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垂线”教学课堂实录及反思

2021-06-20 23:16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初级中学王崎嵘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垂线折痕折纸

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初级中学 王崎嵘

新一轮课改,我校从当初注重课堂活动形式逐步回归到追求课堂的高效上来。2019年10月,面向全市开设的“垂线(1)”观摩课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片段简录及点评

1.定义的探究

环节1:动手操作。

师:我们来做一个活动,请大家拿出两支笔,两笔交叉,固定一支笔和交点,转动另一支笔,到你们认为的特殊位置停下,举起模型。

生:(举起十字形状的模型)两直线互相垂直。

师: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位置是垂直的?

生:拿三角板的直角放在相交位置,看两边是否吻合;拿量角器量一下交角。

点评: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垂直是随处可见的,在逐步探究中,使学生对垂直从定量认识深化到定性认识。

环节2:观察思考。

截取滚动图片中的三幅校园图片,让学生找出垂直、验证垂直、互相讨论垂直,从而引出垂直的定义。

点评: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环节3:理解概念。

(1)定义:_。

让学生找定义中的关键词,师生共同比较垂直与垂线的区别,强调垂线是一条直线。

(2)表示法。

(3)应用格式。

点评:这一环节既教授了学生认识图形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

环节4:深化概念。

(1)两直线相交,当满足_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学生得出:①有一个角是直角;②四个角相等;③有三个角是直角;④邻补角相等;⑤对顶角互补。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说法更好。

点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比较各种说法的不同,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简约美。

(2)如图1,找出和线段AB、线段BC垂直的线段。

(3)如图2,CD⊥EF,∠1=∠2,则AB⊥EF,请说明理由。

教师:观察图1中BC、图2中EF的垂线都出现了两条,那么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有几条呢?

图1

图2

点评:通过解题思路的探究渗透数学说理,逐步培养学生用规范的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2.性质的探究

环节1:折纸实验。

同桌合作,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上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折痕。

师:为什么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垂直的?(教师展开纸,又重新折拢显示一个直角)

生1:老师,我们看到这四个角能折在一起,它们是相等的,由周角是360°得到每个角是90°,所以互相垂直。

生2:其实在折出一条折痕后,可以看成得到一个平角,第二次折叠相当于折平角的平分线,因而折出了90°,所以互相垂直。

生3:老师,我从前面同学的叙述中得到启发,由于折叠点可以任意选取,所以与第一条折痕垂直的折痕有无数条。

生3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虽然教师未曾预设,却在探究中有了精彩的生成。

教师顺水推舟: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几乎全体同学异口同声!

点评:折纸过程让学生积累了活动经验,体验了转化思想,通过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角度。

环节2:折纸探究。

先折一条折痕,任意选定一点,折出第二条折痕,第二条折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要经过任意选取的这个点;②必须与第一条折痕垂直。

让学生充分尝试、交流、相互启发,教师巡视,调查点取在折痕上及折痕外的学生比例。

点评: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富挑战性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质量,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

环节3:归纳结论。

师:经过操作探索,经过取定的点都能折出一条与第一条折痕垂直的直线,还能折出第二条折痕吗?我们知道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4: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

师:刚才的折纸相当于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吗?

生(部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点评:经历了两项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不完全归纳的合情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性质、发现性质、描述性质,突出了过程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反思

上述教学片段中,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设计一系列简明、连续有序的探究活动,坚持在“做”中学,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唤醒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通过设计明确的探究目标、引导合理的探究方向,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想象空间。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回答,提供学生思维的起点和有效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证明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交流讨论,在体验成功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归纳的良好学习品质。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探讨交流,我对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探究的时机

不是所有知识都要探究,当学生缺乏学习经验或曾有过相关经验,但未能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相联系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引入垂直关系时,学生在小学时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上一节课中对相交线有了初步的研究,如何把学生的这一基础和将要学习的垂直联系起来呢?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转笔,自然合理地想到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2.探究的形式

不一定要合作探究,能独立探究的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本节课组织笔的旋转活动、折纸活动等都以个体探究的形式开展,在相关探究的基础上再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归纳,做到分合有序、活动高效。

3.探究的本意

设计探究活动不是目的,不能为探究而探究,而是一种积累感性认识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逐步上升为理性思维,这才是教学探究课的本意。如本节课在每次探究活动后,都及时加以引导总结,水到渠成地得出垂直的定义、垂直的性质,并对探究活动的结果加以反思论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探究的价值

近期的价值在于一种学习载体、一种问题情境、一种认知线索,而长远的价值在于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自主探究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勤于动手、敏于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长远的价值还在于一种教学信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反复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活动不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直至达到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醒自悟的境界。

猜你喜欢
垂线折痕折纸
画垂线的方法
皮鞋如何除折痕
画垂线 四步走
折痕
折纸鹦鹉
折纸
折纸图形
双舱船
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