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连作障碍及当前常用的几种综合防治措施

2021-06-18 00:36王宁堂张阿宁王军利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熏蒸草莓太阳能

王宁堂,张 宁,张阿宁,李 青,王军利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46;2. 淳化县农技推广中心,陕西 淳化 711200)

草莓,因其色泽艳丽、外形美观、口感好、富有营养等特点而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草莓种植都很流行,面积大,产量高,不仅给社会提供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产品,同时也给广大种植专业户、合作社、专业农场等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连年来,我国草莓的种植规模、种植总面积以及总产量,都呈大幅上升的趋势[1~3]。在很多地方,由于连年种植,产生了大面积的连作障碍,使得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下滑,种植户遭受损失[3~7]。有的地区采用换地的方式来规避连作障碍,但时间稍长,由于耕地面积有限,连年换地潜力有限,在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草莓专业村,已经到了无地可换、无地可用的地步[5~9]。同时,温室、大棚的建置费用比较高,地块固定,在保护地种植草莓,想通过换地来规避连作障碍的成本很高。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连作障碍成了草莓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屏障。于是,草莓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

近三年来,为了探索防治草莓连作障碍的具体措施和步骤,项目组通过在咸阳市的三原县以及西安市的长安区大量的试验研究,并通过对目前生产中较常采用的生产技术的总结,归纳出防治草莓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技术,期望对广大种植户提供帮助。

1 连作障碍的表现及其危害

连作障碍,在很多作物栽培中都会遇到,其主要表现为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某种植物,几年过后,植物的植株生长就会变弱,产量下降,产品的品质变差,严重的可导致植株大量患病甚至死亡[7]。

1.1 连作障碍的原因

1.1.1 病原菌的积累 草莓连作,土壤中的病原菌会逐年积累。主要的病原菌有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菌。

1.1.2 线虫为害 草莓种植中,主要的为害线虫有根结线虫和芽线虫等。

1.1.3 作物自毒 在栽植的过程中,生长的草莓根系会给土壤中分泌一些根际分泌物,同时,植物体腐烂分解后,也会产生一些毒素,从而对植物生长造成为害。

1.1.4 微生物生态平衡被打破 连作时,由于长时间的病原菌积累、作物自毒等原因,造成了土壤环境的变化,给其中的微生物的生长造成相应的破坏,带来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失衡和重构,进而使草莓生长需要的平衡被打破,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减产、品质下降、整株患病甚至死亡。

1.1.5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长时间的连作,使用单一的肥料成分,造成土壤酸化、盐渍化以及板结等[9~12]。

1.2 连作障碍中的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病表现

1.2.1 黄萎病 草莓黄萎病是由轮枝属真菌引起的。发病时,整个种植田块的大部分苗子都会受到侵染。被侵染的草莓整株萎蔫,叶片逐渐干枯、脱落,从而造成植株死亡,严重时,会使整个田块绝收。

1.2.2 红中柱根腐病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是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草莓定植后,温度逐渐下降,疫霉属真菌开始侵染草莓根部,使得该病大量发生。植株被侵染后,根的中柱变成红褐色,根系腐烂,最终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

1.2.3 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在多年。草莓定植后,病菌开始侵染,植株根茎部受损严重,表现出失水性萎蔫,干枯,倒伏。

1.2.4 芽线虫 草莓遭遇芽线虫为害后,其新芽及新叶会扭曲变形,不能正常伸展生长,同时,新叶的叶柄发红。

2 防治措施

2.1 轮作倒茬法

采用一年栽种、一年休耕的方法[4]。也可以在草莓收获后,种植一茬蔬菜或玉米等粮食作物[1,6,8];或者种植牧草等绿肥,然后割青肥田[4,13]。也可以在草莓收获后,种植一茬水田,水旱间作,既可以清除盐分过高的障碍,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4]。

2.2 换土法

换土法,就是在草莓收获后,将耕作层(0~30 cm)的土壤换掉,引入新的未种过草莓的客土,以达到改善草莓连作障碍的方法[13]。

2.3 土壤消毒法

土壤消毒,是人工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无差别地快速、高效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动物及杂草等方法。该法往往结合给土壤添加有机物、有机肥、改良剂等综合使用[5~10]。

