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活动设计与思考

2021-06-28 20:18景洪春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景洪春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深度学习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是为了加大“习作在教科书中的分量”,使习作序列化,体现出鲜明的单元整体特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习作单元缺乏认识,仍然一课一课地教习作知识,学生习得的习作知识是碎片化的、僵化的,学生完成单元习作的过程,缺乏真切的实践与体验,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此外,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中,对写作渐渐失去了兴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认为,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深度学习下的习作单元活动设计,教师须要明确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读写实践的学习主题,确定指向习作方法的深度迁移与运用的学习目标,设计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写作过程的学习活动。本文结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设计,初步探讨深度学习下习作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

一、单元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读写实践

本次习作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彩笔绘生活,写清一件事”。本主题整合了该单元的主要内容。该单元编排有《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为“生活万花筒”。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须要注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观察和体验生活,从中发现和积累记录生活事件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写清生活事件,有助于学生个体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引导学生写清生活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素材、比较写法、提炼习作策略、反思习作的过程,评价习作学习成效的实践机会,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样,单元主题“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深入阅读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接受文化的熏陶,获得审美的体验,并感受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来看,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在课程标准中的阐述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清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按一定顺序”在叶圣陶先生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也有阐述,“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所以,这一主题既有习作方法的学习,又有习作实践的目标,有助于实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

从教材来看,习作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指向。在单元导语页上,明确地提出了本次习作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彩笔绘生活,写清一件事”这一主题,是综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提炼概括的,主题内涵比较聚焦。首先,“彩笔”意味着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观察生活的视角是丰富的。“彩笔绘生活”既指学生用丰富的素材来展现其对生活的体验,更涵盖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这一主题应站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一高度。其次,“写清一件事”即要知道按事情發展的顺序写事,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最后,通过动笔实践,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能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因此,本单元的习作核心任务是“写一件事”,习作评价标准是“用彩笔绘生活”“按一定顺序写”“把事情写清楚”。

从学情来看,“写一件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读过、写过不少写事类文章,也进行过一些要求“按一定顺序写”“写清楚”的相关练笔。(见表1)

分析以上各次相关习作练习,我们可以发现“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具体指标在逐步渗透:一是写完整,二是写清楚。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把故事写完整”“把事情经过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因此,“写清楚”首先要“写完整”。从三年级下册开始,教材聚焦“写清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图画内容”到“过节过程”,再到“实验过程”,逐一训练。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的习作练习,是对写一件事的相关要点的阶段性小练笔,是对写完整、写清楚等方法的认知与理解。本次习作则是写事类习作综合性指导的落实,是对写完整、写清楚等方法的领会与运用,这一单元主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适合的。

二、单元学习目标:习作方法的深度迁移与运用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他认为,“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叫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够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黄遵宪在《杂感》一诗中说:“我手写我口。”这句话既是习作态度的要求,又指向习作范围。它提示学生,只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描绘自己真实的生活,才能打动读者,感染别人。这一要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这是符合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内涵要求的。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第四条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第二条中,则明确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本单元主题“彩笔绘生活,写清一件事”对应了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单元导语直接揭示了目标要求,即本单元“教”什么,“教”学生尝试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彩笔绘生活”,什么是“写清楚”,怎样“用彩笔写清楚”。这三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即怎样写清楚生活中的一件事。前两个问题,要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及其提示中解决,即“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第三个问题,要在前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积累、习得,也包括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分析,在最后的习作“生活万花筒”中得到检验。当然,也包括若干次片段训练,循序渐进。因此,教材安排了“初试身手”板块,这就是一个试写练习平台,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已经学习了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学习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习作能力方面,学生基本能把观察时印象最深刻的一种事物或场景写下来;基本能观察事物的变化,把过程写清楚;基本能写一件简单的事。四年级学生基本能读懂课文,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当然,学生在写一件事的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不能完全把事情经过写清楚,不清楚哪个部分须要重点写,常常堆砌表达方法,不能根据表达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等。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精读课文中表达方法的学习,如何清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等,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本单元应鼓励学生在习作时有意识地迁移运用,这样的目标定位,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有价值。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爱与成长,体会记录与分享生活的快乐。初步形成基于读者(观众)的意识。

2.认识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会写25个词语。

3.知道什么是“把一件事写清楚”,知道写一件事的基本顺序。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4.观察周围世界,能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把经过部分的重要情节写清楚。

5.尝试运用评价工具对是否写清楚一件事作出反思与评价。

三、单元学习活动:深度体验写作过程的丰富、复杂

围绕单元主题,依据习作单元的功能和教材编排要求,将本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成一个真实情境的习作任务,“写一篇作文,争取被校园电视台《生活万花筒》摄制组选中,并帮助摄制组更清晰、更快速地拍摄‘生活万花筒视频,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以此检验单元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本单元学习活动划分为四个部分,八个课时。学习活动一(一课时),学习活动二(二课时),学习活动三(三课时),学习活动四(二课时)。

具体的活动设计如下。

学习活动一:“生活万花筒,我要写”

主要任务设置: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引导观察生活,思考并记录习作素材。

●动笔“初试身手”(写做家务的过程)。

●明确评价任务,知道本单元任务主要是写一篇习作,各项内容都围绕习作编排,环环相扣。

学习活动二:“写清事情片段,我试试”

主要任务设置:

●朗读《麻雀》和《爬天都峰》,检查学生生字词语的朗读是否正确,大体了解两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事。

●借助预习单,随文理解“拯救”“嘶哑”“发颤”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老麻雀的无畏;“我”起初不敢爬山的心情。

●对比学习《麻雀》和《爬天都峰》,明确课文是怎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的,是怎样把经过部分的重要情节写清楚的,即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不遗漏事情经过的重要情节,把重要情节写清楚,并与“交流平台”比较。

●对照课文,把习作的雏形(做家务的过程)拿出来修改、补充、调整,进一步把片段写清楚。

学习活动三:“印象深的地方,我会重点写”

主要任务设置:

●设置隋境任务,发挥想象把图片内容说清楚。

●调整、补充、筛选习作素材,体现“万花筒”之意。

●当堂完成习作初稿。比较两篇习作例文的同与异,发现并汲取作者“把重点情节写清楚”的表达经验,并对照习作例文及批注进行修改。

学习活动四:“写好的文章,我爱分享”

主要任务设置:

●对照评价表,小组内交流展示。

●创设情境,向校园电视台摄制组介绍自己的习作,第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展示。

●根据同学建议,对照评价表,第三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认真誊写习作。

●小组合作,认真美化习作,并张贴在班级板报上。四个学习活动又分为八个课时,八个课时的安排详见下表。

深度学习“深”在系统结构中,“深”在活动与体验中。这四次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详见图1)在近两周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始终以学习任务为导向,遵循学生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不追求教了多少写作方法,始终以学生“是否会写”为指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写,是习作单元教学的不二法则。因此,我们在八课时里安排了一次书面片段练习、一次口头片段练习,一次片段修改,三次习作修改,根据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每次修改都基于真实情境,学生在积累素材、调整素材、修改片段、修改习作的过程中,全身心积极参与。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成为学生为解决自身写作问题的阅读材料。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中关于“怎么写”的知识,也与学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关,学生在真实写作中会再次生发出新的体验,从而提升原有的经验。学生从完成片段雏形到修改片段,从完成习作初稿到为获得点赞的修改,从小组交流到张贴习作,每一步都在感受、体验写作过程的丰富复杂、细微精深,体验社会性情绪、情感,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深度学习所要遵循的过程。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
整体观照 立体架构 有序推进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