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分析

2021-06-15 09:26张清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流行性发病率人群

张清禄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济南 251400)

0 引言

流行性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甲、乙型流感两种,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各种环境污染、化工厂等促使了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之内大量的扩散,我国的流行性感冒也在逐年的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在2009年,我国首次将甲型的HINI流感归入国境检疫传染病与乙型传染当中,然后在2013年又将甲型的HINI流感进行调节,归纳为丙型流感,与现有的流行性感冒归整为一起进行管理。有研究表明,流行性感冒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在秋季和冬季,并且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变异、高发展的特点,所以给临床在控制病毒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如果流行性病毒不受控制的扩散,会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严重损失[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之间进行本研究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研究样本进行选择,共选择1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所有患者中有70例为男性,有50例为女性,年龄在3个月至50岁,平均(32.68±3.74)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流鼻涕、咽喉不适、上呼吸道感染、鼻塞等,经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有减少现象,中性粒细胞上升。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疾病基本资料及个人资料相比数据相当,(P>0.05),无可比意义。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流行性感冒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鼻涕、咽喉不适、上呼吸道感染、鼻塞等。③本次研究经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不具备流行性感冒特征的患者。②由于个人原因而造成普通感冒的患者。③对本次研究知情但是不愿意接受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临床表现等,可以通过询问患者、查看患者病历资料来获得相关信息,具体需分析的内容包括:发病时间、发病机制、病情持续时间、发病环境等,可以建立一个Excel数据库,便于统计所有患者的分析结果。

1.3 观察指标。采用流行性感冒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机制、病情持续时间、发病环境等。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研究患者发病时间。经过对12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在11~12月有55例患者发病,发病率为45.83%,在1~3月有25例患者发病,发病率为20.83%,在10~11月有40例患者发病,发病率为33.33%,如表1。

表1 研究患者发病时间分析(n,%)

2.2 分析研究患者发病的地点。经过对12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有45例发生在幼儿园,发生率为37.50%,有60例发生在学校,发生率为50.00%,有15例发生在家中,发生率为12.50%,如表2。

表2 研究患者发病地点分析(n,%)

2.3 分析研究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在12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中,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有120(100.00%)例,所有患者的温度都在38.5~40℃以上,热型分为稽留热、弛张热、不规则热。咽喉不适有70(58.33%)例,头晕85(70.83%)例,咳嗽66(55.00%)例,主要为干咳,有少量患者伴随腹泻、恶心、流鼻涕等,眼结膜充血26(21.67%)例,咽部充血106(88.33%)例,扁桃腺肿大98(81.67%)例,其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病症,如表3。

表3 研究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分析(n,%)

3 讨论

针对上述对流行性感冒的分析发现,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相比,对患者的危害较大,流行性感冒具有极大的传染性,一旦发生大范围的扩散,会严重的影响到公共卫生与人民的安全,因此,疾控中心采用良好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针对于流行性感冒的特征,由于传染需要借助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等因素,所以在防控病毒时应该要从传播的根源做起,对于经检查发现疑似感染人群做好相关的隔离与治疗工作,避免病毒扩散,将一切具有传染源的可能性降低,并且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护理,将相关的防控工作内容切实,对有关的传染源进行有效的防控之后,将传染的发生率降低至最低化[3]。在针对易感染人群方面,医护人员要着重的对其进行防控,由于儿童的感染率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较高,因为儿童的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弱,所以是病毒侵入的最佳人群。因此,医护人员要做好易感人群的健康知识教育工作来增强自我的防范意识,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叮嘱患者应随天气的变化来增减衣物,避免受寒。此外,还可通过注射疫苗、适当的运动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与免疫力,避免流行性感冒的传播,从而达到防控和控制病毒的目的[4]。

本次研究对12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最后发现在11~12月有55例患者发病,发病率为45.83%,在1~3月有25例患者发病,发病率为20.83%,在10~11月有40例患者发病,发病率为33.33%。有45例发生在幼儿园,发生率为37.50%,有60例发生在学校,发生率为50.00%,有15例发生在家中,发生率为12.50%。说明了流行性感冒最容易在秋冬季节发生,因此,对于该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各医疗单位和学校领导要做好流行性感冒的防控,时刻对流行性感冒进行重视,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立即向医院报告,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将流行性感冒的扩散降至最低,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的教育工作,将流感的防控宣传规范,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控能力,树立儿童、老年人定期接种疫苗的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5-6]。该疾病的发病地点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学校,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弱,学生相关体能训练不足,再加上学校人口密集,是最容易使病毒扩散的关键场所。因此,在针对于幼儿园与学校的环境中,首先要做到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对密集场所进行消毒,如教室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感染源的防范,对于已感染患者要及时进行隔离,并将患者使用过的各种器械、学习用品等进行消毒,避免患者与未感染人群密切接触,同时还应积极进行治疗,对于未发病患者也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在课间活动时,每位学生应佩戴好口罩,避免吸入流感的病菌,减少流行性感冒的传播率,从而有效的预防流行性感冒,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流行性感冒还没有特效药治疗,临床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根治,在没有特异性免疫疫苗的情况下,可使用2%~5%的病毒唑溶液向鼻内滴入,3次/d,也可服用常见的板蓝根来达到抗病毒的作用[7-8]。

综上所述,流行性感冒主要集中在儿童、学生等人群,其临床表现与呼吸道感染较为相同,临床要重点加强易感人群的检测,对于学校密集人群要做到及时对病毒进行控制,加强群众对流行性感冒的自我预防意识,避免流行性感冒不断扩散。

猜你喜欢
流行性发病率人群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