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自选动作位移特征与评价标准研究

2021-06-09 02:49冯本余庞祥晨任沛尧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落点名次分值

董 栋,冯本余,庞祥晨,任沛尧

位移是蹦床项目评分因素之一,是运动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位移的多少是裁判员评价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动作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它是运动员基本动作、基本技术规范化程度的集中体现[1]。2016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对2017—2020年蹦床评分规则做出调整,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将原有的技术评分30分减少为20分,并将减掉的10分作为位移分进行单独评分。自我国开展蹦床运动伊始,就对蹦床项目的位移高度重视,为了减小运动员的水平位移,提高选手的定位能力,在国内特定规则中制定了“三加一减”、“一加一减”的规则,其中“一减”特指位移过大的额外扣分。可以说,重视运动员成套动作的“跑位”问题,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精准性与稳定性,是我国蹦床水平快速提高的成功经验之一。因此,研究自选动作的位移特征,并提出提高策略,对提升我国男子选手竞争实力和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8年全国蹦床锦标赛预赛男子前24名运动员的第2套(自选)动作位移成绩及高度位移仪器(HDD)测量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对“蹦床”、“位移”、“技术特征”、“蹦床规则”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为论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1.2.2 测量法

位移分(H)是通过高度位移仪器(HDD)进行评定。通过对2018年全国蹦床锦标赛预赛男子前24名选手自选动作的位移测量图表,获得相关研究数据,为揭示位移特征提供数据支持。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8.0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位移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揭示位移在成绩、位置、动作、距离等方面的内在特征,并制定位移水平的评价标准。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综合等推理方法,结合蹦床比赛的规则,对位移的定义及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位移释义

位移的评定采用电子评分,具体是按照区域扣分标准执行,即将蹦床划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赋予0分区、0.1分区、0.2分区和0.3分区,运动员落到哪个区域,则给予相应的扣分(图一-a)[2]。图1-a表明,位移扣分区域划分的首要标准是基于运动员安全的考虑,运动员在网面中心“十字”位置完成动作最安全,因此这一区域为不扣分区域,其次0.1分区距离网面中心稍远,对运动员来说相对安全,所以扣分较少,最后0.2-0.3分区均为靠近蹦床边缘位置,在此完成动作的危险性较高,因此扣分也最多。总体来看,蹦床项目一套动作的位移扣分范围在0分-3.0分之间。

从蹦床位移的操作定义来看,“位移”的称呼并不准确,不符合“位移”的定义,根据其操作特征(图一-b),将“位移”称为“区域扣分”更为确切。“区域扣分”反映的是成套动作落点在各扣分区域的分布情况,该区域没有“方向”,也没有“大小”。由此可见,国际体联对“位移”的描述只是从评判技术优劣的角度出发,更多是停留在操作层面。基于此,将国际体联蹦床评分规则中的位移称为“区域位移”较为贴切和合理。区域位移的评定方法为:区域位移=10-区域位移扣分之和,在实际操作中由高度位移仪器直接计算得出。

图一 蹦床位移扣分标准区域划分及扣分示例

为了更好地对蹦床项目的位移进行研究,有学者从“位移”的本质角度对动作位移进行了界定:动作位移是指从起跳点至落网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成套动作的位移是单个动作位移的总和[3];纵向水平位移是指起跳离网瞬时到下落入网瞬时脚质心在纵向上移动的距离,横向水平位移是指起跳离网瞬时到下落入网瞬时脚质心在横向上移动的距离[4]。以上定义表明两点:(1)位移是从起跳点指向落网点,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2)位移包括纵向水平位移和横向水平位移。

根据国际体联对位移的“操作性”定义,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将蹦床项目动作位移界定为:是指从网面中心点指向动作落网点的矢量,其大小是网面中心点与动作落网点的直线距离,方向是由向网面中心点指向动作落网点。成套动作位移是指单个动作的位移之和。

此定义不但包含了国际体联“区域位移”的特征,强调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安全性,而且包含了位移的本质特征“矢量性”,有大小和方向。因此,该定义既具有一定科学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研究的精准性和表达的规范性,将新定义的动作位移称为“落点位移”,将国际体联关于位移的界定称为“区域位移”,如无特殊说明,这两种位移专指成套动作的位移。

2.2 区域位移对运动员自选动作成绩与名次的影响

2.2.1 区域位移对运动员自选动作成绩的影响

2017-2020东京奥运周期,对蹦床技术分值进行了调整,将旧规则中包含在技术评分中的位移分离出来单独评分,并赋予了更高的分值。旧规则对位移过大的扣分区间为0.1-0.3分,新规则仍然保留了旧规则的扣分区间,但因旧规则中对位移扣分执行的是位移扣分*3的原则,而新规则中仅采用一个位移扣分的原则,因此新规则减少了位移扣分的比重,致使运动员的总体成绩有所提升。比如,位移扣分为0.2分,旧规则扣0.6分,而新规则仅扣0.2分。

