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所导致错颌畸形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

2021-06-15 09:26张志陈云凤陈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矫正畸形

张志,陈云凤,陈晨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 口腔修复科,北京 100076)

0 引言

错颌畸形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类口腔疾病,该病致病因素有先天性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良行为习惯导致,错颌畸形会导致儿童的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咬合关系发生异常以及口腔美观感严重下降等。既往有研究指出,学龄前儿童发生错颌畸形的概率高达50%以上,近年来发病率还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1]。而错颌畸形不但会对患儿的咀嚼功能带来制约,使其面部发育受影响,还可能降低患儿的心理健康,对其健全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错颌畸形的发病虽然遗传因素占了一定比例,但更多发病原因和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各类不良口腔习惯所致,如经常吮吸手指、长期单侧咀嚼、长期舌习惯等。为了进一步探究错颌畸形的形成原因,本文对不同发育阶段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进行统计,并进行临床矫正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92例口腔不良所致错颌畸形的患儿为例,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牙齿和下牙齿相关排列不整齐现象,牙齿表面的相关形态也相对比较差。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在3~14岁,平均(8.62±2.10)岁;乳牙期34例,替牙期30例,恒牙期28例。本组所有患儿的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且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进行。

1.2 方法

1.2.1 调查的方法:由参与本组研究的医务人员做问卷调查设计,使用自制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表》,调查表由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日常习惯组成,其中,临床资料包含患儿性别、年龄等;日常习惯主要以口腔不良习惯为主,如是否有吮吸手指习惯、是否经常单侧咀嚼食物、是否经常用舌头舔牙齿和张口呼吸、是否经常咬笔头等。在调查之前,医务人员要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儿或家属的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共设计10个题目,全部为选择题,由患儿或家属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如实勾选选项。同时还可设计开放性题目,让患儿或家属自主填写除了问卷以外其他的口腔不良习惯等。

1.2.2 检查方法:由口腔临床医师对患儿的颌面情况加以详细检查,观察唇舌情况,全面检查并分析牙颌面结构,重点问诊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了解不同的患儿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存在的口腔不良习惯。

1.2.3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口腔检查结果判断错颌畸形类型,进行针对性矫正治疗。对于乳牙期和换牙期患儿,所选择的治疗材料主要以倾斜导板为主,这类挡板是塑料材质,能够纠正患儿的前牙反颌畸形。对于恒牙期患儿存在的反颌畸形,可采取上颌垫矫正。还有个别患儿有乳牙未到期松动、牙间缝隙过大或者牙体拥挤等问题,要叮嘱患儿的家属定期带患儿接受物理矫正,避免错过了错颌畸形矫正的最佳时机,给患儿生理外貌及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儿及家属落实健康教育,鼓励患儿与家属一同学习自我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口腔不良习惯和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学习正确的口腔保养方式,叮嘱患儿不能长期吮吸手指、咬嘴唇、咬笔头或其他物品等,日常进食咀嚼时也不要只偏向一侧,要双侧交替咀嚼,逐渐改变口腔不良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家属要做好监督工作,日常饮食要保持营养均衡,定期接受复查,便于医务人员做好治疗记录和效果观察。

1.3 观察指标。统计患儿错颌畸形发生的原因,如吮指、偏侧咀嚼及吐舌、伸舌、舔牙等舌习惯等。观察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录入SPSS 21.0软件当中加以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儿童错颌畸形的原因分析。乳牙期儿童以吮指所致最为常见,占67.65%;替牙期则以吐舌、伸舌、舔牙或吮指习惯常见,占70.00%;恒牙期以偏侧咀嚼为主,占78.57%,详见表1。

表1 儿童错颌畸形的原因分析[n(%)]

2.2 治疗效果分析。对所有患儿采取物理矫正治疗之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90例患儿矫正后口腔状态良好,一次矫正的有效率是97.83%;另外2例患儿因牙齿松动而需再次治疗,治疗后恢复效果好,总疗效可达100.00%。

3 讨论

错颌畸形指的是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当中因先天因素或后天行为所导致的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齿咬合关系异常及面部畸形等问题[2]。错颌畸形不但会对患儿口腔卫生健康带来影响,如咀嚼功能下降、口腔卫生条件差、加大龋齿风险等,还可能对患儿面部发育带来影响,因为严重错颌畸形可导致患儿容貌生长发现预期外的变化,给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带来极大负担,大大降低其生活质量。

儿童错颌畸形致病原因中,口腔不良习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既往有研究结果指出,有80%以上错颌畸形的发生都和患儿错误口腔习惯有关。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92例错颌畸形患儿日常口腔习惯加以调查,发现口腔不良习惯可以分成以下六个类型,即:①吮吸:许多患儿都会有吮吸手指情况,以学龄前儿童多见,部分患儿在高频率吮吸手指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导致错颌畸形;②咬物:以学龄期儿童多见,这个时期的患儿喜欢咬衣服、指甲、笔头等材质比较硬的东西;③单侧咀嚼:指的是患儿在日常进食过程中喜欢单用一侧咀嚼,无法做到两侧平衡交替咀嚼;④舌习惯:以换牙期患儿多见,当患儿牙齿松动时很容易习惯反复用舌头舔牙齿或者吐舌头;⑤唇习惯:患儿经常性舔咬嘴唇;⑥张口呼吸:习惯性张口呼吸或睡觉时张口呼吸[3]。调查指出,患儿口腔不良习惯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患儿家属缺乏相关保健知识和意识认知,即便发现患儿有上述问题也没有做到及时引导、纠正和制止,使错颌畸形更加严重。

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时期的儿童错颌畸形引发的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可能和儿童的生理发育状态有关。其中,乳牙期患儿以吮吸和咬物为主,究其原因,这个时期的儿童处在口欲期,喜欢通过口腔探索世界,所以喜欢吮吸各种东西去了解世界,常见的有“吃手”等,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部分儿童可能会转移其他探索方式,但也有部分儿童会停留于此,通过吮吸以求得心理满足,从而形成口腔不良习惯,引发错颌畸形[4]。恒牙期患儿多因单侧咀嚼引发错颌畸形,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有咀嚼能力,可自主进食,但其并不明白双侧咀嚼的重要性,而是习惯于用一侧咀嚼,从而引发错颌畸形。

当前针对错颌畸形治疗方法以物理纠正治疗为主,本研究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高达100%,证明对儿童错颌畸形采取及时治疗干预是能够得到很好纠正的。而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口腔健康宣传工作,预防再次发生错颌畸形。首先,可普及口腔健康及保健知识,提高儿童与家属的思想认知,掌握错颌畸形发生的因素和对儿童生长及发育的影响,并积极做好规避工作。其次,鼓励和督促患儿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对接受错颌畸形治疗患儿不良口腔习惯加以纠正,叮嘱家属和患儿共同努力,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纠正[5]。最后,日常饮食应保持营养均衡,因为部分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会使儿童出现不良习惯,所以家长要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管齐下,在治疗错颌畸形的同时也起预防的作用。

综上所述,乳牙期儿童以吮指所致最为常见,占67.65%;替牙期则以吐舌、伸舌、舔牙或吮指习惯常见,占70.00%;恒牙期以偏侧咀嚼为主,占78.57%,对所有患儿采取物理矫正治疗之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总疗效可100.00%。由此可见,错颌畸形的发生与口腔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采取物理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但为了做好进一步预防,需不断提高家长的思想认知,同时做好患儿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口腔保健知识和督促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矫正畸形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
百名[五老]献爱心 社区矫正有作为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