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从化地区1028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分析

2021-06-29 06:35邱玖香高明洋尹小毛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嗜血阿奇

邱玖香,高明洋,尹小毛(通讯作者)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 广东 广州 510060)

(2广州南方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70)

(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检验科 广东 佛山 528315)

流感嗜血杆菌(H.iufluenzae,Hi)是一种无动力、无鞭毛、无芽孢、只侵犯人类的革兰阴性杆菌,该种细菌是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容易引起感染。也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化脓性脑膜炎、菌血症等[1]。其主要致病物质是菌毛、荚膜、内毒素。根据其荚膜多糖的成分可分为a、b、c、d、e和f六个血清型,其中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的毒性最强。流感嗜血杆菌的抵抗力较弱,对热、干燥及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加热50~55℃ 30 min即被杀死。在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中,脑膜炎占50%;因感染上流感嗜血杆菌而患脑膜炎的患者中,儿童占35%~50%[2]。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流感嗜血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断下降,耐药菌株逐渐增多。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也逐年上升,耐药程度日益严重[3]。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本文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分布情况,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2018年1月—2019年4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患者。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共培养出流感嗜血杆菌的菌株1 028株,遵循每位患者一株并且是第一株的原则。1.2 仪器和试剂

二氧化碳培养箱,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嗜血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复方新诺明、美洛培南、阿奇霉素、氨苄西林、苄西林/舒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

1.3 细菌培养、鉴定 送检标本接种在嗜血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放置二氧化碳培养箱35℃培养18~24 h后观察,如无菌生长,将延长培养时间至48 h。所有菌株的鉴定均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ctt全自动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药敏实验。质控标准菌株采用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19及Word 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1 028株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情况,其中利福平、氯霉素、美洛培南、四环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这些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90%以上,但是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钠、头孢克洛的敏感率都低于5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是72.2%、74.3%、88.7%,见表1。

表1 1 028株流感嗜血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3.讨论

流感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属孤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苛养菌,生长需要Х因子和Ⅴ因子,菌落生长缓慢,细小,无色透明,经验不足者往往忽略其生长,容易漏检,造成临床分离率偏低。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在我国儿童中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有多项调查[4-5]显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以儿童为主,与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低,容易在呼吸道内定植,同时该年龄段儿童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容易通过空气接触在人-人之间传播。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以冬春季常见,以2~4岁低龄儿童发病为主,生物学分型上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性。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有效预防大部分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但其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氨苄西林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作为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首选药物,随着其临床广泛使用,不规范使用甚至滥用所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氨苄西林耐药性逐年升高。本文氨苄西林的耐药率64.4%,这比2018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检测[6]报道耐药率57.2%以及赵蕾[7]、甄杨等[8]报道结果略高。同时明显高于前些年报道[1]的广州地区2000~2007年在12.61%~41.60%之间的耐药率,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耐药率明显高于欧美地区[9]和其他地区[10-12]的报道,这可能跟药敏检测方法、研究病例数量、地域以及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等因素引起耐药率不同有关。流感嗜血杆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主要源于部分菌株β内酰胺酶的产生,β内酰胺酶可水解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导致抗生素失活。结合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 PBPs)发生改变导致药物亲和力降低产生的耐药性,菌株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对药物摄取量减少,以及外排泵机制等均会导致菌株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3]。结合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14]发现,Hi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呈现出逐年增加。临床不宜再把氨苄西林作为Hi感染的经验治疗的首选抗生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为88.7%,相比于氨苄西林明显升高,但其临床应用需慎重,需结合相关药敏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对利福平、氯霉素、碳青酶烯类、四环素、Ⅲ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这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保持在90%以上,这跟2018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检测[6]和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14]相符,这些抗生素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的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Ⅱ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低于50%,头孢克洛的敏感率低于头孢呋辛钠,与董方等[15]、黄钢灵[16]、甄杨等[8]报道的结果相似,从而可知选用Ⅱ代头孢菌素时需根据药敏结果确定,不宜为首选药物。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低于50%,提示磺胺类药物由于过度产生双氢叶酸还原酶[17],已不宜为Hi感染的经验用药。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各种阴性细菌、厌氧菌及其他病原体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对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8]。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只有74.3%,与2018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检测[6]和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14]基本相符,阿奇霉素耐药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临床对其使用应慎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72.2%,跟阿奇霉素的敏感率不相上下,临床选用时应结合药敏结果,不宜经验性治疗首选。

综上所述,流感嗜血杆菌对大部分药物敏感性高,但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Ⅱ头孢菌素的敏感率低于50%,临床应尽量避免经验性使用,其选用需根据药敏结果确定,不宜作为首选药物,阿奇霉素的选用也应慎重。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嗜血阿奇
氨苄西林钠合成工艺研究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阿奇,出发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