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和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6-29 15:56胡警芳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胎心羊水脐带

胡警芳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产科,广东 惠州 516300)

0 引言

胎儿窘迫属于产科常见症,其直接因素为胎儿宫内缺氧,将极大程度增加胎儿的窒息率,甚至导致死胎[1]。因此临床强调,关于新生儿宫内窘迫,需要及早明确疾病发生情况,以争取更佳的治疗时机,改善母婴预后。若妊娠晚期,胎儿处于低氧环境之中,一旦临产时孕妇出现高危因素或者产时因素,导致胎儿严重缺氧,最终引发宫内窘迫,甚至增加围产儿死亡率。现阶段,临床常采取胎心监护的方式,掌握胎儿宫内情况,借助该项技术甄别胎儿窘迫发生有无[2]。研究显示[3],胎心率描述曲线可对胎儿宫内状况进行判断与评估,同时针对异常做到早发现、早诊断的目的,以此减低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电子胎心监护应用至今,技术已不断成熟,并逐渐获得临床广泛运用,在胎儿窘迫产前诊断中发挥显著应用价值。下面,本文基于当前产科电子胎心监护诊断胎儿窘迫的应用现状为基础,开展一项预见性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电子胎心监护技术对胎儿窘迫的具体诊断效能,进一步掌握该技术的应用优势,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份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单位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1000例待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均于产前、产时接受胎心监护,将其中433 例胎心监护异常者纳入研究组,其余567 例胎心监护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前组年龄19~37 岁,平均(28.61±5.83)岁;孕周35~42 周,平均(37.48±1.46)周;初产妇304 例,经产妇129 例。后组年龄19~39 岁,平均(28.84±5.97)岁;孕周35~42 周,平均(37.62±1.50)周;初产妇399 例,经产妇168 例。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4]:于本单位接受系统产检;全程参与研究;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入组,签同意书;耐受检查;依从性好;单胎产妇。

排除标准:中途撤离研究;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认知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严重全身性感染。

1.2 方法

1000 例待产产妇均于产前、产时接受胎心监护。指导受检产妇检查前排空膀胱,勿服用任何药物,一般餐后0.5~2.0h 可接受电子胎心监护检查。检查前由医师隔腹轻推胎儿3 次,指导并辅助产妇取仰卧或侧卧位,将仪器探头置于受检产妇腹壁,监护胎心、宫缩情况。探头寻及胎心最清晰之处,于产妇宫底二横指位置放置宫缩探头(位置确定后腹带固定),接收胎心与宫缩信号,持续监测25min,期间注意信号有无异常,异常者适当延长监护时间确诊。

电子胎心监护异常诊断标准:①胎心率基线:正常:110~160 次/min;过速:胎心基线>160 次/min;过缓:胎心基线<110 次/min。②基线变异:变异消失:振幅波动彻底消失;微小变异:振幅波动≤5 次/min;中等变异(正常变异):振幅波动6~25 次/min;显著变异:振幅波动>25 次/min。

③胎心加速:妊娠周期≥32 周者,胎心加速≥15次/min,持续时间>15s,但<2min;妊娠周期<32周者,胎心加速≥10 次/min,持续时间>10s,但<2min;延长加速:胎心加速持续2~10min;若胎心加速≥10min,疑似胎心率基线变化。④早期减速:减速的开始到胎心率最低点的时间≥30s,减速的最低点常与宫缩峰值同时出现。⑤晚期减速:减速的开始到胎心率最低点的时间≥30s,减速的最低点常晚于宫缩峰值。⑥变异减速:减速开始到最低点时间<30s,胎心率下降15 次/min,持续≥15s,但<2min;当变异减速伴随宫缩时,减速的起始、深度、持续时间与宫缩间无固定规律。⑦延长减速:减速程度≥15 次/min。持续时间≥2min,但<10min;若胎心减速≥10min,疑似胎心率基线变化。⑧反复性减速:20min 内,≥50%的宫缩均伴随减速。⑨间歇性减速:20min 内,<50%的宫缩伴随减速。⑩正弦波形:胎心率基线呈平滑的类似正弦波样摆动,频率固定,3~5 次/min,持续超20min。⑪宫缩:正常:观察30min,且在其中10min 内,出现≤5 次的宫缩现象;过频:观察30min,且在其中10min 内,出现>5 次的宫缩现象;此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胎心率变化情况。

