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1-06-29 15:56闫菲运启杰
智慧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针灸

闫菲,运启杰

(甘肃省酒泉市中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0 引言

颈源性肩周炎又被称为“颈肩综合征”,是由于颈肩部外伤、劳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导致颈神经根受到压迫及刺激,继而引发患者上肢疼痛、麻木、肩关节运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若患者肩周炎久治不愈,不仅会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更会对患者关节功能障碍造成一定影响[1]。目前尚未形成一致治疗方法,主要根据颈部损伤进展及累及组织严重程度采用对症治疗,西医疗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不佳且复发率较高。而同时,越来越多研究显示采用中医针灸、拔罐等方法具有显著疗效,针灸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及扶正祛邪等显著疗效,且由于其具有操作方便、起效较快、预后理想、疗效显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治疗过程[2]。基于此,本研究将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月收治的120 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分别应用标准化治疗方案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120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0 例。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颈源性肩周炎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表1 颈源性肩周炎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脊柱相关疾病》中颈源性肩周炎相关标准:患者出现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起病前伴随有颈部酸胀、疼痛、活动欠灵活等颈椎病表现;②经颈椎X 线片显示存在颈曲、退行性改变或小关节错位等临床征象;③患者均签署治疗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急性颈部损伤、先天畸形、肩关节损伤、结核、风湿等相关疾病;②患者合并心脑血管、造血系统、中风后遗症;③近期服用镇痛类型药物。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标准颈源性肩周炎治疗,包括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药物治疗、注意肩关节防寒保暖以及患侧肢体活动主被动锻炼等,并进行推拿按摩,引导患者取坐位,对患者天宗、肩三穴等穴位进行按压,直到患者出现酸胀感为止,同时对患侧关节周围进行理筋按摩,连续治疗2 周。观察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选取病变所属椎体中双侧夹脊穴以及患侧悬钟、合谷、肩髃、肩前、肩贞、阿是(颈部及患肩按压痛点)等穴位,引导患者曲靠背坐位或俯卧位,选用0.3mm×40mm 无菌毫针对颈肩部及悬钟穴位进行针刺,刺入深度约为0.8~1.2 寸,得气后实施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治疗1 次,连续治疗6d,休息1d,1 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①对比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前后疼痛强度,0 分代表无痛感,10 分代表最剧烈痛感,0~10 分由患者自评,记录疼痛程度评分数值。

②对比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评分(Mallet 评分法)量化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肩部功能,肩外展:0 分表明>90°,1 分 表 明60°~90°,2 分 表 明30°~60°,3分表明<30°;肩中立位外旋:0 分表明>20°,1 分表明10°~20°,2 分表明0°~10°,3 分表明<0°;手到颈项:0 分表明正常,1 分表明容易,2 分表明困难,3 分表明不能;手到脊柱:0 分表明T12 水平以上,1 分表明T12 水平,2 分表明S1 水平,3 分表明不能,分数越低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③对比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症状(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颈部酸胀、疼痛、活动欠灵活)积分标准如下:0 分表明无明显症状,1 分表明存在轻微上述症状;2 分表明存在中度症状,且对患者生活造成一定影响;3 分表明存在严重症状,对于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评估综合临床疗效。治愈:疗效指数≥90%;显著进步:疗效指数70%~89%;进步:疗效指数30%~69%;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样本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疼痛强度、肩关节功能活动)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VAS、Mallet数据,计数资料(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总有效率,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强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疼痛强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强度对比(,分)

表3 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强度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Mallet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Mallet 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对比(,分)

3 讨论

肩周炎发病原因可分为肩内及肩外因素,其中肩外因素主要为颈源性肩周炎及机体内分泌,颈源性肩周炎较为常见,好发于40~60 岁人群[3]。该病症是由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也是该类型颈椎疾病一类表现形式,且随着近年来患病率的日益增高,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患者普遍存在明显肩部症状、轻微颈部症状,若不及时干预肩周炎,将可能累及到肩关节、颈关节功能,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中医尚无颈源性肩周炎病名,基于对颈椎结构、功能、症状了解,将之纳入“痹证”“骨错缝”等范畴,认为其发病原因在于风寒湿邪入侵导致静经脉闭阻,不通则痛;其发病病位在筋骨,治疗需以温经散寒、通络除痹为原则[4]。本研究显示,中医针灸应用于颈源性肩周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针灸治疗属于相对健康、保险的治疗方式,针灸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及扶正祛邪等显著疗效,对于各类型软组织损伤及痛证均有着突出效果[5-6]。不仅可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临床症状,还可以调理机体血气,促使身体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对病处穴位实施刺激,促进机体内释放脑啡肽、多巴胺等内源性物质,起到一定镇痛、消炎的效果,继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7];同时通过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疏通堵塞经络,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加速排除致病因子,解除血管及肌肉痉挛,保护及恢复受损肩关节软组织;同时针灸治疗可以降低参与胶原疤痕形成的物质分泌,有效改善病理组织出现持续机械化粘连症状,进一步恢复肩关节正常活动度[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其原因在于中医针灸病灶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解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改善肩关节腔内压力,减轻组织负荷,恢复关节正常功能,并起到显著的止痛效果,刺激健侧相关穴位,可以起到疏通气血、激发机体内正气抵抗病邪入侵的效果[10]。通过针灸可以彻底消除引发颈源性肩周炎的病因,稳固颈椎内源性平衡,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局部微循环改善、解除肌肉痉挛等,继而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颈肩功能快速康复。治疗后,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VAS 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疼痛强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为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而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局部气血阻滞状态,起到通经活络、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针灸可以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及致病物质排除,减轻炎症反应,继而降低致病因子对肩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治疗后,两组颈源性肩周炎患者Mallet 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针刺患者兴奋神经,促使患侧肌肉产生兴奋信号,促使肌肉产生收缩反应,此外,该神经冲动可以经过脊髓传递至大脑中枢,调控并恢复肩部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应用于颈源性肩周炎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相关症状,缓解患者病症相关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周炎肩关节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针灸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