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2021-06-16 07:21闫文双杜雅斌赵翠萍崔轶凡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阴虚方剂证型

闫文双 杜雅斌 赵翠萍 崔轶凡*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山西 太原 030000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糖尿病孕妇中90%以上是GDM,我国GDM的发生率约1%~5%[1],近些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患者临床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也出现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发现GDM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如:孕期感染、流产和早产、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等,病情严重时,孕妇会发生酮症酸中毒,进而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西医对GDM病因的认识不完全清楚,把疾病的发生主要归因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2]。治疗上,首先采用的方法是饮食控制联合运动疗法,其次是药物治疗[3],降糖药物虽有一定效果但安全性仍有争议[4]。中医古籍上没有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病名的记载,根据临床表现认为妊娠期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的范畴[5]。治疗上,通过辨证施治给予中医饮食[6]及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有利的发展方向。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数孕妇产后自愈,这一点特殊性与消渴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所差异,推测妊娠期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可能与消渴病也有所差异。故本文检索近二十年来发表的运用中药内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其证候分型及用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e)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相关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中国知网为主,万方数据库为补充;主题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消渴、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中医治疗,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

1.3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或包含中医证型的理论探讨类文献;②文献干预措施为单独运用中药内服或者中药内服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者;③文献中有明确的中医辨证分型或病机描述。

1.4 排除标准 ①方药、辨证不明确或信息严重缺失的文献;②同一临床研究发表不同期刊或不同数据库的文章,只纳入最新发表的一篇。

1.5 文献的阅读与整理 按照上述检索策略,结合篇名、摘要、关键词,剔除重复及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并且全文下载符合标准的文献,将下载后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最终提取出完全符合标准的文献。在完全符合标准的文献中,提取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证型、方药。

1.6 名词术语规范 文中所涉及证型、方剂、中药均参照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第一版、朱文锋著的《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型名称统一规范,对于书中不存在的名词,保留文献中原本的名称。

1.7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将所录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证型、方剂、中药等信息录入Excel 2019表格中进行数据整理,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证型、方剂、中药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按照本研究检索策略,中国知网检索文献431篇,万方数据库检索文献56篇,依据篇名、摘要、关键词,剔除不符合标准及重复文献314篇,共计173篇;全文阅读后,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文献66篇,最终纳入文献107篇。

2.1 证型分型 在纳入107篇文献中,共涉及17个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医证候分型。见表1。

表1 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医证候分型

2.2 用药规律分析

2.2.1 用方频次分析 在纳入的107篇临床文献中,使用方剂或用方剂加减治疗者71篇,共计36方。见表2。

表2 方剂频数、频率分布表

2.2.2 用药频次分析 属医自创方剂者30篇,自拟方36个,其中使用频率位于前10位的药物。见表3。

表3 药物频数、频率分布表

2.2.3 方证对应关系分析 统计文献中频率较高的前4位中医证型与文献中频率较高的常用经典方之间的关系,统计每个证型中经典方的使用频数及频率。见表4。

表4 证型与方剂的相关性

2.2.4 药证对应关系分析 首先将前4位证型中的各药物的使用次数进行总结计数,提取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4味中药。统计每个证型中药物使用的频数及频率。见表5。

表5 中药与证型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机认识 研究对近二十年妊娠期糖尿病文献中的证型进行统计,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脾气虚证是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说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与阴虚、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这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提供了一种思路。妊娠期糖尿病的典型特点是孕前糖代谢正常,孕中糖代谢出现异常,产后糖代谢大部分又恢复正常,所以该疾病的发生与妊娠期间出现的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妊娠后,阴血汇聚于下养胎,妇女孕后比孕前偏阴虚[7]。基于这样的妊娠生理变化,一方面孕妇在偏阴虚的基础上,出现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思虑伤脾的情况,更易加重阴虚的程度,阴虚津亏会出现消渴症状,容易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孕妇均会出现较孕前偏阴虚状态,但是仅部分孕妇出现消渴症状,那么除妊娠后各种因素导致阴虚加重后,可能与素体禀赋有很大关系,素体肝肾阴虚、脾肾两虚、脾气虚弱的孕妇,孕前肝肾阴虚津亏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津亏血少,孕后阴血养胎,加重津亏血少阴虚症状,容易诱发妊娠期糖尿病。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痰湿证是文献中出现频率较低的证型,这些证型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可能与孕后胎体渐大,阻碍气机运行有关,生成气滞、痰湿、血瘀,进一步阻碍津液输布,导致津亏引起消渴症状。其余证型如:肺热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虚燥热证、肺胃燥热证、阴虚火旺证、阴虚肝旺证、心火亢盛证,大多数是以阴虚为主,在阴虚基础上出现热、阴损及阳表现。肾阳虚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是因为阳虚不化阴津所致[8]。总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是以阴虚为本,气阴两虚多见。

3.2 妊娠期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系统回顾中药口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近二十年研究文献发现:中药内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遣方用药多以“证”为基础。方剂与证型相对应,如气阴两虚证者多用黄芪四君子汤;肝肾阴虚多用六味地黄丸;脾肾两虚证多用健脾益肾方;脾气虚证多用七味白术散。中药与证型相联系,如妊娠期糖尿病的气阴两虚证多选用黄芪、地黄、白术、茯苓等中药进行治疗;肝肾阴虚证多选用地黄、山药、丹皮、山茱萸等中药;脾肾两虚证多选用黄芪、党参、山药、当归等中药;脾气虚证多选用茯苓、甘草、山药、白术等中药。

临床实践中,妊娠期糖尿病证候分型常依赖于消渴病[9],通过对二十年文献的总结归纳,对其证型分布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为临床辨证提供方向;通过统计用方频次、用药频次,根据方证、药证关系来指导临床治疗,不足之处是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及脾气虚证的样本数不多,在统计常用方、常用药的用药规律方面,有所偏差。

猜你喜欢
阴虚方剂证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