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对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6-29 15:56伍章华杨祖华唐敏超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侧脑室脑室引流术

伍章华,杨祖华,唐敏超

(全州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541500)

0 引言

脑室内出血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在短时间内,大量的血块积聚在患者的心室系统中,阻塞了脑脊液,导致颅内压急剧上升[1]。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因血肿而遭受脑组织压迫和神经损伤,这可能导致一系列不可逆转的伤害,例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器官衰竭。因此,及时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上,双侧脑室引流疗法可以消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但患者头痛时间更长,意识障碍症状的持续时间更长[2]。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缓解急性阻塞性脑积水,预防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减少脑膜刺激,并有利于颅内压的监测和管理。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或许可产生协同效应,基于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脑室出血患者中,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脑室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45~71 岁,平均(61.36±2.20)岁;原发出血部位:脑室17 例,基底节区18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4例;年龄46~71 岁,平均(61.39±2.26)岁;原发出血部位:脑室15 例,基底节区20 例。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根据头颅CT 检查确诊为脑室出血患者[3];②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CS)评分≥8 分;③脑室、基底节区血肿量低于20mL。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手术指征明确;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未经治疗的脑动脉瘤。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服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并同时进行了脱水治疗和血压控制。全身麻醉下双侧侧脑室引流术,在发际线上选择2 厘米,在中线旁边选择2.0厘米作为穿刺针。局部常规消毒,用电钻在颅骨上钻孔,将针头朝外耳道的垂直方向插入,将针头插入约5~6cm 处到达脑室,拉出针头芯,使得陈旧血性脑脊液流出,固定引流管并缝合头皮。手术后,注入3~4mL 含20,000 至30,000U 尿激酶的盐水,然后注入20,000 至50,000U 尿激酶,夹紧2~4 小时,然后打开以进行连续引流。根据颅内压调整引流袋的高度。尽早降低排水袋的位置。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双侧脑室引流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脑室穿刺引流后,脑脊液清澈,引流停止。6~14 小时后,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手术中,选择17G硬膜外穿刺针,腰穿部位,选择了19G 硬膜外麻醉管理器,脊柱蛛网膜下腔作为放置部位。穿刺部位覆盖一层一次性粘合膜,并用胶带正确固定。腰部引流装置和颅骨引流装置相互连接以连续引流。根据颅内压控制滴速,引流量控制在150mL/d。两组患者术后均观察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体征消失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

(1)临床疗效:手术一个月后,根据修订的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和GOS 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植物状况:2 分,中度残疾:3 分,即不能独立生活;轻度残疾:4 分,可以独立生活,但不能参加工作或学习等社交活动,并且恢复良好:5 分,独立生活,无障碍参加社交活动除外。有效治疗率=(轻度残疾病+康复良好)/总数×100%[4]。

(2)体征消失时间:术后1 个月观察两组头痛消失、脑膜刺激征消失、意识障碍消失。

(3)ADLIP 评分:术前术后1 个月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主要从照料(20 分)、工具(20 分)、需求(20 分)及总分(6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5%)高于对照组(77.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2.2 两组患者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术后,观察组体征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征消失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体征消失时间对比(,d)

2.3 两组患者ADLIP 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ADLI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ADLIP 评分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ADLIP 评分对比 (,分)

表3 两组患者ADLIP 评分对比 (,分)

注:*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3 讨论

脑室出血是临床上一种致残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脑室出血后,机体可通过3 周时间进行自行溶解吸收,但大多数患者在此期间发生死亡,或出现颅内感染,故在出血后应立即行手术治疗[5]。临床上,通常给予双侧心室引流术以清除血肿并控制颅内压。但是,双侧心室引流不能直接影响脑室。清除脑室出血的效果有限,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较差。为有效改善病情,寻找合理的联合疗法对患者的预后较为关键。

双侧脑室引流建立了脑脊液循环旁路,可以迅速将血性脑脊液排出体外,从而可以有效缓解脑脊液循环障碍并防止阻塞性脑积水的发生。脑内血肿通过裂口进入脑室并与脑室连通。脑室中的血液刺激脉络丛分泌大量脑脊液。在脑脊液和脑血管搏动的影响下,血肿液化并加速,脑室引流可以部分清除脑血肿[6]。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以避免因多次穿刺而引起的疼痛,增加引流,避免在高颅内压下发生穿刺和脑脊液排出的危险。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1.45%)高于对照组(77.42%)(P <0.05),表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究其原因: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可加速脑脊液的循环,促进血肿的溶解和吸收,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脑室内压力,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压迫。用于治疗的尿激酶可以有效地溶解血块,消除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并加速血肿的溶解和吸收。治疗后,观察组体征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可缩短体征消失时间。究其原因:双侧侧脑室外引流使颅内压平稳过渡到安全水平,避免了在高颅压下腰穿和脑脊液引流的风险,从而缩短了对脑膜的刺激时间。腰大池置管引流可在脑室之间的中脑导水管的两端形成对流,从而促进血液在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中流出,并减少头痛的发生[7]。缓解急性阻塞性脑积水,清除输水管下的血液,尽快改善脑干压迫,以缩短意识障碍的时间。ADLIP 评分是评估患者在术后生活能力有效恢复的重要指标[8]。术后,两组患者的ADLIP 评分有所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9-11]。究其原因:双侧脑室引流可以及时缓解颅内高压症状,并清除侧脑室的血液。同时,通过注入尿激酶,血肿中的纤维蛋白原被迅速消耗,血肿得到溶解。随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并使用“两管齐下”的方法来加速脑脊液的循环。行腰大池持续引流促进从脑室有效地去除血液,从而使整个脑室系统尽早畅通无阻,并促进炎症物质的消除[12]。降低了梗阻性脑积水的风险,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脑室出血患者使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体征消失时间短,提高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侧脑室脑室引流术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孤立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磁共振检查在胎儿侧脑室陈旧性出血诊断中的意义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