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看,位移分与蹦床总分的灰色关联度高达0.834,显示出位移分对总成绩的重要影响[5]。图二显示,执行区域位移评分后运动员的成绩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在0.65~2.60分之间,平均增长1.42分,表明增加区域位移评分因素后,位移分值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位移分将成为提升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二 区域位移对男子运动员自选动作成绩提高幅度一览

2.2.2 区域位移对运动员自选动作名次的影响

名次是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的结果,通常名次比运动成绩更为重要。近年国内重要比赛中总体上女子网上的位移扣分相对较少,名次受到的影响较小,而男子的成绩则严重受到位移的负面影响[6]。

图三显示,执行区域位移评分后,对运动员自选动作的名次产生了显著影响,在24名选手中,有10名选手的名次有所提升,7名选手的名次有所下降,7名选手的名次没有变化,总体来说对名次变化的影响达到70.83%。由于预赛第2套的动作难度值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做动作时对身体位置控制的难度,从而对位移得分产生影响[7]。因此,在训练中就必须加强对运动员动作定位精准性的重视,通过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稳定性来实现位移得分的提高。

图三 区域位移对男子运动员自选动作名次变化幅度一览

2.3 自选动作的位移特征分析

2.3.1 自选动作区域位移的分值特征

区域位移的分值特征是指成套动作位移的区域扣分在成绩上的总体表现,它是运动员定位精准与否的直接反映。揭示区域位移的分值特征,有利于对运动员的位移表现形成精准判断,进而提高位移训练的针对性,使运动员在区域位移分值上提升竞争力。

图四 自选动作前24名选手区域位移分值一览

图四显示,男子自选动作的区域位移在8.9-9.8分之间,分差为0.9分,均值为9.4分,表明位移作为独立评分因素后,引起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普遍重视,加强了运动员动作控制能力和落点准确性的要求,使区域位移分值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区域位移分值与运动员的名次来看,9-17名选手的分值最高,均高于位移平均水平,除第1名选手外,2-7名选手的区域位移分值与平均值相当,18-24名选手的位移分值基本上低于平均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区域位移和名次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R|=0.238,说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区域位移分值在运动成绩中的比重相对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与选手间区域位移分值较为接近,没有拉开差距有关。

根据区域位移的分值特征,结合区域位移分值与名次的相关性分析,建议将区域位移的计算修改为“区域位移得分=10-位移扣分×2”较为合理。这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1)建议的位移评分方法使自选动作的区域位移分值和技术分值更为均衡,减小了位移分值和技术分值的差距(表1);(2)通过加重区域位移扣分的比例,能够拉开选手位移分值的差距,从而能够体现区域位移扣分的价值(图五)。从这两方面来看,建议的区域位移评定方法实现了技术分值和位移分值的均衡性,拉大了选手之间位移评分的差距,因此建议国际体操联合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在修订蹦床位移评分方法时给予参考。

图五 不同区域位移评定方法对位移成绩的影响一览

2.3.2 自选动作区域位移的位置特征

蹦床项目一套动作由向前和向后的10个空翻或空翻转体动作组成,在完成动作过程中通常是前后动作交替完成[8]。所谓区域位移的位置特征是指区域位移扣分在动作次序上的表现,具体描述为每个动作位置上的扣分程度。区域位移的位置特征与运动员技术的正确性、成套动作编排、完成动作中体能状况等因素有关,因此研究区域位移的位置特征对运动员技术优化、科学编排成套动作和合理选择成套动作的难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图六显示,男子自选动作各位置的区域位移扣分总体呈现递增趋势,即第一个动作的位移扣分最少,最后一个动作的位移扣分最多,区域位移总体扣分介于0.8-2.1分之间,表明每个动作位置都有不扣分选手,且选手的区域位移扣分以0.1分和0.2分的扣分为主。此外,从具体位置位移扣分来看,1、3、5、7、9位置的位移扣分明显低于2、4、6、8、10位置的位移扣分。根据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结合区域位移的位置特征,发现男子自选动作中向前完成的动作位移扣分明显低于向后完成的动作,提示在训练中要重点关注向后空翻动作的位移大小,以提高成套动作位移的整体水平。

图六 男子自选动作各位置区域位移总体扣分情况一览

2.3.3 自选动作落点位移的动作特征

落点位移的动作特征是指动作位移的大小在不同动作类型上的表现,是科学编排成套动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落点位移的动作特征一方面能够反映成套动作中容易产生位移的动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动作编排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使教练员对容易产生位移的动作在训练中给予密切关注,使位移训练更具有精准性。图七显示,落点位移均值较大的动作有811o、833/、831<、813<、801<、12101o等,其中前4个动作均为向后的空翻动作,这与此前向后空翻动作位移扣分大于向前动作的结论是一致的。811o动作之所以位移最大,是因为该动作不是男子选手自选动作中的常用动作,只是当成套动作完成不顺畅,做出调整时来替代高难动作,因此在分析男子自选动作时,该动作可忽略。

