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言语-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6-29 15:56郑兵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自闭症言语智力

郑兵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儿童康复科,广西 南宁 530011)

0 引言

《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给自闭症的定义是:自闭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广泛发育障碍,3 岁前即有所表现的社交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缺陷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定义性特征。“自闭症”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 于1911 年提出并引入专业文献当中;1994 年,广泛性发育障碍概念被提出,自闭症作为代表性的疾病开始被广泛研究;直到21 世纪,自闭症谱系障碍被提出,儿童自闭症作为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的典型代表被世界普遍关注。对于儿童的成长危害巨大,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对其未来的人生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对其生命造成了威胁,因此及早的进行治疗,并选择科学的训练干预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36 例患儿为对象,分别实施不同干预方式,将研究结果描述至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童康复科2020 年1 日至2020 年12月总计36 例患儿为对象,年龄2.5~6.5 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18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表1 所示,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皆符合自闭症的相关指征;家属皆同意配合该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先天肾脏功能不全;听觉异常;感染高危。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言语-认知功能训练。通过对患儿的病情程度、身体状况以及性格特点进行综合评估,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结合其临床症状与言语水准,建立短期与长期训练目标。在功能训练过程中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采用游戏、语言、针灸以及手势符号等方式,如通过以集体训练的模式,让患儿进行搭积木、拼图、看图画画等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帮助患儿得到心情的愉悦,提高其玩乐兴趣的同时,加强与其他患儿互动交流,从而对患儿的社交能力、认知功能进行训练,保持30min/次,以免患儿过度疲劳而影响下次治疗,5 次/7d,10 次/疗程,在2 个疗程后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酌情增加言语-认知功能训练的强度,连续训练90d[1]。

观察组实施言语-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听觉统合训练。①听觉统合训练。引导家属将患儿带入一个安静、独立的空间,借助听觉统合治疗仪(艾利特医疗产品,型号RT510)进行治疗,让工作人员为患儿佩戴好耳机,为其播放经过调制的音乐,初次治疗时首先将音量调整为L50%、R50%,替换下一首音乐时,前15min 将其音量调至L50%、R50%,后15min 调至L30%、R30%。之后将3~10 次的音量时调至L0%、R0%,最后的11~20 次,将其音量调至L30%、R0%。每次治疗保持30min/次,2 次/d,并且使间隔时间维持在3h 以上,10 次/疗程,间隔3 个月至半年一次[2]。②心理疏导。由于自闭症患儿容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并且无法及时释放出去,从而干扰了正常的治疗,通过引导患儿家属以温和、亲切的态度与其交流聊天,并适当对其进行语言上的鼓励与肢体上的抚触,期间让患儿的目光与家属对视,让患儿能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和呵护,对于不主动对视的患儿,通过玩具、零食等物体来吸引其注意力[3]。③环境干预。为自闭症患儿建立舒适的治疗环境,通过让患儿进行集体居住,让其能够慢慢与周围人进行接触,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勤打扫卫生,定期开窗换气,根据天气变化适当为患儿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冒、发热等疾病,对正常的治疗造成影响[4]。④饮食干预。引导患儿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通过从家属处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结合营养师的建议,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以去酪蛋白及去麸质食物为主,并定期为患儿调整食物搭配,避免其出现挑食现象而影响正常的治疗[5]。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标准分为三项。显效:干预后交流障碍、智力异常等症状基本消失,言语功能改善显著;有效:干预后交流障碍、智力异常等症状明显好转,言语功能改善一般;无效:干预后交流障碍、智力异常等症状依旧存在,言语功能未改善。

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身体质量、人际交往、运动功能以及语言能力)进行对比。

对两组的智力情况(ABC 以及IQ 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组的训练依从性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计算的统计软件为SPSS 23.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效果

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88.89%)较对照组(55.56%)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效果(n,%)

2.2 生活质量

两组的生活质量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身体质量、人际交往、运动功能以及语言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分)

表3 生活质量(,分)

2.3 智力情况

两组的智力情况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ABC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而IQ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智力情况(,分)

表4 智力情况(,分)

2.4 训练依从性

观察组的训练依从率(94.44%)较对照组(66.6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训练依从性(n,%)

3 讨论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危害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导致正常的社交、沟通能力以及日常兴趣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的一种疾病[6]。自闭症患儿在临床上通常有智力异常、表情贫乏、痛觉迟钝与重复刻板行为等症状出现,并且喜欢独自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分不清人际之间的亲疏关系,对患儿的正常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7]。目前临床上对于自闭症的治疗,通常以教育干预为主,再辅以药物治疗,并通过生活上的调理,来改善其自闭的症状[8]。言语-认知功能训练针对有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语言认知能力的训练,对于改善其自闭情况有良好的帮助[9]。听觉统合训练通过播放对应的音乐,帮助矫正听觉系统的障碍,同时刺激脑部神经,有改善异常行为和情绪失控的作用,通过联合言语-认知功能训练,对于自闭症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10]。在快节奏生活下造成的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普遍不健康,再加上现代父母对孩子缺少必要的关爱与有效的陪伴,造成自闭症儿童的出现概率逐步上涨,因此研究有效的训练干预方式对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的干预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干预后的身体质量、人际交往、运动功能以及语言能力评分更高,并且ABC评分更低,而IQ 评分更高,同时观察组的训练依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实施言语-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提高了临床效果,改善了生活质量,调节了智力情况,提升了依从性。

综上所述,言语-认知功能训练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的效果突出,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调节智力情况,提升依从性,具有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自闭症言语智力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厦门推“爱心胸牌”关爱自闭症人士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