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类化合物对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2021-06-29 05:48徐运杰季丰泉陈学华刘以林毛元廷苏双良
饲料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黄酮类代谢物羟基

徐运杰,季丰泉,陈学华,刘以林,毛元廷,苏双良

(1.山东和美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惠民 251700;2.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0;3.惠民县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惠民 251700)

鸡的胃肠道由嗉囔、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大肠(结肠)和泄殖腔组成,所有这些腔室都含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种群。这些在肠道内密集分布的微生物群落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古细菌、原生动物和病毒,其中细菌最为丰富。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真菌(Eubacterium)、拟杆菌(Bacteroides)、大肠杆菌(E.coli)、普雷沃菌(Prevotella)、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链 球 菌(Streptococcus)、 巨 球 菌(Megasphaera)、梭形杆菌(Fusobacterium)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是鸡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肠道各部分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类型因饲料的营养流、宿主的免疫反应和肠道中复杂微生物系统产生的代谢产物而异。有益细菌(与提高生产力有关)和有害细菌(与健康和疾病有关)都栖息在健康家禽的肠道中。但是,有益的革兰氏阳性菌通常占优势,占细菌总数的85%以上,维持和负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免疫力和抗病力的调控。一些致病细菌,如幼禽肠道中的梭状芽孢杆菌和健康成年家禽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也很常见。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的偏离会导致“失调”,即肠道中微生物种群的质量或数量与正常比例不平衡。菌群失调可引起肠道有害变化,影响摄入食物的消化、营养素的吸收和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感染性细菌的移位和炎症反应。这会影响家禽的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和整体健康。因此,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对于最佳的健康和生产力非常重要。环境条件、遗传背景、年龄和应激等不同因素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其中日粮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及其功能发育的最重要因素。饲料的类型对驱动鸡肠道微生物生态发育至关重要,因为饲料中未消化和未吸收的成分可以作为肠道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各种饲料添加剂被用来调节鸡的肠道微生物群。以前,抗生素被用作生长促进剂,但随着消费者对抗生素有害影响的认识,加上日益增加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我国从2020 年7 月1 日开始,商品家禽饲料中严禁添加除抗球虫药以外的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由此,研究和探索抗生素替代品成为行业的热点话题。饲料中添加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多酚及其代谢产物可以调节鸡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具有促进健康的作用。多酚化合物的生物可利用率对胃肠道和身体其他系统如抗氧化系统、心血管和免疫刺激的影响至关重要。多酚的生物利用率较低,约90%的酚类化合物未经改变进入结肠,并与结肠细菌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与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肠道菌群的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变了肠道的细菌组成,而且通过将多酚代谢成可吸收的代谢物来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1 鸡的生产性能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

肠道微生物群影响宿主的健康、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也影响食品安全。家禽的生产性能可通过饲料转化率(FCR)、体增重(BWG)、表观代谢能(AME)、剩余采食量(RFI)和达到目标体重所需时间等参数来预测。FCR是摄食饲料与体重增加的比率,是衡量生长性能最广泛使用的参数。肠道菌群组成可影响FCR,因为其在饲料消化和营养吸收中起着关键作用。空肠中的乳酸杆菌、果杆菌(Fruc⁃tobacillus)和副乳杆菌(Paralactobacillus)与较高的FCR有关,纤毛菌(Leptotrichia)、片球菌(Pediococ⁃cus)、罗氏球菌(Rohdococcus)和大肠杆菌与较低的FCR 有关[1]。以肉鸡的BWG 为参数,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几个与BWG 相关的细菌群,在属水平上,回肠的链球菌以及回肠和盲肠的阿克曼菌(Akkermansia)与BWG 呈负相关,而回肠的双歧杆菌和盲肠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与BWG 呈正相关[2]。L. A. Rubio 等[3]通过 qPCR 分析了科宝肉鸡不同部位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现回肠内容物中拟杆菌/细菌总数的相对数量与粪便中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消化率呈正相关;嗉囔中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Shigella)/细菌总数的相对含量与肉鸡的增重呈负相关;粪氮消化率与鸡回肠内容物细菌总数呈负相关;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的相对含量与肉鸡粪便脂肪消化率呈负相关。M.Ocejo 等[4]采用 16S rRNA 基因高通量 Illumina 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集约化饲养42 d 的快速生长肉鸡(Ross-308)和在户外放养86 d 的慢速生长肉鸡(Sasso-T451A)盲肠中微生物群组成之间的差异,发现两者之间盲肠微生物群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放养肉鸡由于接触到外面的草地和土壤,盲肠的微生物群比集中笼养的更丰富、更复杂;年龄是影响盲肠微生物群组成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每个年龄组都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群落特征,并有一个过渡期。因此,鸡的生产性能参数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见表1)。

