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独立生活能力影响分析

2021-06-29 15:56李波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脑血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李波

(青海油田医院,甘肃 敦煌 736202)

0 引言

脑梗死和脑血栓都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由于缺血、血氧等情况造成脑部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症状。患者在临床上多出现偏瘫、失语、口角歪斜、意识模糊等症状[1]。从目前的临床医学研究上来看,该病症的复发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同时由于该病症的发病较快,抢救时间较短。在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需要做到尽早治疗,以减轻缺血缺氧症状对患者的脑部神经所造成的影响[2]。早期康复治疗方案是指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开展治疗方案,以减轻病症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影响[3]。为了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身体的影响,我院采用了对比试验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现将资料进行整理后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在2015 年4 月至2020 年4月中收治的急性脑血栓脑梗死患者共计2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 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我院临床医学进行检查和确诊,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心脑肺重症治疗学》[4]中的症状描述。其中对照组中男6 例,女4 例,年龄在50~80 岁,平均(65.35±3.52)岁。观察组中男5 例,女5 例,年龄在50~80 岁,平均(65.81±3.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在3d 之内。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均已知晓本次研究全过程,我院已做全程告知,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书。

1.1.1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的年龄需要在50~80 岁;②患者均为自愿参加;③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尚未采取过针对性的治疗。

1.1.2排除标准

①患者患有严重的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或明显的智力障碍;②患者患有严重的器官疾病;③患者患有严重的糖尿病;④患者不认同本次研究或不愿意在知情书上签字的;⑤其他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案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后针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溶栓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提升患者治疗体验。同时主治医生需要定时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1.2.2观察组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一般需要在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后的24~48h,或病症发病后的7~12d 开展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了以下措施:①体位调整:在患者住院阶段,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用抗痉挛体位进行活动,主要包括了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在这过程中需要定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避免患者出现褥疮、压疮等情况。②关节活动训练:医生需要定期协助患者做关节活动训练,针对于患者的身体关节进行活动,避免患者出现长时间的关节凝滞。③卧位锻炼:在患者尚不能下床时,需要采取一定的锻炼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了患者主动的翻身、移动等,让患者的身体肌肉和关节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动。同时医生需要协助患者做搭桥运动的训练。同时让患者能够独立完成由卧位到坐位的转换。④坐位训练:在患者能够坐起来之后需要针对于患者采用一定的坐位训练,主要包括了协助患者做爬行锻炼。同时指导患者做好坐位平衡训练。让患者能够自我完成坐位到站位的转变。⑤站位训练:在患者能够独立站立后,需要针对于患者采取一定的站位训练。主要包括了基本的平衡训练,同时为了保持患者的身体支撑能力,需要添加下肢负重训练。还需要通过让患者反复练习伸髋下的屈膝和踝背屈活动。⑥在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步行后,需要协助患者做好步行锻炼工作。让患者的健康腿通过向前向后的小幅度迈步活动来锻炼患者的行走能力。⑦所有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过程需要由专业的训练医生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规范治疗。每天至少锻炼2 次,每次锻炼需要持续45min。连续进行1 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结束后,采用我院自研的治疗过程满意率表进行问卷调查,让患者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对治疗过程进行评价,分为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和独立生活能力进行量化对比评价。最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有明显好转,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神经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有提升,则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神经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没有明显变化,或有加重趋势,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分别用t和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满意率对比[n(%)]

2.2 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独立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对比(,分)

表2 治疗效果对比(,分)

2.3 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压力增大,加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急性脑梗死和脑血栓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5]。由于该病症的有效治疗时间短,患者的预后时间长。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都需要很长的康复时间来恢复正常,这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在这基础上临床开发了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实际感受和预后都有十分巨大的影响。但是当前的大多数康复治疗方案存在康复时间长、治疗方案不相匹配等情况[6]。

传统的治疗方案在整体的治疗过程聚焦于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案的实施。虽然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很长的康复时间以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7]。而早期综合治疗方案是将整体的康复治疗活动前移。同时时间点的前移能够让患者在卧床阶段就可以开始身体基本机能的恢复运动了。从最开始的关节运动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负重训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能够在患者发病后7d 内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式。例如在患者卧床阶段,准备的治疗方式一般是通过协助患者的翻身等为主。而在患者坐床阶段,就可以开始一定的平衡训练工作。而当患者能够自由行走之后就可以开始一定的负重训练,让患者的身体肌肉和关节能够适应患者的运动,同时还能够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快速恢复[8]。相对于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案来说,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患者的症状消退后48h 内或发病后7d 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由于康复治疗时间提前,进而导致患者的整体恢复时间缩短,患者能够尽快的完全恢复身体基础能力。同时通过针对于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能够让患者在不同阶段能够快速的恢复身体机能[9]。在本次研究中可以明显看出,采用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0%,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的康复情况和独立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整体的治疗过程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0%。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充分证明了对于急性脑梗死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显著。而在梁伟娟等[10]的研究中,同样使用了对比研究的方式,重点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好转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了和本文类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让患者能够做到基本生活自理,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脑血栓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