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恢复中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的作用

2021-06-29 15:56徐丹严春玲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依从性发音家属

徐丹,严春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0 引言

造成患儿发生腭裂的原因与孕妇在怀孕时营养不良、环境污染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它不但会对患儿的吞咽、听力、发音以及心理造成障碍,而且还会对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给家属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1]。在所有原发性腭裂患者中,有大约40%的患者无法正常发音或者是发音不清晰,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依旧存在语音障碍,对患儿的成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2]。患儿在接受手术后想要成功恢复语音功能不但需要进行常规的语音训练,还需要提高患儿以及家属对训练的依从性,因此必须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3]。本次研究主要对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恢复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 例腭裂患儿,将患者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语音训练的常规组(18 例)和接受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的联合组(18 例)。常规组男6 例,女12 例,患儿年龄在3~10 岁,平均(4.65±1.36)岁,患儿腭裂类型有4 例为软腭裂,6 例为不完全性腭裂,5 例为单侧完全性腭裂,3 例为双侧完全性腭裂;联合组男11 例,女7 例,患儿年龄在4~11 岁,平均(5.68±1.14)岁,患儿腭裂类型有6 例为软腭裂,5 例为不完全性腭裂,4 例为单侧完全性腭裂,3 例为双侧完全性腭裂。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治疗数据对比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儿均符合腭裂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展开。

1.2 方法

1.2.1语音训练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语音训练,训练在患儿手术结束后4 周开始进行,具体训练方法如下:①腭咽闭合功能强化训练:从硬腭后缘沿着腭垂方向用拇指轻轻为患儿按摩,指导患儿进行“啊”的发音和做打哈欠和呕吐的动作;②唇舌运动功能强化训练:指导患者完成鼓腮、张口、圆唇、撮唇、展唇、卷舌、伸舌、吞咽等动作;③口腔内气压增强训练:指导患儿在深吸一口气后,将嘴唇闭紧,将从肺部呼出的气体在口腔内聚集,在全部气体呼出口腔后,将嘴唇张开,用力将气体呼出。对于口腔无法完全闭合的患儿,在患儿进行训练时指导患儿将鼻子捏住,尽可能的使气体从口腔呼出,避免气流进入鼻腔从鼻孔逸出;④节制呼气功能强化训练:节制功能训练包括吹气球、吹蜡烛以及吹口琴等,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法;⑤构音训练:在患儿对气流方向能够进行控制之后,可以指导患儿进行发音练习,发音练习可以从视觉、听觉或者是操作等对患儿进行提示来引导其进行发音练习。练习要结合患儿的具体接受程度从简单到复杂慢慢进行;⑥接受训练的频率:所有患儿均接受12 个月的训练,在此训练期间,为了保证训练效果,患儿家属应该每周带患儿到医院接受语音治疗师指导下的语音训练2 次,每次训练不能少于45min。另外患儿家属应该每天指导患儿进行至少1h 的日常训练。

1.2.2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联合组患儿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在患儿入院后,相关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得家属和患儿的信任,为后续对患儿的护理和训练打下基础;②根据患儿家属接受程度通过采用举办小型讲座、面对面讲解或者是发放腭裂相关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患儿家属讲解关于腭裂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以及饮食生活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家属进行手术治疗只能使患儿的腭部结构恢复正常,要使患儿的发音功能恢复正常,还需要接受专业规范和长期的训练,让患儿家属认识到坚持进行训练的重要性,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护理配合度;③腭裂患儿除了在发音上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之外,无论是患儿的智力水平还是其他都是和正常儿童一样,要让患儿家属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给予患儿家属心理疏导和安慰,让患儿家属以平常心来面对患儿,多关心和关爱患儿,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④告知患儿家属在日常训练中为患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训练环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多给予患儿鼓励和赞赏,为患儿建立起自信。可以采取唱歌、讲故事等方法来对患儿进行训练,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多样性以及娱乐性,不但能够提高患儿训练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患儿的接受程度。

1.3 观察指标

对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评分、鼻漏气率、语音清晰度、患儿依从性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①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在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前和护理结束后使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家属心理状态和评分呈负相关;②在护理结束后对患儿语音治疗行为和健康教育的符合程度进行调查并判断患儿依从性;

③患儿鼻漏气率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分别用肺活量测定仪来测定;④语音清晰度判定分别在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前后邀请语音治疗师来对患儿的发音来进行判断;⑤患者满意度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发放我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调查表总分为100 分,其中评分8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评分表60~79 分为满意,低于60 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情况比较

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的SAS、SDS 评分未见明差异(P>0.05);进行护理干预后,联合组患儿家属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情况比较()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鼻漏气率和语音清晰度比较

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鼻漏气率和语音清晰度差异较小(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联合组患儿的鼻漏气率和语音清晰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组患儿(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鼻漏气率和语音清晰度比较()

表2 两组患儿鼻漏气率和语音清晰度比较()

2.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联合组家属满意度为88.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5.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

联合组患儿的依从性为83.3%(15/18),常规组患儿的依从性为50.0%(9/18),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腭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口腔科疾病,患者在患病时不但软组织会发生畸形,而且还存在骨组织畸形,导致患者出现进食、语言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虽然通过采取腭裂手术能够让患儿的腭部结构恢复正常,但却无法使患儿的发音功能恢复正常[4-5]。在进行腭裂手术后,通过进行长期、规范的语音训练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发音功能,使患儿能够正常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术后接受语音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6]。语音功能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进行的,因为患儿对训练的依从性较低再加上患儿家属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很容易造成训练中断,从而影响了患儿的恢复,为了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训练的依从性和提高治疗效果,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7]。

很多腭裂患儿家属对该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但无法以平常心来面对孩子,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悲观抑郁情绪。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有利于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8-9]。在本次研究中,患儿及其家属在接受心里护理和健康教育后,相比较常规组,联合组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少(P<0.05),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患儿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P<0.05)。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关于腭裂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腭裂的认知,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信心和缓解了家属的心理负担,家属在认识到坚持进行语音训练对患儿语音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之后,依从性提高,从而使患儿的语音功能得到有效恢复[10]。在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患儿的鼻漏气率明显下降,患儿语音清晰度明显提高,也证实了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里护理对患儿语音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联合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患儿家属对在常规语音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也比较认可。

综上所述,在常规语音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促进患儿语音功能的恢复,患儿家属也比较认可,值得在腭裂患儿的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依从性发音家属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