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急救治疗在创伤性气胸中的价值及对抢救效率的影响

2021-06-29 15:56韦启鹏叶钢赵丁丁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气胸创伤性病情

韦启鹏,叶钢,赵丁丁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西院区 急诊外科,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胸部损伤类患者越来越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损伤类型之一即创伤性气胸[1]。创伤性气胸多由钝器损伤所致,患者折断的肋骨刺伤肺部,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胸闷、气急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医治,血液循环长时间不通畅,很可能对其心肺功能造成巨大的不可逆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基于此,本研究对创伤性气胸患者实施强化急救治疗的临床效用价值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纳入50 例研究对象,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6 年10 月,截止时间为2020 年10 月,按照编号的单双数分为2 组,各25 例。对照组25 例,男11 例,女14 例,年龄36~68 岁,平均(52.03±13.74)岁;创伤原因:6 例交通事故损伤,7 例高空坠落,4 例暴力刀伤,4 例开放性损伤,4 例闭合性损伤。观察组25 例,男15 例,女10 例,年龄38~66 岁,平均(51.89±13.58)岁;创伤原因:4 例交通事故损伤,8 例高空坠落,5 例暴力刀伤,5例开放性损伤,3 例闭合性损伤。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50 例患者经X 线、CT 检查确诊为创伤性血气胸,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感染等症状;病历资料与临床档案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的存在,愿意主动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者;心脏、肝、肾等脏器存在器质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无法正常沟通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准备好所需的抢救物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等。观察组实施强化急救治疗,具体为:①自患者入院后成立专门的强化急救小组,第一时间对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持续性监测患者出血量、尿量、血压、呼吸、意识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呕吐物、血块以及粘液等杂物,提供吸氧护理。对于开创性创伤患者,需立即给予包扎,实现止血与固定目的。②快速创建静脉通路。对于闭合性气胸患者,立即实施胸腔穿刺,同时配合通气,以确保患者呼吸;对于开放性气胸患者,提供输血、吸氧治疗,确保患者正常呼吸。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应建立2 条以上静脉通道,保障血液、药液的及时供给,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征。

③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呼吸、体温、瞳孔、心率、语言表述等情况,间隔5-10 分钟检查1 次并做好记录,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一旦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还要定时对患者提供浓度为0.85%~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机体循环。④减轻肺组织压迫。当患者为张力性气胸时,需迅速排除胸腔积气降压,使用穿刺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3 肋间隙刺入胸膜腔,行排气解压。当患者为开放性气胸时,在其深呼气末,使用加厚的纱布垫或凡士林纱布在创口进行覆盖并加压包扎固定,避免气体继续进入胸膜腔,减轻并预防肺组织进一步受到压迫。⑤给氧镇痛。立即提供高流量给氧,一般控制氧流量在2-5L/min,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创伤性气胸患者普遍存在剧烈疼痛,致使呼吸表浅,进一步加重缺氧症状,急救时应适时给予止痛处理,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安排专职人员详细记录患者抢救过程,保障治疗方法的准确性。⑥加强基础护理,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引流液量、性质等,避免引流管弯曲、折叠、破裂等,当患者血压处于平稳状态后,协助其取舒适半坐卧位。叮嘱患者咳嗽时捂住胸部创口,避免剧烈、连续性咳嗽加大胸膜腔内压。

1.3 观察指标

①急救效果。治愈:急救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经胸片检查无阴影部分;好转:急救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经胸片检查阴影部分缩小明显;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加重。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本文考虑并发症包括创伤性休克、水肿、感染、器官损伤等。③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90 分,视为非常满意;70-90 分,视为满意;<70 分,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2.0 软件为统计工具,无序分类资料以率(%)表示,并实施χ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

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详见表1。

表1 急救效果对比[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P<0.05),详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n(%)]

2.3 满意度

组间满意度(96.00%)、(76.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创伤性气胸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常见问题有呼吸阻塞、胸闷气急等,造成肺内组织液生成、回流平衡失调,病情严重时甚至发生感染、休克等肺内损伤现象,病情变化趋势明显,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因此,针对创伤性气胸,应尽早开展急救治疗,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状态,依据病情变化情况确定急救措施,积极处理胸腔内出血、积血问题,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过渡。

强化急救治疗是指在既往常规急救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权威学者研究内容以及工作人员多年来自身工作经验,不断完善与改进,考虑到患者生命状态维持的方方面面,全面提高急救质量。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达到100.00%较对照组的84.00%明显更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00%,较对照组的32.00%明显更低,提示实施强化急救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经分析:强化急救治疗中首先成立专门的急救小组,组织小组成员积极参加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熟练掌握急救流程、操作技巧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充分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便于在有限时间内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高质量急救服务[4-6]。在开展急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变化情况,掌握患者基本供血情况以及身体器官功能。由于大多数创伤性气胸病例均是因为肺部被折断的肋骨折断端挫伤所致,即由于暴力作用导致肺部组织或支气管挫伤,因此需及时依据空气通道基本状态测量胸膜压力,明确病患气胸类型,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并减轻创伤性气胸肺组织所受到的压迫力及压迫程度,予以解压、供氧、镇痛等措施改善低氧血症,予以抗感染治疗预防肺部继发性感染,同时强化基础护理,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7-9]。急救过程中合理删减或添加部分急救流程,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急救治疗服务,遏制病情持续恶化,减轻创伤性气胸对患者身体质量的影响[10-12]。且强化急救治疗时时刻刻都在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状态,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而保障每项急救操作的专业性与及时性,为后续治疗以及病情恢复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降低潜在风险,增强治疗效果,有利于达到患者及其家属预期急救目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13-14]。故本文中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00%,提示实施强化急救治疗可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及效率,进而得到更多患者的支持及认可。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气胸中实施强化急救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气胸创伤性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影响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探讨
气胸的病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