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中国梦”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

2021-06-10 03:28伍陈玲
读与写·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初中历史

伍陈玲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能力素质、思想观念、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民族与国家未来发展质量,关系到“中国梦”是否能够实现。为此在“两个百年”目标下,初中历史学科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家国情怀的责任。本文运用文献法、案例法等详细探讨如何紧跟“中国梦” 做好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中国梦;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中国梦”这一概念,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技等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初中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中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对中国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对我国发展历程的真实呈现,是学生认识、了解与亲近祖国的重要途,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历史,了解国家曾经的辉煌荣耀与艰苦心酸,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被祖国的壮丽、坚强与伟大所震撼,会让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下面结合实际,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具体分析。

1.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初中老师教材中含有大量可用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要求与实际学生深入挖掘、有效运用这些素材来引导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发展。中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中华文化上下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曾中断。我国历朝历代都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等,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来,我国打开国门拥抱世界,许多西方文化与思想观念进入我国使我国青少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一些观念与态度产生了变化。一些学生由于缺少文化积累与正确的判断力而一味推崇西方文化、轻视中国文化,逐渐丢弃中国传统文化不学而专供西方文化。针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充分发挥历史教材的功能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要辩证看待西方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学,让学生重拾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2.结合史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曾有過国泰民安的时期,也有过遭受欺凌、艰苦困难的时期。1840年,英国使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的国门,为我国带来了长期的欺凌与惨无人道的杀戮。1931年,日本入侵中华,在我国多地烧杀抢掠,使人民受尽苦难。中国虽有一段时期积贫积弱,受尽欺凌,但中国的有志之士、伟大的人民群众从未放下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决心。林则徐为国家为人民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战争中以身殉国;左宗棠年迈仍心系祖国,于一片战乱中发起洋务运动;邓世昌为抵御倭寇而驱舰撞向日舰;黄继光、邱少云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他们都代表着一种爱国精神,代表保家卫国的强大决心。今天中国的花路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身躯铺就、用鲜血灌溉起来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革命先烈的伟大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需要当代的每一位中国人继承并实践。但由于当代初中生与这些历史事件相距盛远,因而学生很难对这些苦难与精神有深刻的题解与感受。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与各项史料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如在进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书本内容从网上为学生搜集与这一历史知识点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史料等,加以整理作为一份拓展性课件,在课堂上结合书本内容引导学生详细、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以及中国在当时的处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运用任务导向、小组协作探究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与感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性、掠夺性,让学生体会“弱国无外交”的含义,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

巴黎和会未正视中国人的正义要求,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这实际上是让中国依然现在被瓜分、被支配的困境之中。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入中国,引起中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极大愤慨,国内迅速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在国人勇敢、坚决的反对与支持中,中国代表拒绝了《凡尔赛条约》,未在这一段屈辱条约上签字。“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些话语与历史实践始终如一面明镜提醒着当代中国人要奋发图强,昂扬志气为保卫国家、建设国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学习、而奋斗。作为在祖国的怀抱里健康无忧成长着的青少年学生,要能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要能学习前人的精神以国家建设为己任,以振兴中华为目标。

3.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

对中学生的爱国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还要付诸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提供保护国家、建设国家、热爱国家的机会。如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教师要去学生仪表整洁、庄重严肃,要将它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完成。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此巩固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如在教学完《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去了解古代历史并制作一张手抄报等。利用实践类的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背景下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从心深处提高对祖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滕永慧.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J].知识文库,2020(22):142+144.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初中历史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