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6-29 06:35
医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溶栓心肌梗死

肖 峰

(湖北省黄石市十五冶医院有限公司 湖北 黄石 435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急性心脏疾病,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闭塞引发的心肌细胞血流灌注中断,使部分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表现出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感受,若此种缺血现象持续存在,可影响患者心功能恢复能力,死亡风险高,因此早期积极治疗尤为关键。该病早期常规治疗方式为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而改善冠脉血流量,但药物作用时间短,且无法彻底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能力,患者心功能恢复较慢,影响患者整体生理机能恢复,因此治疗效果有限。静脉溶栓治疗,指利用溶栓制剂加速血栓溶解、恢复血管血液通路功能的治疗办法,以快速改善患者缺血相关症状[1]。为此,本次研究选取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究静脉溶栓治疗对其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7~74岁,平均(56.53±5.33)岁;发病至治疗时间2~24 h,平均(11.20±4.51)h;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0~76岁,平均(57.01±6.12)岁;发病至治疗时间2~24 h,平均(11.34±3.20)h。两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2]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均经临床影像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3)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精神性疾病等无法配合完成检查、治疗者;(4)静脉溶栓禁忌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受接受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051)治疗,初始计量为300 mg/d,连续治疗2 d后逐渐减少计量至100 mg/d后维持,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6)75 mg/d,1次/d。持续治疗20 d。

观察组(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实施静脉溶栓治疗:150万U尿激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492)+1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为30 min;滴注完成后,后每30 min给药4400单位,持续用药2 h。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超声心动图进行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水平检测;(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法进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水平检验;(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CI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时间 组别 例数 LVEF/% CO/min CI[L/(m2·min)]治疗前 观察组 43 52.03±3.76 3.40±1.56 2.39±0.48对照组 43 52.31±3.44 3.52±1.39 2.43±0.71 t 0.360 0.377 0.306 P 0.720 0.707 0.760治疗后 观察组 43 58.19±3.60 5.38±0.88 3.47±0.78对照组 43 56.56±3.77 4.99±0.75 3.01±0.79 t 2.050 2.212 2.717 P 0.043 0.030 0.008

2.2 治疗前后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s)

TNF-α/(pg·mL-1)治疗前 观察组 43 18.60±4.87 12.41±2.78 24.11±4.25对照组 43 18.52±5.63 12.30±2.36 23.15±3.69 t 0.070 0.198 1.118 P 0.944 0.844 0.267治疗后 观察组 43 6.95±1.86 5.23±1.33 9.97±3.01对照组 43 8.51±2.30 6.01±1.74 12.41±3.65 t 3.458 2.335 3.382 P 0.001 0.022 0.001时间 组别 例数 CRP/(mg·L-1)IL-6/(ng·mL-1)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出现冠脉内径狭窄、堵塞,影响心肌供血及心脏功能。血管疏通治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且在发病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可缩短患者心肌细胞缺血时间,改善预后。

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抑制血小板凝集治疗药物,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阻断冠脉血栓持续性淤积过程,缓解疾病进展。硫酸氢氯吡格雷同样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多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改善临床症状。

静脉溶栓治疗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常见治疗方法,通过静脉滴注溶解血栓药物,以促进血栓溶解,使栓塞血管再通,恢复血管正常血流状态,恢复局部供血,以快速改善因局部缺血引发的相关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所用溶栓药物为尿激酶,为一种酶蛋白,可直接作用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将纤溶酶催化裂解为纤溶酶,以讲解纤维蛋白凝块,讲解血液循环中相关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继而达到对血栓预防及治疗作用[3]。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高,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考虑原因为,与单纯使用抗血小板凝集治疗药物相比,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可早发病后早期实现冠脉血管疏通之效,使患者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心肌细胞供血能力,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血而凋亡状态,快速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使其恢复工作状态,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之效;而随患者心肌细胞缺氧改善,因细胞凋亡而产生的局部炎症反应水平相应改善,并随心脏正常工作而提升炎症反应清除能力,达到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之效。钟慧和郑文琦[4]在对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常规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患者血液状态,与本次研究观点一致。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功能,避免出现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而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因此可降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但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存在出血性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在治疗中需加强患者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情况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5]。

综上,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中,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溶栓心肌梗死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