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治疗效果

2021-06-15 09:26章艳董海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痉挛康复训练肢体

章艳,董海燕

(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 康复医学科,江苏 盐城 224700)

0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逐年攀升。中医属“中风”范畴,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血溢于脑所致,症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蹇语涩及口眼歪斜等,下肢痉挛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需要通过康复训练降低患者的后遗症影响。中医针刺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疗效好易让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平衡度,降低肌张力,从而缓解下肢的痉挛,恢复其肢体活动能力。本文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分别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后,对比其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痉挛程度评级、平衡度保持评分及治疗改善率,数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列入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60例,通过入院顺序先后区分法将其分为常例、康复两组,每组30例。常例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1~87岁,平均(64.48±23.52)岁;康复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2~89岁,平均(65.74±23.26)岁。患者基本资料比照结果不具备统计差别(P>0.05),校对合格。

1.2 方法。常例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针剌进行干预: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基础治疗,包括指导给药,遵医嘱护理等;②针刺治疗。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华佗牌”30号1.5寸毫针,取患者足三里、太冲、阳陵泉、申脉、环跳、太溪、梁丘、三阴交、犊鼻、丰隆、委中等穴位,利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刺[2]。捻转频率1次/5 min,留针20 min。康复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治疗:①屈髋屈膝,下肢内收内旋、踝趾关节背屈;②于日常立位、坐位等有意识保持身体挺直;③取坐位,伸髋屈膝,做踝背屈;④行走时,尽量对骨盆放松,对步态进行矫正[3]。两组患者均接受1次/d,6次/周,持续4周的治疗,并记录相关评分及改善率。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痉挛程度评级、平衡度保持评分,对比其治疗改善率。采用FMA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满分51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痉挛程度进行分级(共5个等级),等级越低,痉挛程度越低。采用BBS平衡功能测定量表对患者的平衡度保持进行评分(满分56分),评分越低,患者跌倒的风险越高。治愈: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高,肢体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痉挛程度等级低,痉挛症状全部消失,平衡度保持评分高,治疗期间未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好转: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较高,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恢复,需进一步锻炼治疗干预,痉挛评定等级较低,仍有轻微痉挛症状,需通过康复治疗配合逐渐恢复,平衡度评分较高,可以维持正常平衡标准,有轻微跌倒风险,需在治疗期间加强注意;无效: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较低,痉挛等级较高,平衡度评分较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迹象,需改变治疗方案。治疗改善率=治愈+好转。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越高,痉挛程度评级越低,平衡度保持评分越高,临床症状改善越好,治疗改善率越高。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痉挛程度评级及平衡度保持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痉挛程度评级及平衡度保持评分比较(±s)

?

1.4 统计学分析。本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将相关数据做以比对分析。计量数据t检验校准,表达“平均数值±标准差值”,计数数据χ2检验校准,表达“n,%”,P<0.05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痉挛程度评级及平衡度保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痉挛程度评级及平衡度保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价值(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平衡度保持评分均提高,痉挛程度评级均降低,且康复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度保持评分均显著高于常例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度保持评分,康复组患者的痉挛程度评级评分显著低于常例组,差异值具统计价值(P<0.05),见表1。

2.2 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改善率比较。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改善率显著高于常例组患者的治疗改善率,差异值具统计价值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改善率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突然,严重者易引起死亡,患者多出现后遗症,致残率较高,其中下肢痉挛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4]。对于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治疗,通常采取给药的干预方法,但药物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期治疗安全性较低,且无法有效改善患者患肢的血供状况,肢体功能恢复较慢。

中医认为其致病机理为风邪入侵使机体脉络痹阻所致,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的诊疗办法之一,以辨证施治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是在望、闻、问、切中熟悉患者的相关资料、病症体征表现等,以辩证思维对致病因素、疾患部位及邪正关系等进行分析。施治是将辨证的分析有效结果为基础,选择最适宜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个体的诊断,辩证进行穴位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扩张血管、提升肢体血液供应量、平衡机体代谢、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及人体微循环的目的。也应根据病因的形成不同进行“同病异治”[5]。找到疾病的成因及发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差异,进行针灸方案的调整。此外,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机与症状,如肌张力不足、出现痉挛、失去机体平衡等,便需“异病同护”,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肌力,降低肌张力,对下肢痉挛起到缓解的作用,使肢体功能快速恢复。二者联合使用,可以快速调节患者气血运行,加强下肢核心力量,改善痉挛程度,帮助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度维持水平。实现了中医的医护结合方案,三分基础治疗,配合基础药物治疗,达到快速阻断病情发展,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状,减轻患者的痉挛等临床症状的目的,七分中医针灸、康复训练调养,巩固治疗效果,避免痉挛复发,从根本上改善肢体功能,做到标本兼顾。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易引发下肢痉挛等并发症状,在其治疗期间,除给药干预外,仍需进行康复诊疗,针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疏通经络,促进患肢血液供应,以减轻痉挛等症状影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辅助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患者肌张力,提升其平衡度,避免发生摔倒等意外事件,减少并发症影响,安全有效,值得普及使用。

猜你喜欢
痉挛康复训练肢体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肢体语言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