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

2021-06-15 09:26姚建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标本工作者检验

姚建芳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桐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对于检验科的工作而言,其对于门诊正常运转具有较为关键的影响。在检验科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这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定的关键所在,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对于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作用。要想使得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圆满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标本分析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详细的控制。医学检验分析工作主要分为三大阶段,分别为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1-2]。针对现阶段检验分析工作进行调查发现,我们对于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结束后的影响因素比较关注,并且在这些方面的管控工作也做得比较到位,反而是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是这一部分内容又比较重要,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为此我们此次实验重点对这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实验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接诊的病人中随机选取了258位进行探究,将这些病人最为分析前影响检验质量的对象。对这些病人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调查,其中男130例,女128例,年龄18~72周岁。

1.2 方法。对于所选对象的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后深入分析质量控制不合格的原因,总结相应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检验前分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标本验收、标本保存、标本采集以及仪器因素,其中人员因素占比最多,主要分析情况请参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满意的检验结果,针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检验标本不合格引发的。如果在检验前的环节中没有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那么最终得到的检验结果也将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作用,对于临床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使得临床检验工作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助临床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此次针对检验分析前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3.1 影响因素分析

(1)人员因素:在这里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指的是病人因素,其二指的是医护工作者因素。病人因素中主要涉及病人的习惯问题、治疗进展度、疾病情况以及平常的饮食等。对于检验前的质量来说,病人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病人是否能够有效配合医务工作者的安排都会影响其质量的优劣。我们将病人因素分成两大部分,其一是不变因素,这部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地域等。通过相关调查发现,男性患者在25~30周岁之间其红细胞水平会达到峰值,对于女性而言,其红细胞的峰值在13~15周岁之间。此外高原气候的存在也会对其血红蛋白的含量有所影响,并且这类人群的凝血时间会缩短。另一部分是可变因素,例如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人在正常饮食后,其体内的血脂含量。血糖浓度都会出现明显上升。运动对于检验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在探讨运动对于血液的有形成分影响时发现,国内外不同研究资料所探究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运动强度不同,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改变的程度高低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大小。并且无氧运动与有氧运动的性质也大不相同。病人所服用的某些药物对于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它通常会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激活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影响检验结果的医务人员因素而言,其操作的规范性、质控意识等不合理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干扰。除此之外站在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其是否能够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检验分析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表1 检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分析[n(%)]

(2)标本的采集:对于从事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而言,其中有一部分工作者在实际采集过程中不遵守相关标准,操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即便得到了标本,所得出的检验分析结果也没有较大的意义。

(3)标本保存运输:标本采集工作结束后,如果对标本的保存、运输工作没有做到位,标本很可能会因生化作用、光学作用等的影响而出现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其所获得的临床检验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4)标本验收与仪器因素:对于标本验收而言,其验收出现偏差,将会导致检验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对于检验分析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来说,它的性能出现问题或者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3.2 质量控制措施

(1)病人因素质量控制:在开展检验前分析工作时,病人需要禁止食用食物并且也不能饮水,但是禁食禁水的时间一定要把控得当,以免出现时间过长的问题,进而造成指标检验结果发生偏差。病人需要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检验,这样能够避免运动对于检验结果的干扰。除此之外,检验开始前,相关的医务工作者需要与病人进行深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会将疾病的检查结果、影响临床检验的因素等相关情况告诉病人。如果有进行痰培养的必要,需要叮嘱病人留取的标本为清晨漱口后咳出的第一口深部痰。为了避免药物对检验的干扰,医务工作者通常会叮嘱病人在检验前停用2~3天的药物。

(2)医务工作者因素质量控制:从事临床检验的医务工作者在上岗之前需要接受正规的培训,在通过培训考核后正式开始上岗。在培训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要针对相关的操作技术进行反复演练,尽可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在开展检验工作时,医护工作者要明确质量控制意识并强化落实力度。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而言,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术,同时还要明确熟练掌握病人的临床资料。除此之外,无论是从事样本采集工作的护理人员还是开展检验工作的人员都需要在检验分析过程中与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能够实时掌握病人的实际状况,这样对于提升临床检验分析的准确性具有积极的帮助意义。

(3)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从事标本采集工作时,工作人员如果有要求抽取病人的血液,那么在进行这一工作时,需要利用真空分离采血管,同时还要与配套的针头联合使用,如果针头过小,用力过大会导致融血现象的出现。在采血时,工作人员要多加注意止血带的使用,避免出现其长期压迫进而导致病人的血液pH下降。如果病人正在实施静脉滴注治疗,标本采集人员需要避开输液侧的肢体,并且也不能选择病人发生炎症、局部红肿等处的皮肤进行抽血。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并且标本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需要在采集后2 h内完成检测。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交流消除病人的紧张感,避免在采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采样时需要注意标本采集的最佳时间,也就是阳性率检出最高的时间、有代表性的时间进行样本采集。例如采集尿液样本时需要在清晨采集浓缩尿,如果采集对象为血液则需要在用药之前采集。检验科同时也会对标本采集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更新,将更新后的内容整理成册发放给相关工作者,同时标本采集人员一年内至少需要接受两次采血培训。

(4)标本保存运输质量控制:某些医院检验科为此专门利用LIS系统对标本进行了全程监控,对于标本采集工作人员来说,他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标本送至目的地,在对标本进行保存运输时,必须要保证标本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并且将保存温度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规避所有的光照,在标本运送途中要保持尽可能保持平稳,以免因震荡造成标本容器损坏、标本污染等情况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对标本进行恰当的标记,标明病人的名字、编号等情况。对于当天的标本超时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致使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正[3]。

(5)标本验收以仪器因素质量控制:在标本验收环节,检验科需要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分别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验收流程以及相匹配的验收标准。除此之外在进行标本验收时,需要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溶血反应、容器是否正确、标识是否清晰等。如果存在标本不合格的情况,要对相应的标本进行再次采集。在每次检验分析之前,我们都要对仪器的性能质量进行检测,同时还要保证仪器的使用环境符合相应的条件标准[4-5]。

分析前质量保证不仅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强力度,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加强管理以及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对于分析前阶段而言,其具有众多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如果要想使得其影响因素得到合理控制,必须要提高相关人员对于这一内容的认知。分析前质量对于整个检验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整个检验工作的基础部分,直接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此我们重点探析了影响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若干可行性建议。加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力度,对于提升检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上述所说我们需要利用全面细致以及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应用相关的影响因素,这对于降低其对标本的影响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使得影响因素得到合理有效的管控。

猜你喜欢
标本工作者检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关爱工作者之歌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致敬科技工作者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