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的治疗效果对比及分析

2021-06-29 15:56马燕薛蕊芳杨廷旭王海霞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息肉直肠康复

马燕,薛蕊芳,杨廷旭,王海霞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0 引言

结直肠息肉是指由于遗传因素、炎症因素等引起的结肠黏膜层隆起性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血便、腹痛等临床症状[1]。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结直肠息肉患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手术治疗是结直肠息肉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传统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一定的影响[2]。EMR 以及APC 手术均具有创伤小、疗效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针对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一直存在争议[3-4]。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EMR 以及APC 手术治疗,并对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接收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MR 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以及APC 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2 例,男23 例,女19 例,年龄为23~78 岁,平均(52.2±2.3)岁;对照组42 例,男22 例,女20 例,年龄为25~75 岁,平均(52.4±2.2)岁。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APC 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为:在肠镜的观察下对患者的息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后,将圈套器钢丝贴近息肉基底上方的粘膜层部位,突出息肉部位后收紧圈套器,通电后切除息肉,先对患者电凝后切除,以达到完整切除的目的。

观察组患者采用EMR 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为:内镜下观察患者的息肉形态、大小等情况,注入高渗盐水使病灶部位突起后使用高频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地上方的粘膜层部位,完整切除病变部位后对创面较大的部位使用钛夹,手术完成后送病理检查,对息肉较大的病灶部位应尽量分次清理干净,息肉切除后如出现出血现象需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息肉完全切除,并未发生并发症;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息肉切除良好,并未发生并发症;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显著改善,息肉切除并不完整,仍有部分残留,并发生并发症;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以及有效总和。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部穿孔、出血、腹部疼痛总发生率分析。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肛门直肠功能恢复时间、息肉完全切除率以及6 个月后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使用SPSS 20.0软件辅助计算,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肛门直肠功能恢复时间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以及肛门直肠恢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详见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肛门直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肛门直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2.3 分析两组患者息肉完全切除率以及6 个月后复发率

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息肉完全切除率明显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息肉完全切除率以及6 个月后复发率对比[n(%)]

2.4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更低(P<0.05)。

3 讨论

APC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等优势,在患者息肉切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5]。但APC 治疗中并不适合治疗直径较大的息肉,同时由于该种手术方式不容易把握切除病灶部位的深度,因此导致在手术切除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造成影响[6]。EMR 手术方式较APC 手术更容易掌控,同时具有治疗时间短、治疗成本低、治疗后并发症少等优势[7]。多项研究表明,对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EMR 手术治疗能够避免在常规活检中提取的组织太小而不能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明确诊断[8-9]。此外,EMR 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中穿孔的风险,使用钛夹缝合较大的病灶部位可有效止血,避免治疗后出血[10-12]。对病灶较大的患者,EMR手术也可对患者采取分次切除治疗,但由于该种方式复发率较高,因此在治疗中需严格按照操作执行并仔细检查病灶是否完全切除[13-15]。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EMR 以及APC 手术治疗,并对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数据可见,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高(P<0.05),相较于APC治疗,EMR 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不仅如此,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手术治疗中,EMR 以及APC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时间以及肛门直肠恢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由此可见,两种手术方式所需的时间并无太大出入,但EMR 手术治疗更能促进患者在手术后的胃肠功能康复以及肛门直肠功能恢复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在患者的治疗中,EMR 手术相较于APC 手术安全性更高,其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更小;此外,本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息肉完全切除率明显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应用EMR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息肉完全切除率,临床优势更明显。

综上所述,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针对患者采用EMR 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相较于采用APC 手术治疗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息肉直肠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