表1 微生物类群与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2 多酚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是指一组植物中化学物质的统称,因具有多个酚基团而得名(见表2)。植物多酚由40 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具有抗氧化、抗菌抑菌和益生元效应等多种生理作用。多酚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将多酚代谢成简单的代谢产物,多酚通过干扰其代谢活动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种群。多酚的生物利用率也因其转化为可吸收的代谢物而提高。乳酸杆菌能够代谢多酚化合物产生能量供细胞使用。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能使植物糖苷脱糖产生苷元,一些微生物类群如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和细枝真杆菌(Eubacteri⁃um ramulus)可以利用这些苷元作为营养底物[5]。其他如卵形拟杆菌(B.ovatus)、韦荣球菌(Veillonel⁃la)和瘤胃球菌(Ruminococcus)可通过开环、内酯分解、脱羧、脱羟、脱甲基、还原和异构化进一步代谢苷元[6]。结肠细菌的酶促作用破坏了未被吸收的多酚的基本结构,并通过将其转化为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代谢物来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这些低分子量的多酚代谢物可以持续存在于血浆中,表现出更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表2 植物多酚的主要类别

2.1 多酚的抗菌抑菌作用

多酚中如槲皮素、羟基酪醇、白藜芦醇和酚酸对各种致病菌具有抗性,包括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白藜芦醇是非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是许多植物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抗毒素,能抑制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热应激对肉鸡的影响[7]。槲皮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天然多羟基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可抑制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影响促炎基因的表达[8]。羟基酪醇是一种主要以酯类形式存在于橄榄果实和枝叶中的天然多酚类有机化合物。罗思源等研究表明[9],羟基酪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625、0.625、1.250、2.500 mg·mL-1。多酚化合物的抗菌特性是最重要的,通过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黏附来防止肠道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防止肠道感染,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其抗菌机制包括作用于细菌的遗传物质DNA 直接抑制某些细菌种类、降低病原菌的黏附能力或破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量。饲料中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其抗菌作用的选择性以及细菌对这些天然抗菌剂的耐药性都会影响细菌的敏感性。

2.2 多酚的益生元作用

多酚及其代谢物具有益生元效应,作为营养供应源可以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但不同的是多酚对肠道细菌种群的影响效应不同。葡萄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可以调节肠道活动,也可以改变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饲料中添加富含多酚的葡萄制品可提高肉鸡肠道中肠球菌(Enterococcus)的数量,同时降低梭状芽胞杆菌的水平。葡萄多酚提取物还可以通过促进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等有益细菌群落的生长,提高肠道细菌多样性,改善肉鸡肠道形态和肉产品的氧化稳定性[10]。饲喂含有花青素、黄烷醇、黄酮醇和酚酸的蔓越莓提取物则显著降低肉鸡肠道中肠球菌种群的数量[11]。富含多酚的绿茶和桑叶在家禽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据报道可选择性抑制某些致病菌株,而不影响共生细菌群落。在肉鸡饲料中添加富含多酚类物质的桑叶粉,可增加鸡肠道中普雷沃菌、巨单胞菌(Megamonas)和拟杆菌的数量,综合各指标,桑叶粉添加量以3%为佳[12]。富含多酚的蓝莓副产品也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种群,包括家禽盲肠和泄殖腔中的拟杆菌,抑制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促进肠道健康[13]。

肠道形态特征(绒毛高度、宽度和隐窝深度)是动物健康的指标。因此,肠道形态的改变会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动物的生产性能。多酚类物质能够影响肠道的形态特征。用含有多酚类物质的精油喂养肉鸡,会使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增加。橙皮苷、染料木黄酮和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发酵银杏叶可通过改变脂多糖应激肉鸡小肠的长度、隐窝深度和绒毛宽度来增加小肠的吸收表面,促进养分吸收。综合考虑肉鸡的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发酵银杏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14]。

3 特异性多酚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微生物转化可能因多酚结构(黄酮类或非黄酮类)的类型、聚合程度和空间结构而异。因此,不同亚组和类别的多酚通过不同的途径代谢,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不同的影响。

