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21-06-21 07:26林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时机预设有效性

林敏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从而导致课堂提问低效的现象时常出现。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一节课中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非常重要,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就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既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一是在学生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提问;二是在学生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提问;三是在学生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提问;四是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提问。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提问的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二、注意课堂提问的梯度

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学生的困惑点在哪里,学生疑难点在哪里,教师教学的方向就要指向哪里,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暴露的疑难点,直击问题,开展精准教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好课堂提问的梯度,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都学会和会学可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班上每个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会思考。教师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学困生应多问“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大多数学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之类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要使课堂提问产生积极的、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提问过后缺乏等待,担心学生思考的时间过长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给点时间就急于提示或草草地把答案告诉给学生。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多元的思考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提问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必须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融合起来,使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那么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会明显增强。

四、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

教学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问题的出现,这些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难以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由此可见,课堂预设的问题和生成的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能有效促进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切实地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时机预设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预设的应用
时机与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