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需要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2021-06-21 07:03蒋先寿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物知识点新课程

蒋先寿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大中小学的开展,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将逐步进行完善与改进。

课堂教学是我们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我们的教学效率。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构建生活化生物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当以实际的教学目标发展作为引导,将学生的生活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但是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做出了改变,从单一化以分评价的方式转化至多种评价体系。

课堂作为教学的阵地,应当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真正地融入生活中,建立师生之间恰当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课堂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的思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生命的物质基础”教学内容是分析生物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首先,在课程刚刚开始时,教师就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从而探寻出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这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中一个组代表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代谢出现紊乱缺乏营养物质,那么我们就会到医院中输液,输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由此可以推断出葡萄糖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要物质。”这样教学,把生物中的现象与生活紧密结合,降低了教学难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到现实,同时保证可学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生物知识真正地融入生活。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工作者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措施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将在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注意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干讲”理念。生物教材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涉及一些实验教学。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设备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步骤等相关知識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也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讲授“微生物的培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做大肠杆菌的实验,让学生培养微生物,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先进设备走入了学校,多媒体设备就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它给教学带来的各种便利。生物教学会涉及一些很抽象的反应过程或者概念等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授课,很难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比如,在讲解“染色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DNA和遗传基因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把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

新课标明确要求生物教学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物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发现生物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高浓度溶液中细胞会缩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在盐碱地上种庄稼,但是长不好,于是对它进行施肥,可是庄稼非但没有长好反而烧苗了”这个例子来进行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设置生活情境,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同时又有效突破难点,就能实现知识的高效迁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笔者提出问题;“我们在吃咸菜的时候,口腔黏膜是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等,”引出细胞失水,学生们纷纷展开思考,使学生轻松理解到因为细胞内外浓度不同即外面浓度高于细胞内的而失水,同时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在学生们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活跃了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世间万物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与生活,生物科学也是如此。因此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一定的生活情境,进而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求知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物这门学科。

猜你喜欢
生物知识点新课程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第12话 完美生物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