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1-06-15 09:26唐雪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鼻腔

唐雪梅

(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重庆 401331)

0 引言

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耳鼻咽喉疾病,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持续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儿童群体年龄较小、器官发育不完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儿童成为了鼻窦炎的高发群体,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是鼻窦炎的特殊类型[1],该病的临床表现有流脓涕、头晕、头痛、打鼾、鼻塞、呼吸异味等,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大多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但随着临床医学对于抗生素的滥用,治疗效果相对不是很理想,无法对疾病进行根治,且由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往往伴随着息肉,因此需要结合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性治疗,传统的根治性切开手术具有出血量大、创伤性大、恢复缓慢的特点,因此逐渐被微创技术下的鼻内镜功能性手术所取代,鼻内镜手术具有痛苦小、复发率更低的临床优势,能够通过消除病灶并重建鼻腔环境来恢复黏膜纤毛功能和鼻窦、鼻腔的通气功能。本次研究分析了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开展传统的根治切开手术和鼻内镜手术的不同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耳鼻喉科收治的共计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积极开展手术治疗,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15例,其中对照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有男7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均(48.32±1.25)岁,病程1~14个月,平均(2.65±0.45)个月。实验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有男8例、女7例,年龄21~79岁,平均(48.58±1.29)岁,病程2~15个月,平均(2.75±0.51)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符合鼻腔手术的指征[3];意识清晰,可良好沟通;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严重恶性肿瘤或者脏器功能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视听障碍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或拒绝预后调查的患者。本次研究选取的两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进一步对比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传统的根治切开手术治疗,实验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全身麻醉后接受手术,利用钩突切除手段,结合前组筛窦开放和上颌窦自然扩大,切除鼻窦息肉,利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将吸收性海绵覆盖创口之上,并在鼻腔内塞入非吸收性止血海绵(手术结束后1~2天取出)。所有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手术结束后均做好常规麻醉护理和疼痛护理,还需要做好细致的鼻腔护理,由于患者的伤口位置可能会出现切口渗血,因此患者需要尽量保持头高脚底的姿势,减少面部充血,尽量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在手术后是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感染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立刻采取措施进行对症处理。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需要经口呼吸缓解鼻腔压力,因此可能会出现咽喉干痒、口渴等不适,因此需要提醒患者少量多次饮用热水,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缓解,术后48 h左右取出鼻腔内部的填塞物,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需要进一步优化填充物的材质,并尽量选择饭后取出。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满意度。鼻窦炎恢复情况:根据所有患者的鼻窦炎恢复情况、鼻腔症状改善、疼痛情况、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具体的指标,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手术结束后出现眼干、出血、上颚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比进行表示。预后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所有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共100分,20题。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 20.0软件来计算,采用卡方检验或者t检验计算。P<0.05表示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鼻窦炎恢复情况对比。表1可见,两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高,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眼干、出血、上颚麻木等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6%,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眼干、出血、上颚麻木等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6.7%,由此可见,实验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预后满意度对比。由表2可见,实验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及其家属的预后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类型[4],其中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更高,主要发病真菌为曲霉菌[5]。且该病的发病位置并不仅限于鼻窦位置,会对鼻腔周围进行浸润,因此治疗难度大[6]、易反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对于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相对于传统切开根治手术而言,创伤性更小[7],且具有能够扩大手术视野、反复冲洗鼻窦腔、进一步改善鼻腔黏膜功能、矫正异常的鼻腔结构[8]、恢复患者鼻腔通气和引流功能等优势[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了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高,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及其家属的预后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传统的根治切开手术和鼻内镜手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应用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均发挥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但鼻内镜手术相对而言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程度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真菌性鼻窦炎鼻腔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鼻子里也会有真菌吗?
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双氧水冲洗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清洗鼻腔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