图七 男子运动员自选单个动作落点位移均值一览

图七还显示,12003<、12001<、12001o等高难动作的位移较小,主要与这几个动作的编排位置有关。根据对男子选手自选动作的编排分析,发现高难动作通常编排在成套动作中的前半套,而833/、831<、813<、801<、803<等动作通常编排在成套动作中的后半套,可见成套动作的落点位移与运动员完成动作的体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总体来看,833/、831<、813<、12101o、811<、803<等动作是优秀男子选手自选动作中的常用动作,也是容易产生位移较大的动作,应在成套动作编排中合理使用。

2.3.4 自选动作落点位移的大小特征

动作位移越小,表明动作质量越高,动作技术越正确[9]。成套动作落点位移大小特征是指单个动作的落点位移相加之和的大小程度,是评价运动员“定位”能力的重要指标。自选动作落点位移的大小通常和区域位移扣分高度相关,反映着成套动作的“跑位”程度。根据当前对位移的操作定义,区域位移反映的是动作落点的离散程度,而不是实际“位移”的大小,因此区域位移的改革方向应该是还“位移”于“本身”,按照成套动作的落点位移“评分”较为合理。鉴于此,研究自选动作落点位移大小特征一方面能够为选手成套动作的“位移”大小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能够为进一步研究落点位移评分的尺度和具体评定方法提供借鉴。

图八 男子自选成套动作的落点位移大小一览

图八显示,男子自选成套动作的落点位移介于3.5-7.8m之间,平均值为5.7m,总体来看运动员在落点位移上差距明显增加,表明自选动作的落点位移比区域位移更能体现选手之间的差异。比如,董栋成套动作的落点位移为3.9m,周杰成套动作的落点位移为6.3m,二者相差2.4m,差距显著,但在当前区域位移评分规则下,董栋位移分值为9.8分,周杰的位移分值为9.3分,二者仅相差0.5分,可见采用落点位移来进行评分更为客观。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落点位移和名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R|=0.367,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2.4 男子自选动作位移的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体操联合会规则改变的趋势,结合蹦床项目位移的特征,选取了区域位移的成绩指标和成套动作落点位移大小指标作为评价自选动作位移水平的典型指标。这两个指标既具有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又分别代表了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单项指标评价标准的构建通常采用百分位数法来构建[10]。根据相关研究,选取第10、25、75、90四个百分位的指标,分别用P10、P25、P75、P90表示,从而得到位移成绩和成套距离的临界值(表2)。

表2 单项指标临界值情况

根据单项指标临界值制定各样本指标的五级评分标准,五级评价标准按照各测试指标成绩的优劣分为优、良、中、下、差五个等级对各百分位点赋值,P10以下=差、P10~P25=下、P25~P75=中、P75~P90=良、P90以上=优,以建立各指标的单项评分表(表3)。

表3 单项评分表

从区域位移和落点位移的表现来看,区域位移成绩为高优评价指标,落点位移为低优评价指标。表2显示,男子自选动作的区域位移成绩达到9.6分及以上为优,在8.9分及以下为差,落点位移在4.0m及以下为优,在7.3m及以上为差,该标准的建立为男子运动员训练中正确评价位移水平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3 结论与建议

1.蹦床项目位移的评定按照操作性定义可分为区域位移评分和落点位移评分,当前国际蹦床评分规则执行的是区域位移评分。

2.动作落点位移是指从网面中心点指向动作落网点的矢量,其大小是网面中心点与动作落网点的直线距离,方向是由向网面中心点指向动作落网点;成套动作落点位移是指单个动作的落点位移之和。

3.区域位移使男子运动员自选套成绩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在0.65~2.60分之间,平均增长1.42分,对名次变化的影响达到70.83%,区域位移和名次之间相关性较弱。建议在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动作定位精准性的重视,通过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稳定性来实现位移得分的巩固与增长。

4.男子自选动作各位置的区域位移扣分总体呈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1、3、5、7、9位置的位移扣分明显低于2、4、6、8、10位置的位移扣分。建议在训练中重点关注双数位置(向后空翻)动作的位移,以提高位移训练的精准性。

5.优秀男子选手自选动作中833/、831<、813<、12101o、811<、803<等动作落点位移较大,建议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科学性和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

6.男子自选动作的落点位移介于3.5-7.8m之间,平均值为5.7m,落点位移和名次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建议采用落点位移来进行评分更为客观,更能体现选手之间技艺水平的差异性。

7.根据区域位移和落点位移的相关特征,采用百分位法构建了区域位移和落点位移的单项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落点名次分值
排名次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