质资产分散入池,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顺利展开,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证券化账款基础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一年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不良资产证券化研讨会编者按
20省国资证券化目标超50%
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