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与开放性甲状腺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比较

2021-06-15 09:26叶大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腔镜创伤性甲状腺癌

叶大钊

(枣阳市泰兴医院 普外科,湖北 枣阳 441200)

0 引言

甲状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处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1]。尽早的确诊及开展相应的治疗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有重要意义。其中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开放性甲状腺癌根治术,虽然能够达到完全切除和淋巴结的清扫,但是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效果难以保证[2]。随着微创手术理论的发展,以及腔镜技术的成熟,腔镜下手术在各外科手术治疗中逐渐开展应用。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精度高、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低、术口小美观度高等优点,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广泛青睐,相比于常规开放性手术而言,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3]。但无论是腔镜手术还是开放性手术,都未对机体应激反应进行研究,尤其是腔镜手术,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尚未完全清楚,仍需进行深入研究[4]。为此,本研究中以甲状腺癌患者为对象,分别性两种手术治疗,探讨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深入探讨腔镜手术的治疗优势,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搜集的96例甲状腺癌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或活检检查确诊;②具有手术指征;③可耐受手术;④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障碍者;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等手术禁忌证患者;②术前采用其他药物治疗影响本研究疗效指标判断的患者;③术后精神疾病或亦是障碍不能配合者。将符合要求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患者4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56.98±9.97)岁,分型:乳头状29例、滤泡状1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44~76岁,平均(58.20±10.26)岁,分型:乳头状25例、滤泡状13例;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

表1 手术进行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手术进行情况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

表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开放性甲状腺癌根治术。平卧位,气管插管麻醉,行心电监护,于颈部做一长度约5 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暴露甲状腺组织,探查病灶位置,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快速冰冻切片),确诊后,切除腺叶、峡部,清扫淋巴结,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毕。术后常规抗感染、镇痛。观察组: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具体步骤:平卧位,气管插管麻醉,行心电监护,于两侧乳晕区、胸骨柄右侧缘外各做一手术切口(观察孔0.5 cm、副操作孔0.5 cm、主操作孔10 mm),三孔中分别置入Trocor腔镜、蚊式血管钳、超声刀。建立操作空间(颈阔肌插入穿刺套管,灌注CO2,压力6~8 mmHg),腔镜可视系统引导下,寻找颈白线,分离周围旁系组织,显露甲状腺,切除病灶(超声刀),并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的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认为甲状腺癌,再行患者的患侧甲状腺的腺叶、峡部的切除,清扫淋巴结,止血,退出腔镜及其他器械,留置引流管,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和镇痛治疗。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及并发症。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应激指标:主要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皮质醇(COR)。检测时间:术前1 d、术后1 d;仪器:上海坤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KE16-II型高速离心机;北京鑫开元科技公司生产的相关检测试剂盒;检测步骤: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以3000 rpm/min、8 cm离心,时间为10 min,得到血清样品,分别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黄嘌呤氧化酶法、放射免疫发光法(RIA)检测。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口感染、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神经损伤。

1.4 数据统计。以SPSS 21.0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描述,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描述。

2 结果

2.1 组间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口大小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CRP、SOD、COR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4/48),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11/48),(P<0.05),见表3。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一种斑块瘤,呈囊性或实质性、黏液性,在颈部肿瘤中最为常见,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癌症杀手之一。早期确诊及手术切除,是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手术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其手术操作的关键在于将瘤体的完整性切除,及淋巴结的清扫,减少肿瘤癌细胞的残留,避免其转移扩散。以往的常规开腹手术,虽可完整切除胃间质瘤,但其也存在较多缺点,诸如创伤性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导致预后差[5]。而微创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及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可弥补开放性手术的不足。

目前,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成熟,腔镜辅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且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性手术的对照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腔镜手术可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性,促进了术后的并发症及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加上腹腔镜手术的切口较小,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因可视系统的引导,可以更为直观的观察病灶组织,并进行手术操作,提升了手术操作的精确度,从而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缩短手术时间[6]。另外,在行腔镜手术时,其精确操作,避免了旁系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也促进了术后恢复。由于手术的创伤性、刺激性,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机体应激反应水平也是反映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CRP、SOD、COR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腔镜下甲状腺根治术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小[7]。这是因为机体在创伤性外界刺激下,下丘脑可迅速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糖皮质激素,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系统被激活的一个过程,相应的应激反应激素包括CRP、SOD、COR等水平上调,适宜的应激反应的调控对机体并无明显有害,但应激水平过度上调,则能加重机体器官的损伤[8]。腔镜下手术由于创伤性小,对机体的刺激性较小,术后对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系统的反馈调节程度较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水平较低。因此,机体内环境可有效稳定,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腔镜下根治术可降低甲状腺癌患者创伤性及并发症,且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小,促进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腔镜创伤性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腔镜管理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