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颅高压诊治中的价值

2021-06-15 09:26周庆罗传权刘独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1期
关键词:蛛网膜视神经颅脑

周庆,罗传权,刘独厚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0 引言

颅内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壁产生压迫,当其压力超过20 mmHg时,即可确定为颅内压上升[1]。颅脑损伤是引起颅内压上升的主要原因,如颅高压诊治不及时,会引起大脑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起残疾,甚至还会出现脑疝,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对其进行尽早诊治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对颅内压进行有效的监测,会提高颅内压增高诊断效果,并给予针对性的临床用药,可对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进行预测。目前,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金标准,但其费用较高,风险较大,禁忌证较多,会引起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3]。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用于颅高压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取66例患者,探析在颅高压诊治中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的价值,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时间节点范围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抽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6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相关检查,以颅内压异常之处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其中33例对照组为颅内压正常者;33例试验组中颅内压增高者。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48~70岁,平均(55.58±7.54)岁,脑挫裂伤、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腔血肿、硬膜下出血者分别12例、8例、7例、6例。试验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47~72岁,平均(56.08±6.94)岁,脑挫裂伤、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腔血肿、硬膜下出血者分别11例、8例、8例、6例。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可比。纳入标准:经MRI、CT检查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者;无眼部伤者;无神经损伤者;无视神经肿瘤者;入院时间未超过12 h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心肝肺肾脏器病变者;脑疝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颅内骨折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立即实施止血、气管切开、氧疗、营养干预等治疗,在此过程中,监测好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瞳孔的变化情况,根据病情实施手术或是脱水治疗[4]。2组患者,均进行侧脑室置管,置入ICP探头监护,当ICP超过20 mmHg时,即可确定为颅内压增高。2组均开展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检查,选用超声仪,将线阵超声的探头频率调至5~10 MHz,进行ONSD值测量,平卧位,头保持正中位,闭合双眼,凝胶涂于探头上,轻置于闭合的眼睑上,稍施加压力,对双侧眼球后3、5、7 mm处的ONSD值进行测量。每个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当ONSD超过5 mm时,则说明ICP上升[5]。同时应用监测仪,对ICP值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颅内压、ONSD。

2 结果

2.1 治疗前两组颅内压、ONSD比较。治疗前,试验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ONSD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颅内压、ONSD比较(±s)

表1 治疗前两组颅内压、ONSD比较(±s)

?

2.2 试验组治疗后颅内压、ONSD比较。试验组治疗后,颅内压低于治疗前,ONSD值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试验组治疗后颅内压、ONSD比较(±s)

表2 试验组治疗后颅内压、ONSD比较(±s)

?

2.3 手术治疗率比较。试验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27例,对照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8例,组间对比,手术治疗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总体预后效果比较。治疗后,总体预后效果对照组明显优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体预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

多数颅脑损伤会引起颅内高压,而颅内高压会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因此,尽早对其进行早期诊治非常有必要。尽早监测颅内高压,可以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处理依据,在控制病情恶化的同时可以减少死亡率与致残率。因此,尽早对颅内高压进行早期诊治非常有必要[6]。以往,临床在颅内高压诊治时,主要采用有创ICP监测,但其是一种有创检测,检查费用较高,会引发感染或是出血症状,且在监测中用时较长,会延误患者最佳的抢救时机,故应用局限性较高。

实践表明,在颅内高压诊治中,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的测量,可以提或颅内高压诊治效果[7]。视神经鞘是硬脑梗的延续,其内有横梁式的蛛网膜下腔,其与颅内的蛛网膜内的脑脊液是自由的,也是相通的。当颅内压上升时,颅内脑脊液会通过视神经管进入到视神经的蛛网膜下,扩张视神经的间隙,增加视神经鞘的宽度,当其而越宽时,颅内压会越大。故通过视神经鞘直径(ONSD)值,可以及时了解颅内压水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认为,ONSD与ICP值有一定的相关性,ONSD增宽,则ICP越高。此外,在ONSD值判断ICP时,当ONSD超过5 mm时为最佳的临界值。国内研究者认为,ICP值到达ONSD的临界值时,即4.8 mm时,敏感度可达92%。本研究示:治疗前,试验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ONSD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颅内压低于治疗前,ONSD值低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知,通过ONSD值,可以对ICP进行诊治,为临床提供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蛛网膜视神经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剧烈头痛?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