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2021-06-15 09:26王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脑出血肢体康复

王芳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情况下发病,以头痛、呕吐、昏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幸存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言语、吞咽和运动等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需对其采取及时积极的治疗[1]。除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外,加强患者的康复治疗也十分重要,康复治疗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功能康复,但临床实践发现,康复介入时机不同,疗效和预后也不尽相同[2]。基于此,本研究即探讨了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4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病例收治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3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3例,年龄65~78岁,平均(71.59±8.74)。研究组男39例,女34例,年龄65~77岁,平均(71.12±8.3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相互对比。

1.2 方法。两组康复措施均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于患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行康复治疗,即发病后或术后两周左右,研究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病学不再发展后48 h,具体康复治疗措施如下:

1.2.1 体位与按摩干预:正确的体位摆放对预后有积极影响,应将患者肢体置于良好肢位,即良肢位,以预防关节脱位、肢体挛缩,经常更换体位,可取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等,但体位应合理适宜;指导家属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按摩,以预防肌肉萎缩的发生,20~60 min/次,2次/d,早晚各一次。

1.2.2 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首先行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关节屈曲外展、关节内旋外旋等,逐个关节进行活动,力度应适宜,避免引起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可逐渐随患者肌张力的升高而增大,待患者肢体功能有所好转后,指导患者行主动运动训练,如床上移位、Bobath握手、桥式运动、上肢伸展屈曲、下肢伸髋屈膝等,后指导患者行翻身、坐位、床边锻炼、站立、步行和平衡等训练,锻炼强度、活动量应适宜,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指导患者患侧上肢行上举、平举、抬高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待患者可自行行走后,指导患者练习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增加距离,下肢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可行小距离跑步训练。

1.2.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练习如何自己吃饭、洗脸、刷牙、梳头发、写字、穿衣服、戴帽子、如厕等,30 min/次,3次/d,待患者具备一定生活能力后,嘱家属指导患者从事简单家务活动,如叠被子、洗碗、扫地等,训练均循序渐进。

1.2.4 功能锻炼:语言康复训练,针对失语患者指导患者行发声训练、舌体训练、唇部训练、语言训练等,训练难度由简单至复杂;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行下颌、腮部、唇部、舌部等口腔器官运动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吞咽动作,并给予其针刺辅助治疗;电刺激,对患者上下肢肌群进行直流电刺激,20 min/次,1次/d。

1.2.5 心理干预:由于脑出血后遗症影响、康复漫长等原因导致多数患者易出现担忧、焦虑、烦躁、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具体心理状态,并采取心理疏导、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认知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表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分)

?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疗效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疗效主要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评分)评价[3],显效:NHISS评分降低≥90%;有效:50%≤NHISS评分降低<90%;无效:NHISS评分降低<50%。功能恢复情况主要观察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等恢复情况,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价,语言功能通过失语指数(AQ)进行评价,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恢复越好;吞咽功能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满分46分,得分越高,代表吞咽功能恢复越差。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完成后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6%、86.30%,前者高于后者(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各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AQ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炎、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等,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点,以头痛、呕吐、躁动等为主要表现,可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4]。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为主,除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加强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也尤为重要。神经生理学认为人体中枢神经在损伤后,其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或重新组织能力,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部分神经元可再生,因此,康复治疗可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来影响输出,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以促使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5]。以往临床上多于患者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一般为发病或术后2周)后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较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一步加重,导致总体康复效果欠佳。

近年来,临床上提出早期康复治疗,认为针对脑出血患者应行早期康复干预,主张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相比常规康复实施更早,可使患者功能障碍得到尽早改善,并可有些预防或减少肺部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等,从而帮助患者尽快回归到正常生活、社会活动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AQ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早期康复治疗相比常规康复治疗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等有效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脑出血肢体康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