胎儿窘迫诊断:①羊水Ⅱ~Ⅲ度污染;②宫缩间歇期听诊>2 次,胎儿心率<110 次/min 或>160次/min;③胎动<6 次/h,或较之原有胎动情况增加或减少50%。符合其中任意一项,即确诊胎儿窘迫[5];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在双盲原则下进行诊断,针对意见不统一之处,进行讨论并得出一致结论。

1.3 观察指标

(1)新生儿窒息诊断:基于娩后5min 的Apgar评分评价新生儿窒息情况,满分10 分,以8~10 分为无窒息,4~7 分为轻度窒息,0~3 分为重度窒息[6]。

(2)胎儿窘迫危险因素:主要统计产妇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脐带绕颈、母体因素[7]。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pgar 评分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研究组Apgar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情况评估,研究组8~10分占比低于对照组,4~7 分、0~3 分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pgar 评分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2.2 两组胎儿窘迫危险因素发生率比较

胎儿窘迫危险因素统计发现,研究组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脐带绕颈、母体因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胎儿窘迫危险因素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产检存在的意义在于及早检出母婴健康状况,为科学分娩争取健康管理时机,进而改善母婴预后,降低分娩风险。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生优育的追求愈发重视。胎儿宫内窘迫将会导致胎儿窒息,为分娩带去严重不良影响。胎儿窘迫常出现于孕晚期至分娩前夕这一时期,成为孕晚期以及分娩前最为多见的并发症,通常是因胎儿在母体中缺氧或者酸中毒造成,在临床具备较高的发生率,直接危及胎儿的生命安全[8]。随着经产妇数量的增多,加之国人片面的妊娠认知,导致各妊娠期危险因素整体发生率持续增长,诱发各类不良分娩结局,其中尤以胎儿宫内窘迫最为典型与常见。

本文在设计胎儿窘迫危险因素时,充分基于循证医学指导,主要观察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脐带绕颈等事件的发生情况。关于母体因素所致的胎儿宫内窘迫问题,主要是由于母体妊娠期间高血压、慢性肾炎、急性失血等疾病导致的胎盘血运障碍,血液含氧量严重下降,进而致宫内供氧水平下降,引发窘迫[9]。

现阶段,部分医疗单位针对胎儿窘迫问题的检查,仍旧以既往传统的羊水检查为主;该项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在于胎儿窘迫发生于孕晚期,此时产妇宫口往往未开,无法对羊水进行破膜观察。同时羊膜腔镜检技术受限于设备与人员因素的影响,基层医院无法广泛普及[10]。一味依赖羊水检查,局限性突出。而本文所研究的“电子胎心监护”,能够有效监测胎心率的瞬时变化,成为羊水检查的有效替代方案。电子胎心监护操作便捷,易于推广,胎心率也是胎儿窘迫的重要诊断依据,该技术直观检测这一指标,对窘迫问题起到良好的娩前诊断效能[11]。

正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Apgar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该组Apgar 评分8~10 分者占比低于对照组,而4~7 分、0~3 分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脐带绕颈、母体因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临床,电子胎心监护能够准确评估胎儿窘迫问题,为临床疾病治疗争取有利机会。本文研究结论与王丽辉[12]研究基本一致。研究还发现,脐带绕颈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最常见的致病危险因素。因脐带因素所致胎心异常,临床处理难度较高,且产前表现轻微,娩中胎儿将出现明显的胎心异常,并延长产程,带去更大分娩风险。本文建议,针对脐带因素所致的胎心异常、疑似宫内窘迫者,可适当变更体位或宫内复苏,以提升自然分娩成功率。

综上所述,产前、产时电子胎心监护,能够较好地检出胎儿窘迫,为临床争取治疗时机,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结局,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胎心羊水脐带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改良酚/氯仿法提取羊水细胞DNA的应用
羊水过多,会咋样?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教你认识胎心监测
什么是羊水
染毒的脐带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胎心监护,聆听宝宝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