2.3.1 物理消毒 物理消毒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火焰焚烧及热水消毒等。其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是太阳能消毒。太阳能消毒又可分为三种:纯粹利用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太阳能+淹水、太阳能+有机物。

(1)纯粹利用太阳能。这种方法在温室大棚中较多采用。当温室中草莓连作障碍已经发生,但为害较轻,可利用该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的手段,是盛夏在草莓收获后,对温室进行捂棚处理。将温室内土地清理,深翻,然后盖上塑料模捂棚。捂棚产生的高温,可杀死土壤中积累的大多数病菌和地下害虫。高温与土壤微生物耐受时间[13],参阅表1。

表1 温度与土壤微生物耐受时间的关系

(2)太阳能+淹水。淹水,可以除去温室中积累的盐分,也可以造成土壤缺氧环境,进而杀死土壤中的动物。同时,淹水后捂棚,可以使温室内产生的高温向土壤深层传导,从而杀死深层土壤中的微生物及杂草种子。

(3)太阳能+有机物。在连作障碍较轻的情况下,可利用太阳能+有机肥(食用菌栽培废料、植物秸秆、动物粪肥)+腐熟剂。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及秸秆、粪肥腐熟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土壤及有机肥里的病菌[5]。

在酸性土壤中,可以采用太阳能+有机物+生石灰,其中,太阳能产生的热量、有机物发酵产生的热量以及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时产生的热量,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及地下害虫。同时,有机物分解,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生石灰和水反应,可以降低土壤酸性[5~8]。

在碱性土壤中,可以采用太阳能+有机物+硫磺灰粉。除了太阳能产生的热量杀灭土壤微生物之外,硫磺粉也可以杀死部分微生物,同时降低土壤碱性[5,10]。

2.3.2 化学消毒 土壤的化学消毒,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对土壤进行熏蒸,以达到杀死土壤中微生物、地下害虫及杂草的目的。目前,主要采用的农药有:氯化苦、棉隆及威百亩[2~11]。

(1)氯化苦消毒。氯化苦消毒效果好,且在土壤中的残留期短,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消毒剂。但因为其毒性大,贮藏及运输存在安全,曾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几次事故[8],操作需要专业人员,所以,在生产上采用不多。

(2)棉隆消毒。该法是目前生产中上较常采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消毒效果较好。具体的操作过程为:

A、清理地面。草莓收获后,清理地面残留的枯枝、枯叶。

B、施加有机物。施入植物秸秆、食用菌栽培废料、其他有机肥料等。

C、旋耕。旋耕深度为30~35 cm,使土壤颗粒细小、均匀,且和有机物混合均匀。

D、调节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要调节到60%~70%(手捏成团,1 m高处掉地能自然散开),在此含水量下,土壤中各种病原菌及线虫等,均处于对药剂敏感状态,杂草的种子也处于吸胀、准备萌芽的状态,易于被棉隆熏蒸剂杀死。如遇连续晴天,则需要先浇地,等土壤含水量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下一步。

E、施入杂肥。施入厩肥、农家肥等有机杂肥。此刻施入,有利于利用消毒剂杀死杂肥中的微生物及其他小型生物。

F、旋耕。用旋耕机将杂肥和土壤混合均匀,使浇过水的土地疏松,易于熏蒸。

G、施药。按30~45 g·m-2的量撒施棉隆。剂量的大小根据连作障碍发生的程度决定,程度严重,采用高剂量,程度较轻,采用低剂量。

H、旋耕。施药后,用旋耕机将药剂和土壤混匀。

I、覆膜。施药、旋耕后,要立即覆膜,并封好四边。覆膜材料要用较厚、无破损的新塑料膜,不能用地膜或旧膜,以免漏气而降低熏蒸效果。

J、熏蒸。覆膜密封后,保持15~20 d,使消毒剂持续保持熏蒸作用。如果气温较低,可适当延长熏蒸时间。

K、揭膜散气。熏蒸天数达到后,揭去覆膜,让熏蒸气体充分挥发。为使散气充分,可于散气的过程中,每过几天,翻耕1次,深度应达20~30 cm。

(3)威百亩消毒。威百亩为水剂农药,用其对土壤进行熏蒸,在杀死土壤微生物及线虫的同时,还可以消灭田间杂草:

