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2021-06-15 09:26冯磊顾翠刘华王继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磺酸钠丹参酮丁苯

冯磊,顾翠,刘华,王继华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0 引言

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表示[1],脑梗死疾病在临床中的致残率高达75%左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降低其生存质量。临床中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常给予溶栓等治疗方式,但是该种治疗存在较多的适应证及“时间窗”,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进而影响整体临床疗效。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并探析其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经明确诊断后符合“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本次研究内容,且依从性较高。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进行统一编号后,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为52~75岁;其中涉及合并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52~74岁;其中涉及合并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经全部签署协议书;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后可纳入研究。排除标准[2]:①临床诊断后不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且病史资料不全的患者;②具有相关药物禁忌证以及合并 血液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以及语言沟通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④对于此次研究内容本人及家属拒绝签字确认或自愿退出研究、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患者: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相关指标检查以及降压、调血脂、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医嘱进行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生产厂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规格:2 mL×10 mg)静脉滴注,取本品80 mg与250 mL%葡萄糖溶液进行混合,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连续14天。

1.2.2 实验组患者:给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相关指标检查以及降压、调血脂、抗血小板凝聚和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医嘱进行丁苯酞(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25 mg:0.9 g)静脉滴注,每次100 mL,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连续14天。

1.3 疗效评价标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示临床接受的治疗效果越为明显。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分值较高的一组患者表示临床治疗效果显著。③临床疗效: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5%;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5%~84%之间;无效: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未能满足以上标准,甚至更为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不良反应发生率=(黑便+恶心+眩晕)/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s)描述表示,组间t值进行有效检验;计数资料例数(n)、百分比(%)描述表示,组间χ2进行有效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如表1所示,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

2.2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如表2所示,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相比常规组较低,ADL评分较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s,分)

表2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s,分)

?

2.3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表3所示,常规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3],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发作时可致使患者发生脑血管循环障碍并引发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现象;再加上此时患者脑内大量自由基可以直接损害到其神经元、神经细胞膜,并诱发脑水肿以及细胞凋亡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均具有严重的威胁。传统的治疗干预中通常给予脑梗死患者采取溶栓治疗,但是由于该疾病“时间窗”限制,通常会错过溶栓治疗。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后的结果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0%,同时还可以将其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降低至4.00%,应用效果显著。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临床中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红色的澄明液体,在给予患者治疗后可以帮助其改善脑部血流及脑循环、保护缺血半暗带,并且具有行气活血和抗凝血的功能;但是临床研究中发现,如果单独应用该药物治疗,则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整体降低其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4]。而丁苯酞注射液则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保护类药物,其作为新型的人工合成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损伤,提高脑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对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从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部缺血承受能力,最终达到受损神经的修复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缺血性反应的干扰,减小了患者脑梗死面积,同时还延长了受损神经元的存活时间,整体避免了患者并发脑出血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中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后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以整体降低患者的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够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磺酸钠丹参酮丁苯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河鲤急性毒性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离子色谱法测定羟乙基磺酸钠含量
2,3-环氧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