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发现美丽,用音符感染心灵

2021-06-15 22:55高璐
教育界·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高璐

【摘要】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将审美教育作为中心,在音乐教学中借助音乐具有的美感去感染学生,用音乐中饱含的情感去陶冶学生,从而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并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在实践教学期间,老师应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进而体会、感知与展现音乐中所饱含的情感。唯有如此,才会让学生逐步喜欢上音乐,进而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了解音乐、感知音乐、懂得欣赏、自身实践已经变成现下青少年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增添音乐课,为的就是培育学生的这个素质。但就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而言,音乐教育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把音乐课当作是“休息课”,仅是用来放松自己的,并无法和语文、数学这些文化课程相比。这个现象的出现,从源头上来说就是音乐课程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从内而外地走进音乐和感知音乐。事实上,音乐教学并不是只有乐理知识的介绍以及歌曲的演唱,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所具有的意义,感受旋律和心灵产生的碰撞,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知,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当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

小学生因为具有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和理解能力差这些特征,使得对音乐有着“不太了解” 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就是学生和音乐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而心理距离越大,也就对音乐学习更没有兴趣,导致人们公认为美妙的音乐在一些学生听来却索然无味,甚至不屑一顾。

(二)教学形式与手段单一

灌输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式下,老师通常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宰者,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变成“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质疑,如果想要发言也必须要举手经过老师允许才可以发言。这样看课堂是很有秩序,但这与“一潭死水”毫无区别。此外,部分音乐老师将自己作为主体,以教代学。笔者就聽过一位教师的音乐课,其在课上会把一首歌曲演唱几十遍。毋庸置疑,这样是可以让学生记住歌曲,但这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唱,老师感觉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对音乐课逐渐丧失了兴趣。

(三)老师缺少感性,忽视学生感受

感性这个理念还存在感觉与感受之分的,感觉是较为被动地且机械地去接受,而感受则是较为主动地带有感情地投入。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中,不管学生对其感不感兴趣,老师为了达成制定的教学目标,都会借助录音机给学生放音乐,让学生经常处在一种被动阶段与感觉阶段之中。这样看来,如果老师自己在主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情感上的投入,就会使得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状态,进而停留在感觉阶段。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一)设计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情境教育导入到音乐课堂中,能够完成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时,也能够在精神方面得到陶冶,使得课堂学习中学生更加活跃。因此,在音乐课上需要尽量给学生设计一个能够获得知识体验的教学情境,让其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用“指挥棒”给“指导者”的音乐艺术增添更多的内涵和外延,这是一种有着较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而兴趣作为学习音乐的驱动力,是学生和音乐相互联系、感受音乐以及用音乐渲染人生的重大前提。因此,老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审美特征,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作为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怎样保持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培育学生在音乐领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觉得需要紧紧围绕着“兴趣”两字,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设计得足够生动有趣,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本就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因此,笔者在开展教学时会想尽办法为学生设计具有生活体验的情境,使其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良好的音乐氛围能够让学生身处在音乐的熏陶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成功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小学时期以至于未来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养成与提升。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可以把音乐所具有的魅力传递出去。

(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音乐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培育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老师需要保持一定的亲和力,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从其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做到乐观向上,信任学生并持续进行鼓励,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认同感,进而对老师教授的课程更加感兴趣。音乐老师在教学期间需要重视并尊重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控制好和学生沟通时的语气和态度,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喜欢上音乐知识的学习。在上课时,老师需要持续激励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进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感知音乐课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音乐老师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在创办活动或比赛时,需要顾及每个学生,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应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如此能够让学生对音乐课更加感兴趣,最终收获知识。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需要秉承着“一切都为了学生健康”这个教学理念,面向所有学生,就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指引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极易被吸引,但其兴趣所维持的成效不佳,假如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每堂课都运用一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极易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丧失兴趣。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老师应持续优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需要将学生作为中心,将音乐鉴赏作为主线,以培育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期间,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时感知与鉴赏到音乐所具有的美感,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索能力,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低年级学生本身对音乐课程就没有什么兴趣,尤其对演唱歌曲、鉴赏歌曲以及演唱能力的掌握并不牢固,在进行《摇篮曲》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利用讲解《摇篮曲》这首母亲安抚孩子入睡时哼唱的歌谣,用爱来感化班里所有的学生,做好师生互动,在做中学,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健全其人格,使得学生成长为社会事业而奋斗的接班人。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近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其借助图片的切换、颜色的变化以及音调的升降,把声音、色彩以及图片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有身处其中的感觉。在播放相关音乐时,不断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刺激,使其一直可以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事实证明,在小学音乐课上,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草原赞歌》这首歌曲时,如果用以往的方式去教学生,就会让学生有一种被动学习的感觉,使其唱歌的主动性无法更好地体现出来,这时假如老师借助计算机技术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欣赏到草原中牧民的勤劳与景色的优美,这样学生在感叹我国壮丽河山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想要学习和想要演唱的冲动。又如,在进行《我的祖国》《同一首歌》这些齐唱、轮唱以及合唱的歌曲时,让老师进行范唱,是无法展现出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跌宕起伏以及合唱的浑厚和声效果。就人声的类别而言,独唱可分成童声独唱、女生独唱以及男生独唱。就主要的音区而言,又可分成女高音、男中音与难高音这些音区。老师一个人很难完成这些演绎,需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意境,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化的视觉冲击与听觉冲击,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为老师后续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打下基础。

总之,音乐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是否能培育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老师,会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其在音乐活动中探索和创新,进而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推动其想象力的不断发展,使得兴趣变成学生学习音乐的驱动力。让音乐教学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教学效率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学生所向往的,同时也是每一位音乐老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张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思考[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9(11):145-147.

[2]黄凯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7,37(21):157.

[3]瞿雪梅.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16):221.

[4]王亚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求知导刊,2016(09):126.

[5]王理洋.淺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好家长,2017(63):102.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