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2021-06-10 05:24白延霞何玉琴霍丹闫莉成琦赵成
贵州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血栓静脉因素

白延霞 何玉琴 霍丹 闫莉 成琦 赵成

(陕西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6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措施之一。PICC对于肿瘤中行化疗药物输注、普通药物输注、肠外营养、抗生素药物输注、血液制品输注等提供了更为安全、简便的操作方式,适合肿瘤患者长期治疗[1]。静脉血栓形成是其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类型。临床数据显示,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率为8.62%~57%不等[2],而血栓一旦脱落则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大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本方案旨在为临床制定预防肿瘤PICC合并血栓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肿瘤PICC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至撤管。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收集相关指标,按照患者是否并发血栓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62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的肿瘤患者,均行PICC置管;PICC置管时间≥1周;PICC前无血栓形成;有正常的认知功能,能正确描述自身出现的症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PICC置管后1周内死亡者;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者。

1.2方法 查找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可能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调查因素方案。对所有入组患者按照调查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并随访各项指标、跟踪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血栓。按照血栓分组统计两组可能影响PICC并发血栓因素相关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根据数据结果探讨预防总量患者PICC并发血栓对策。

1.3观察指标 (1)血栓形成诊断标准:患者从PICC置管后一周至置管后3 个月内伴或不伴血栓临床症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超声示置管静脉腔内(导管外壁)有回声,且示血流通畅、仅见部分或无血流信号,血管横断面狭窄者判断为血栓形成[4]。(2)制定可能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因素调查方案,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肿瘤转移、置入静脉、置管位置、置管时间、日常活动时间、放化疗史、凝血功能、营养状况、静脉血栓病史、置管医生年资等。并明确每项调查指标的危险程度及分层赋值。(3)相关因素数据测评、收集整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2软件处理数据,将病因因素作为变量,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然后将卡方检验中具有差异性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并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可能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可能相关因素有:年龄、肿瘤分期、肿瘤转移、置入静脉、日常活动时间、放化疗史、凝血功能、营养状况、静脉血栓病史、置管医生年资(P<0.05),见表1。

表1 可能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2.2可能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可能高危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0岁、肿瘤晚期、置管为头静脉、肿瘤转移、日常活动时间≤0.5 h、静脉血栓史为肿瘤患者PCII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可能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可能高危因素分析

3讨论

PICC置管可有效保护血管及局部组织受到化疗药物渗漏造成的损伤,既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及组织受损[5]。临床多项研究显示[6],临床上存在其它因素导致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风险,认知这些风险是临床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

本文结果显示,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可能相关因素有:年龄、肿瘤分期、肿瘤转移、置入静脉、日常活动时间、放化疗史、凝血功能、营养状况、静脉血栓病史、置管医生年资(P<0.05);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可能高危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0岁、肿瘤完全、置管为头静脉、肿瘤转移、日常活动时间≤0.5 h、静脉血栓史为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危险因素。这些患者自身因素临床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需要在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测评时引起重视,尽可能采取措施改善上述风险,如加强患者营养治疗,改善凝血功能,加强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适当予以活血药物治疗等措施[7];对于可能影响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的临床处置措施方面的因素,临床应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善[8],如安排经验丰富的PICC置管操作人员对肿瘤患者实施置管操作,或者通过增加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操作,尽可能提升操作的一次成功率,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置管,降低穿刺难度,提高穿刺准确率[9]。置管期间加强对患者活动指导,加强对患者各项与血栓发生血管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观察、监测如皮肤温度、肿胀、疼痛以及臂围等[10];加强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易发生血栓部位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征象,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规避风险[11]。

综上,肿瘤患者PICC并发血栓几率高,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合理制定PICC置管方案,加强日常活动干预降低并发血栓风险。

猜你喜欢
血栓静脉因素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解石三大因素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