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6-21 07:03陈亮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陈亮

“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现代教育提出最基本的要求。数学素养的提高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对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

一、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而解题的过程就是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数学建模能力。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发现事物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三位先生A、B、C带着他们的妻子a、b、c到超市购物,至于谁是谁的妻子现在只能从下列条件来推测:他们6人,每人花在买商品的钱数(单位:元)正好等于商品数量的平方,而且每位先生都比自己的妻子多花48元钱,又知先生A比b多买9件商品,先生B比a多买7件商品.求先生C购买的商品数量。

改问题乍一看毫无头绪,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模型。

设一对夫妻,丈夫买了x件商品,妻子买了y件商品,则有x2-y2=48,即(x+y)(x-y)=48.∵x、y都是正整数,且x+y与x-y有相同的奇偶性,又∵x+y>x-y,48=24×2=12×4=8×6,∴ 或 或 解得x=13,y=11或x=8,y=4或x=7,y=1.符合x-y=9的只有一种,可见A买了13件商品,b买了4件.同时符合x-y=7的也只有一种,可知B买了8件,a买了1件.∴C买了7件,c买了11件.

二、引导学生运用辨证法观点认识数学知识结构

1.要让学生注意数学概念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普遍性。以中学阶段数集的发展为例:解方程x2-3=0与有理数发生矛盾,引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使数集扩充到实数集;又x2+1=0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从而引入虚数,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集。象这样解决一个旧的矛盾后又产生一个新的矛盾,对数学的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开阔。

2.引导学生用运动及矛盾转化的观点来分析知识的功能及层次,亦可使静止的数学“动”起来。例如公式sin2x+cos2x=1,粗看起来是一个“死”式,但通过仔细分析其功能,即可发现其运动性:公式从左到右,是变量化常量(降次);从右到左,则是常量化变量(升次)。它在三角变换中具有常变互化作用,如:求函数y=sin2x+2sinxcosx+3cos2x的最大值的几种做法,稍作变换sin2x=1-cos2x是正余弦互变,在两边加上2sinxcosx便有(sinx+cosx)2=1+2sinxcosx,则成为正余弦和与积的互换关系(如:求y=sinx+cosx+sinxcosx最大值)。由此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则是相对的。

3.质量互变规律,充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块和知识链。在讲立体几何中的旋转体時,从带有普遍性的圆台侧面积π(R+r)l与体积 出发,当R→r、l→h达到极限状态R=r、l=h时,圆台则变成圆柱,其侧面积与体积变成 、πR2h;而当r→0达到极限r=0时,则圆台变成圆锥,其侧面积和体积变成πRl与 。众多的数学现象说明,当某种因素运动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质变。象这样去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把数学知识串通起来,使知识更系统化,解题思路更清晰,思维更全面。

三、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对数学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求异、大胆创新的精神。

(1)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勤于发问。质疑是创新的基础。疑问是思维的深化、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质疑。比如:为什么由 得出函数y的最小值为4是错误的。从而强调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正、定、等”的三个缺一不可。通过这样不断发问,对问题理解更透彻,思维更严密。

(2)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通常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选择思路和入手的方向。当思维受阻时,就应当调整思维方向,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例2】函数Y=2cosx(0≤x≤2π)的图象和直线y=2围成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求封闭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分析:若用常规的面积公式无法解决。换种思路,用割补法化为等积的矩形OABC或矩形AEFM或矩形BGMA的一半(如图)。易求得S=4π。

(3)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如下问题:①有无其它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为何建立课本的坐标系?②参数p的几何意义是什么?③能否总结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及图形的记忆规律?④抛物线是双曲线的一支吗?然后老师补充,引导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多数学生智力并无明显差异,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影响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1)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引入问题要活泼新鲜,有时可诙谐或说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见解,让学生去猜,因为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就会追求猜想的正确与否,从而热心起来。”同时,要善于利用无处不在的数学美,比如数学式的和谐、图形的对称、方法的独特、技巧的奇妙等,数学美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使其思维能力在乐趣中得到培养。

(2)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从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突出教材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如讲正弦函数可引导学生研究无线电波、弹性物体振动和交流电等形成过程的曲线。还可结合教材进行爱国教育,如把有关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引入到教学,介绍日益发展的现实世界对数学迫切需求的情况,以促使学生把学数学的近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

(3)建立情感态度。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中学教师,教学应注意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爱生如子,言传身教,使学生尊重你并喜欢你的课。

总之,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育要求我们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把传授知识、渗透方法、培养能力组成一个整体,使数学教学的价值超越数学领域,使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铭刻在每一位学生的头脑中,切实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数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