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6-21 07:28马红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元素符号化学实验

马红艳

摘要:初中化学阶段,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及兴趣。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如何上好化学课,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转変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合理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从而形成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的能力。

关健词:巧设情境    兴趣   归纳   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巧设情境,让化学课“活”起来

在化学教学中,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良好状态。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酸碱盐内容时,与学生一起观察讨论家里买的食品盒内为什么会有一个纸包(干燥剂)?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另外,也可以从化学实验中提取情境素材。例如让学生实验探究:取出治疗胃酸的药物成分,与学生讨论交流这些药物的治疗原理及胃患者为什么不能服用含有Na2CO3的胃药,体验学习,创设应用环境。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三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一)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2)利用探究实验培养能力。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提问: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有何不同?比较氧气、氢气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器装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块状的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且不需加热,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氢气的装置可以相同吗?为什么?收集装置为什么不同?综上所述,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分组讨论,归纳梳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3)另外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鉴别羊毛杉的真与假等等。

(二)开展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赛”、“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偷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轻松掌握。比如说元素符号,初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元素符号大约有30种左右,而且主要是安排在第四单元中,要学生在一课时或一次性记忆这么多的元素符号,是不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上课中,将所出现的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先要求学生记住。例如: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将接触到氧气、磷、硫、铁等物质,让学生有意识的认识到氧、磷、硫、铁的元素符号0、P、S、Fe。这样到了第四单元时,学生已可以记住大约有十多种常见的元素符号。

四、注意归纳整理,前后照应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如学了化学方程式,就把前面课文中出现的化学反应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把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全部写出来,学完一章,就要求学生把这一章新学到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找出来,并结合经常性的小听写,以强化、现固所学的化学用语。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把它们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則组织好课堂设计,深入研究探究式学习,合理设计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施、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一过程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和形成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期刊网》:《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2.《化学学科网》:《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3.青岛三十九中学:《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计》

猜你喜欢
元素符号化学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奇妙的化学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和创新
闯关!敢不敢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