A、清理地面。草莓收获后,清理地面残留的枯枝、枯叶。

B、施肥。将草莓生长需要的底肥(有机肥、厩肥等农家杂肥)足量施入。

C、旋耕。旋耕深度为20~30 cm,使肥料与耕作层土壤充分混匀,同时疏松栽培层土壤,使熏蒸药剂容易穿透,更好发挥药效。

D、起畦。将耕作层土壤细耙,使土粒细碎,然后起畦。

E、覆膜。施入农药前,对田块进行整体覆膜,塑料膜相接的地方,采用入土反埋法处理,使整个田块严密被塑料膜封闭。

F、施药。采用药液对水、膜下施药的方式进行施药,浓度98%左右的原药,施入量为25 mL·m-2左右。施药前,应使土壤水分含量达到60%~70%,便于药剂传导,利于熏蒸。如土壤湿度不够,可在施药前小水润泽土壤。

G、熏蒸。地温高低不同,熏蒸时间不同。一般情况下,地温高,有利于熏蒸,低温低,则需要适当延长熏蒸时间。地温>25 ℃,熏蒸10 d以上;25 ℃ >地温> 15 ℃时,熏蒸15 d以上;地温< 15 ℃时,熏蒸20 d以上。

H、揭膜散气。熏蒸结束后,揭膜散气1~2周,其间,可在散气时每隔3~5 d后旋耕一次,以使散气充分。

2.3.3 土壤消毒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长 土壤消毒,一般于前茬草莓收获后、下一茬栽种前进行,并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确定消毒开始的时间。具体参考表2。

表2 土壤消毒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长

3 影响土壤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采用土壤消毒技术防治草莓连作障碍,土壤消毒的效果,直接影响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与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直接相关。所以,在生产中要保证土壤消毒效果达到预期。

土壤消毒的效果,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

3.1 用药的剂量

用药的剂量,一定要达到消毒要求的剂量。同时,要注意,药剂剂量要随连作障碍发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3.2 土壤颗粒大小

土壤颗粒越小,熏蒸气体越容易穿透它们,达到熏蒸的效果。反之,土壤颗粒过大,就可能造成熏蒸气体无法穿透它们的结果,那么,土壤颗粒中心的病虫害就不能被杀死,从而降低消毒效果。

3.3 土壤疏松程度

土壤疏松程度会影响熏蒸气体在土壤中的分布和传导。土壤疏松度高,熏蒸气体分布均匀,传导快,有利于熏蒸。反之,则不利于熏蒸。

3.4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达不到要求,会影响熏蒸剂在土壤中的传导和分布,进而影响熏蒸效果。

3.5 密封程度

熏蒸田块的密封程度,直接影响熏蒸剂、熏蒸气体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影响熏蒸气体浓度、熏蒸气体在土壤中保持有效性的时间,从而影响熏蒸效果。

3.6 熏蒸时间

熏蒸时间是熏蒸效果的基本保证。要达到预期的熏蒸效果,达标的熏蒸时长一定要得到保证。同时,一般来讲,熏蒸时间越长,土壤消毒效果越好。所以,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熏蒸时间。

4 消毒后土壤有益菌群的恢复

土壤消毒,是无差别杀灭土壤耕作层(0~30 cm)中绝大多数土壤微生物及其他地下生物。采用土壤消毒技术防治草莓连作障碍,消毒、散气结束后,在该层土壤中,会暂时出现一个适合微生物繁殖的、没有其他微生物竞争的生物学真空状态。此时,任何进入该区域的适生微生物,都会得到快速而大量繁殖,从而形成优势种群,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发挥优势作用。所以,草莓生长需要的微生物菌肥、EM菌等有益菌群,可以在这个微生物空窗期进行投入,以使其快速形成种群优势。

一定要注意的是,微生物菌肥、EM菌等有益菌群,决不能在土壤消毒前施入,否则,该有益菌会在土壤消毒时被杀死,进而起不到施用的目的。

草莓连作障碍在关中地区草莓生产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为了缓解或消除草莓连作障碍,提高草莓生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综合防治措施的运用为目前该地区的首选方案。同时,为了草莓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技术的研究,应成为政府持续关注的方向之一,继续扩大研究经费的投入;另外,广大种植户也要提高自己的科技意识,主动学习,积极交流,提高自己对新科技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草莓产业得以持续、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熏蒸草莓太阳能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瞿晓铧: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熏艾草
太阳能维修等
草莓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
熏蒸疗法辅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