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微浪潮,成就高效课堂

2021-06-21 09:26裘圣赞
教育界·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运用微课

裘圣赞

【摘要】“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微课要求精益求精,让看微课的人听明白。设计要简明扼要,思路要清晰,切实地落实知识点,让学生易于接受,提升学生的思维。微课运用于课前,作为预习;微课运用于课中,让资源重复利用,增加学习兴趣;微课运用于课后,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

【关键词】微课;微课特点;微课设计;运用;效果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要将一个重难点突破,让看课的人明白,这就需要非常用心的设计。平时我会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合理地安排一些微课,这些微课部分是自己制作的,部分是从华师慕课平台找来的。我会在课中合适的时候插入微课,课后复习,微课更是帮了我大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对微课的应用有了一些想法。

一、微课的特点及如何设计微课

微课的特点,我总结为:短、小、精、便。

“短”就是教学时间短。一个小学生,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所以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十分钟以内。重难点的突破要在这很短的时间内。相对传统课堂一节课有复杂的教学环节,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加突出,反馈课堂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与教学活动。

“小”是指容量小,着眼点小。微课的资源容量小,可以在线上观摩学习,便于交流,这就是小的好处。一个微课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一个目标,突破一个难点。微课研究者一般会选取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感兴趣的方面来设计微课,因此任何人都可以研究微课。

“精”是指微课时间虽短,也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优秀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授

知识。

“便”是指便于使用,一个完整的微课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和学生信息反馈等相关资源。这样做便于学生反复地看、反复地学,也便于教师模仿学习制作微课,易于学生领会“隐藏知识”“默会知识”等,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同样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学水平。

如何在实践中体现这四大优势呢?下面以我在设计“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的心得为例。

(一)选题有的放矢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疑难点后,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选题设计微课。每节微课选取一个或两个学习点,内容要少。

由于空间思维能力的不足,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算面积带长度单位、算周长带面积单位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没能及时地消化,脑中没有建立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进行微课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区分概念,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快速入题

“图形与几何”的微课没有复杂的框架,选取某个细微的重难点进行研究,直截了当地突破难点。以旧引新法、开门见山法或者设置疑问悬念法等进入课题,方法灵活多样,只要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行,把更多的时间安排给重难点。

微课课题:巧数线段

(突破的重难点是:通过观察,判断哪些是线段;如何有序地数线段。)

纯粹的数线段对低段的孩子而言有点枯燥和乏味,提炼数线段的方法更加抽象。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做如下设计:一只小兔子跳出来,一段一段地跳,两段两段地跳,三段一起跳,进行动态演示。

这样的设计能快速切入主题,并且很有趣。兔子的跳动贯穿在数线段的过程中,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兔子是怎么跳的,一段一段数有几条,两段两段数有几条,三段三段数有几条,加起来一共有几条。最后引导学生发现数线段的规律。

从遗漏、重复到不遗漏不重复,从无序思考到有序思考,在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于局部和整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突破难点。

(三)线索要清晰

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突出重点,语言简练,一条线索贯穿到底,使重点或者疑难点表露出来。

微课主题:认识三角形的高

(突破的重难点是:直角三家形的两条直角边可以互为底和高;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微课视频中将三角形顶点进行动态处理,点A在直线上运动,留下4個相应的动点,把A点和B点、C点连接,出现了4个静态图形。

A点沿直线运动形成不同的三角形,BC边上的高也随着变化。运动到第三个点时变成直角三角形,学生明显可以观察到直角三家形的一条直角边是另一条直角边上的高。运动到第四个点时,形成钝角三角形,学生可观察到BC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从左往右看高怎么变化,从右往左看高怎么变化,在这样清晰的探索中,学生掌握了高的本质,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

(四)渗透方法,促进探究

“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直觉力、空间想象力。如何设计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呢?除了书本的知识外,我给学生设计了以魔方为主题的微课。

微课主题:认识玩转魔方

微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魔方有几个面?几种颜色?如果把魔方拆下来,那么每个小正方体有几个涂色的面,为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难的,因此借助微课演示切割的过程,要用慢动作,动态演示魔方的切割与组装过程,让学生从顶点、棱、面的角度有序感知、观察小正方体的颜色特点并发现着色规律。

二、数学课堂如何融入微课

数学知识点明确清楚,重难点突出,每个知识点相对具有独立性,这些特点使得微课更加适合数学教学。

(一)用于课前预习

一个班级,总有能力不同的学生,传统的直接授课不能逐一解决他们的疑问。我会在课前将微课链接放到家长群里,让学生做完作业后在电脑上观看。对于没有电脑的家庭,我还会在家长微信群里发录制好的微课视频。由于视频时间受限,一般一个微课需要分三段发,这样学习效果相对会打折扣。但是从学生反馈来看,他们还是相当热衷于这样的预习形式。这样的预习方式在我们班实行了一个多学期,明显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讨论氛围比以前浓厚。课前我到教室的时候,几个胆大的学生总会凑过来说:“老师,这个地方我没看懂”。所以我认为微课这种形式的预习能够促进师生交流,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

例如上面讲到认识三角形的高,学生可能不理解高的概念,不理解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另一条直角边上的高,以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面。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详细讲解高的概念,演示高的变化过程,旁白解释原因,让学生将错误思路方法消灭于刚刚开始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旧不懂的孩子可以在课上或课后与教师交流疑难点,扫除疑问。

(二)课中使用

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课堂中使用微课的机会比较少,我觉得一些较难、较不清楚或者思维含量特高的课堂可以适当使用。课堂中使用微课,可以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是一堂思维含量很高的课,不同的老师会讲解出不一样的味道。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后,播放其他老师的微课,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而且上课中融入微课,可以增添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还有容积后,学生会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研究,在学生研究过后,播放相关微课,验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目标。用“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这一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和微课完美融合。

(三)课后使用

课后使用微课与课前使用微课的目的完全不同,所以对于微课内容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课后我会分别使用两种微课视频。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这类微课要有一定的深化和升华,使孩子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另一种是适合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堂上听懂了,做的时候又不会了。究其原因有二,知识的遗忘或者解法缺乏归纳。教师在课堂上对于解法的归纳一般一遍就过了,接受力差的学生课上没学会,课后又没人教,日积月累就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将微课放到家长微信群里,学生可以反复看,直到真正理解。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 “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铺地砖问题”这课后,教师课外可安排“汽车发车问题”“两车相遇问题”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最小公倍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同时留下实践作业,让他们用掌握的方法探索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更本质的理解。

三、微课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老师们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数据对比及課堂观察,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异同,研究微课对课前导学、课中研究和课后辅导的影响,得出微课对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学习氛围、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结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微课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达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但是微课是否适合于所有的数学领域呢?我确实觉得有些课是没必要的,比如一些简单的课,大家都明白,再使用微课就会加重学生负担。还有哪些情况不适合运用微课呢?这些是我现在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微课的教学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蒋建兵. 微课对小学数学课型转变的目的及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15):132

[3]黎家厚. 什么是微课,如何设计微课[R].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运用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