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进食障碍么?

2021-06-01 13:28宋佳桐
食品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暴食厌食症节食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會的高速发展,大众的主流审美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和媒体的营销和宣传,身材纤细的女明星们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从此“白幼瘦”“以瘦为美”等词语定义着主流审美,审美也从多元走向单一。人们疯狂地加入减肥的行列,过度关注身材体重,而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也在悄无声息地蔓延——进食障碍。本文就进食障碍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治疗手段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心理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进食障碍;厌食症;暴食症;贪食症

一、概念的界定

进食障碍是一种与食物、体重和体型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目前严重进食障碍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神经性暴食症三种。根据国内的调查显示,患进食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女性患病远高于男性,青少年患病几率高于成年人,而厌食症是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占到5%-20%,其中的20%死于自杀,80%死于各器官衰竭带来的躯体并发症。

神经性厌食症以节食为手段,以体重和BMI过低,过分关注体重和身材,持续阻止体重恢复为外显特征。厌食症患者体重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心理上害怕体重的增加,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影响体重的行为,例如:减少能量摄取,断食节食;补偿性行为,催吐使用泻药,过度运动。患者体会不到食物带来的快乐,恐惧食物带来的热量,甚至在强行食用某种食物之后身体上会出现反胃、恶心等不良反应,久而久之,这种心理疾病衍生出不少的的生理问题。这是由于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导致体重直线下降,体脂率严重过低,免疫力降低,从而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引发一系列躯体并发症。

神经性贪食症也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体现在失控的进食状态、反复的补偿行为和过度的自我评价上面。在进食期间,患者难以控制进食速度,即使胃部发出了饱的信号也依然继续进食。这部分患者表示,虽然胃部有强烈的饱腹感,但自己的大脑和心理并没有满足。贪食症的发病也和过度克制自己的食欲有关。以女性减脂为例,为追求所谓的健康低碳,在平时的日常饮食之中设定了许多限制,把食物划分为三六九等,新鲜蔬菜、低脂高蛋白的鱼虾肉类、低升糖指数的水果都被视为减肥过程中的利器;而高糖饮料、糖油混合物的蛋糕软面包、快餐零食等被视为不健康、不利于减肥减脂的食物。人们严格规划自己的饮食,不摄取任何所谓的垃圾食品,以自律的饮食和习惯要求自己,但高要求之下给人们带来的是心理上的不满足,由此为起点,内心对垃圾食品的渴望愈演愈烈。贪食症患者越来越发现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自己明明吃饱了却还能吃,明明不饿也能把碗中饭吃光。因此,在每一次经历暴食之后,心理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认为自己不够自律,并且伴随着催吐、过度运动、服用泻药、隔日断食等补偿性行为,以缓解暴食带来的体重增加等问题。这样循环往复,患者便深陷于暴食——节食的恶性循环当中。而这种暴食和节食的身体行为对心理的危害也是极大的,经常伴随着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神经性疾病的发生。

暴食症与贪食症在表现上有许多共同点,即二者都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并且在暴食之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出现羞愧、内疚、自责等情绪,但暴食症患者几乎没有补偿性行为。虽然没有补偿性行为带给身体的过度伤害,但痛苦抑郁的情绪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二、进食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引起进食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也不仅仅是由于个人对自己身材的过分要求,至今我们也没能找到确定的结论,因为构成这种障碍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叠加性。因此在分析成因时,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由于个体追求“完美主义”

年轻女性对于追求所谓的骨感身材的迫切需求,希望身材更纤细、体重数值下降,在一般性的节制饮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后,便开始采取极端的减肥方法节食,从而引发暴食。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有节食行为的少女患上暴食症和厌食症的比没有暴食行为的人群高出8倍多。从节食最开始的克制食欲,演变成恐惧食物,到最后形成无法进食的情绪性厌食,这也是大多数厌食症患者进食障碍的形成过程。而一般患有进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人群的体重和BMI指数都在正常数值范围之内,而体重超重或者体脂偏高的人群患有暴食和厌食的几率普遍偏低,这也印证了“完美主义”者们心理的变化机制。

(二)多发于13-20岁的青少年和女性当中

13-20岁这个时期正是个体人格发展和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混乱和偏差也是引起进食障碍的诱因之一。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人生观形成、自我价值认识以及处理情绪方式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就个体而言,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多种多样,奠定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单一的。积极的乐观主义和消极的悲观主义在看待事物和处理事情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这一阶段发展偏差的孩子比正常孩子出现进食障碍的概率会大很多。

(三)日常情绪体验与进食行为的不恰当连结也能引起情绪性进食和暴食

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有人说在自己心情不好、工作学习压力较大或者开心的时候的庆祝方式都是大吃一顿。一部分人表示,在饱餐一顿之后自己的焦虑情绪确实得到了缓解。看似只是外显的一种行为,为什么人的情绪会和吃东西这种行为联系在一起?缓解和改变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以进食来改变人的情绪和心情的方式仅仅是其中之一,难道吃东西不是因为生理饥饿身体向大脑发出的信号么?这要从一个人最初某一种情绪发生时和进食行为的无意识连结说起。当一个人正处在进食状态时,突然接听到一个令人难过或者令人激动的消息,由此而产生进食行为和情绪相连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忘记了当时那种情绪和心情,但情绪和进食却泛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当人们产生各种情绪体验时,首先就会想到以吃东西来表达或者发泄当下的心情。

三、进食障碍的治疗手段

进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并且伴随着不正常的进食行为。有时候,正是这些行为的掩盖导致身边人和自己都很容易忽略这种心理疾病。初期的一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真正意识到自己心理上已经产生问题时,往往症状已经很严重了。因此,我们既要寻找发病原因,也要寻求解决方法。进食障碍治疗的整个过程包括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本文主要以心理咨询的角度提出以下方法。

(一)家庭治疗是最有效的途径

家庭是患者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家庭中的共同生活者也是患者最亲近和最了解的人,这些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对患者最有利的因素。在治疗期间,父母既要对这种疾病有初步了解,也要有陪伴孩子治愈的决心,要避免对孩子的苛责,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都能对患者起到正向的作用。例如,个体发生暴食行为通常是在一个无其他人在的环境中,这也能避免他人目光带来的羞愧感。如果在个体有暴食冲动的情况下,有亲人陪伴在身边,会大大减少暴食的次数,从而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二)正确处理自己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上也是经常被使用的。患有进食障碍的患者多数不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否定了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体型上不够完美,进而否定自己的其他方面。想要矫正这种心理,首先就要帮助患者重构对自己的认知观念,让患者认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展现出的价值是多种多样的,进而一步步地改变个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改变食物被我们赋予的情绪上的意义,尽量把食物和情绪分开,久而久之,帮助患者走出进食障礙。

结语

本文对进食障碍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解释,分析了进食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走出进食障碍的对策。虽然形成原因复杂且多种多样,但面临这些问题时,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医疗手段在应对进食障碍上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社会和家庭的帮助才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因此,在身边的亲朋好友出现这些问题或症状时,即使我们不了解技术手段,但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鼓励也是有益的。最后,还是希望能使更多人了解进食障碍的相关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作者简介:

宋佳桐,女,汉族,出生于1998年4月,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学。

猜你喜欢
暴食厌食症节食
国王的厌食症
节食减肥主食有讲究
亲 妈
亲 妈
节食减肥,会让女人很不“性”
“贪吃”的小靖有心病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暴饮后为何总会暴食?
厌食症,你知道吗
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