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6-15 09:26宋作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肌群游离腺瘤

宋作军

(诸城市石桥子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2208)

0 引言

甲状腺瘤属于良性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滤泡肿瘤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瘤。在甲状腺功能活跃的时期是甲状腺滤泡肿瘤的多发时期,这种疾病的病因目前还没能明确,主要认为其可能受遗传因素、性别因素和生活患者中的射线照射因素有主要关联。在女性缺碘的地区,甲状腺瘤发病率较高[1]。目前治疗甲状腺瘤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要将患者颈前肌群切断,其手术切口较大,术后瘢痕明显,导致患者预后质量较低。改良后的小切口手术法切口小,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小,不需要切开颈前肌群,颈部功能能够得到完整的保留,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2]。本研究对改良小切口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为研究样本选取时间段,使用区组随机化法从我院在此时间段内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中选取30例,并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男6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42.13±2.54)岁,患者病程为0.7~3年,平均(1.13±0.35)年;研究组男7例,女8例,年龄20~69岁,平均(42.14±2.15)岁,患者病程0.6~3.2年,平均(1.63±0.65)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手术切口法进行治疗,主要内容如下。患者以平卧姿势进行手术,将气管和插管固定后,进行全身麻醉并将肩部垫高以轻度伸展颈部,然后将头部笃定。在胸骨上方沿着皮纹以弧形切开,切口大小为6~8 cm。将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切开后,将皮瓣向着切口的头侧和尾侧进行游离,上方游离至甲状软骨的上缘位置,下方游离至胸骨切迹位置,使得颈深筋膜能够充分暴露。将甲状腺腺叶在外科被膜后方进行完整游离,将肿块位置探明,例如若肿瘤的位置在甲状腺的背侧,则应在甲状腺后方进行充分游离并使其向着内侧反转,对喉返神经的走向进行探查并对其施加一定保护,同时还应注意甲状旁腺情况,注意不要误伤甲状旁腺;若患者的肿瘤位置在甲状腺外侧,则其不容易完全显露,需要将颈前肌群横断。甲状腺实质切断的位置应在肿瘤边缘0.5 cm的位置,将甲状腺肿瘤完整核出。切除后将标本送检,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并使用4-0的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连续缝合。此外,还需要将引流胶管放置在患者甲状腺旁边,在借口下方另外戳孔进行引流。研究组患者应用改良的小切口法进行手术,主要内容如下。患者与对照组相同,以平卧位进行手术,全身麻醉后垫高肩部并固定头部。手术前将皮肤切开线标记清楚。在胸骨上方1.5 cm的位置,沿着皮纹切开弧形切口,其长度为2.5~3.0 cm。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以及颈阔肌切开后,将皮瓣向着切口头侧游离至肿瘤上缘的位置,颈深筋膜层不进行过多游离。将颈白线切开后,将甲状腺在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进行有利,将肿瘤所处位置探明之后,在肿瘤边缘0.5 cm的位置,使用超声刀将甲状腺实质切除,将肿瘤完整切除后,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是否确实为甲状腺腺瘤、切口边缘是否有病变情况。在手术期间对颈前肌群不进行切断,不解剖、探查喉返神经,手术前若患者已经明确为单侧甲状腺病变则不进行对侧家甲状腺探查;若肿瘤处于甲状腺的背侧位置则使用囊内切除的方法手术,以防止甲状旁腺被损伤;若肿瘤的位置在甲状腺的上极位置,则应对甲状腺的上方动脉和静脉进行仔细解剖,使用超声刀进行闭合与离断,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在肿瘤被彻底切除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并将创口逐层缝合。不再甲状腺残面旁边防止引流设备,缝合使用4-0的可吸收缝合线。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和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手术时长(min)以及术后住院时长(d)。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呼吸困难、吞咽不适以及低钙抽搐。

1.4 数据处理。将本研究中3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表示为(n,%);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手术指标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形式校准,表述方式为(±s)。P<0.05作为本研究统计学校准基线。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手术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和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手术指标对比(±s)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在40岁以下的女性中,甲状腺肿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可以分为乳头状实性甲状腺肿瘤和滤泡性甲状腺肿瘤。这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较慢,其在发展期是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很多患者的发展期长达数年。甲状腺瘤表面光滑且具有明显边界,大多为单侧肿瘤,其与周围的组织不会产生粘连也没有压痛的柑橘,随着患者的吞咽动作会有上下移动,如果肿瘤的直径发展过大则会压迫邻近的器官,但不会对其产生侵犯[3]。在甲状腺瘤的发展期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肿瘤内部出血的情况,还会有肿瘤增大和胀痛感,部分患者会产生癌变。所以应在肿瘤的早期进行有效治疗,遏制疾病发展。手术治疗是现今治疗甲状腺瘤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手术切除法需要将颈前肌群横断,患者手术后颈部活动会受到显著,容易头痛,还会破坏患者颈前正常的淋巴管回流和血管,且手术步骤繁琐、切口大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出血,术后也容易感染,不良反应率较高[4]。改良小切口不需要将颈前肌群横断,对患者术后颈部活动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其手术切口小不需使用引流管,有利于术后患者身体恢复[5-7]。

综上所述,使用改良小切口进行手术,有利于患者身体快速恢复,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相较于传统手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猜你喜欢
肌群游离腺瘤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