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探究

2021-06-21 09:19包鑫弘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主食裤子帽子

包鑫弘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设计的优劣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问题一定是基于学科本质,指向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的。本文主要探究如何设计适宜准确的核心问题。

一、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设计问题

在搭配中的学问题一课,卢老师对2个班的学生做了前测。第一个班的前测题目如下:

前测结果如下:

在对第一个班的前测结果中,卢老师总结:大多数学生对于搭配的方法已经能做到有序搭配,他们需要在课堂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简单的发配方法表示。以及课堂中通过练习发现此类搭配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班的前测题目:

前测结果:

结合两个班的情况,卢老师发现正确的学生都是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因此如何有序的不遗漏的搭配还是应该成为教学中的第一重点。

对比可以发现,只是饮料的位置与主食的位置移到一起,错误率就高了许多。而根据笔者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无序搭配的学生更多。在将教材中的图与卢老师的图一对比,笔者便发现了症结所在。

小学生在学习,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时,对于顺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第一个班的前测图中的上下结构,本身是有序的,而且对于主食和饮料的分类比较直观,在以前许多题目中也是呈现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用连线回答,学生的作品便会呈现有序。第二个班的前后顺序的有序性比第一幅图稍差,所以学生体现有序搭配的便会减少,连线的学生也就减少了。而对比教材中的帽子裤子图,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是无序摆放的,因此上课时,学生呈现的有序搭配会更少。所以对于两个班的前测,卢老师没有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用有序摆放学生自然得到的是有序搭配,不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此外,卢老师两个班的前测结果,学生都是用饮料搭配主食,只有一位学生用主食搭配饮料,我想也是因为摆放的有序给学生了一种有序暗示,不能出现多种方法的呈现。

因此,笔者认为,在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基于学情与学生的已有认知。

二、问题表达要准确与学生理解相吻合

同样是《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前测结果中,有部分同学的结果呈现只有豆浆蛋糕,将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理解成了自己喜欢哪种,也有同学分不清主食与饮料。这些因素都对我们的课堂生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在问题的表达中,要让学生清楚的认知问题中的词所蕴含的意思,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问题问的是什么。

三、核心问题串联课堂环节,减少无效提问

核心问题是基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促进学生丰富生成的问题。

案例一

师: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

生搭。

师:为了看清楚是怎么搭配的,可以用什么技巧?

生重复演示搭配。

师:老师有一个办法,可以将帽子与裤子连起来,这样是不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哪顶帽子与哪条裤子搭配?请你连一连。

师:这里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示好后,和你的同桌的说一说。

独立完成,讨论汇报。

生1:图案。

生2:用三角形代替。

生3:文字。

……

学生的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从上述案例中,学生对于有序搭配的认知完全是由老师告知,而“为了看清楚是怎么搭配的,可以用什么技巧”与“这样是不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哪顶帽子与哪条裤子搭配”两个问题看似一直在与学生互动,问题过多会让学生疲惫,学生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有序搭配的好处。

案例二:

师: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

生搭。

师:这里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示好后,和你的同桌的说一说。

独立完成,讨论汇报。

学生1:无序搭配。

学生2:有序搭配。

学生3:连线。

师:比较下这三个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有序搭配,借助连线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

用同一个核心问题“这里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示好后,和你的同桌的说一说”,采取批发式的評价方式,学生在自己观察,比较,总结的过程中,更能体会有序搭配的好处。

四、后续思考

核心问题的设计还有许多值得笔者与诸位共同探讨的地方:核心问题的设计还应蕴含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问题的解决需要到哪一个程度;对学生的回应的评价还应减少随意性……

概言之,数学课堂上要以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教学思维的起点,让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以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徐运丰.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0)

(2)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主食裤子帽子
让宝贝爱上五颜六色的主食
便便哪去了
宝贝爱主食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新裤子
就是爱吃VOL.1心动夏日主食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