3.1 黄酮类化合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醇、黄烷酮、异黄酮、黄烷醇、花青素和黄酮)的主链由苯环(A 和B)和吡喃酮C环连接而成。肠道中的细菌可导致C环从不同位置断裂,从而产生各种简单的酚。B环羟基化的位置和方式影响酚类代谢物的类型。在C环断裂后,黄酮通过肠道细菌的去甲基化和脱羟化反应进行进一步代谢。不同菌株的乳酸杆菌参与鸡肠道中黄酮类物质的代谢。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微生物代谢物具有抗菌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体外研究表明,葡萄副产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和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并能调节鸡肠道内微生物群的组成,提高免疫力和健康水平[15]。染料木黄酮和橙皮苷能够调节黏膜和细胞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群能够生物转化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保护肠上皮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来改善肠道形态指数。

3.1.1 黄酮醇

黄酮醇(山奈酚、槲皮素、芦丁和杨梅素)是具有3-羟基黄酮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C环断裂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更简单的代谢物。参与这些转化的微生物包括狄氏拟杆菌(Bacteroides distaso⁃nis)、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 ovatus)、分枝真杆菌(Eubacterium ramulus)、卡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黄酮醇具有抗菌活性,并对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的抗炎活性有类似益生元的作用。研究发现,槲皮素对肉仔鸡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6]。

3.1.2 黄烷酮

黄烷酮(橙皮素、柚皮素)是指以2-苯基二氢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黄酮类化合物。这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物利用率更高,能够抵抗某些结肠微生物的降解。肠道细菌对黄烷酮的去糖基化和进一步代谢与黄酮醇类似。分枝真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肠道细菌代谢产生的细菌酶在结肠中释放黄烷酮的苷元,如橙皮苷和柚皮苷,这些苷元可进一步转化为酚酸。羟基化形式的苯丙酸是橙皮苷的结肠代谢产物[17]。

3.1.3 异黄酮

异黄酮具有雌激素特性。几乎所有的异黄酮都是以糖苷形式存在,由于分子量大和极性高,所以吸收率很低。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取决于肠道细菌将糖苷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苷元的酶促作用。K.Kawabata 等[18]研究报道,大豆异黄酮在蛋鸡体内转化为雌马酚,具有积极的健康效应。异黄酮还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因为大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等会对某些肠道细菌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Ⅳ有关。饲喂富含异黄酮的豆粕可增加肉鸡肠道中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中间乳杆菌(L.in⁃termedius)、约氏乳杆菌(L.johnsonii)、潘氏乳杆菌(L.panis)和罗伊氏乳杆菌(L.reuteri)的数量。

3.1.4 黄烷醇

黄烷醇是一类复杂的黄酮化合物亚群,包含简单的黄烷醇(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酸及其没食子酸酯)和相应的聚合物。黄烷醇的生物利用率取决于它们的聚合度和没食子酸化程度。聚合度大于3 的化合物未被吸收进入结肠,在结肠中被梭状芽孢杆菌和双歧杆菌分解[19]。结肠细菌分解没食子酸酯转化为苷元,进一步代谢为没食子酚、羟基苯丙酸和羟基苯甲酸。因此,黄烷醇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作用受到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反之,黄烷醇影响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分解代谢活性。据报道,一些黄烷醇代谢物有利于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同时减少溶组织梭状芽杆菌(C.histolyticum)[20]。儿茶素及其代谢物可以抑制大肠杆菌、艰难梭菌(C. difficile)和沙门氏菌,而不影响乳酸杆菌。日粮中高剂量的黄烷醇可以增加结肠中双歧杆菌的数量。茶叶中的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能够促进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的细菌黏附作用,从而支持黏膜防御。表没食子儿茶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有抗菌作用,并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还可以杀死其他细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芽孢杆菌、梭菌、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21]。

3.1.5 花青素

花青素,包括天竺葵素、花青素和锦葵素,表现出非常低的吸收,因为只有一小部分这些化合物被水解并转化为可吸收的代谢物。因此,大量摄入的花青素进入结肠并与结肠微生物群相互作用。酰化形式的花青素也能被肠道细菌分解代谢。肠道细菌分解花青素中的糖苷键,打开杂环。有研究证实了肠道细菌对3-糖苷键的切割[22]。参与花青素分解的细菌有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花青素首先去糖基化,然后被结肠菌群降解成简单的酚酸。原儿茶酸是花青素在肠道微生物群中的主要代谢产物。花青素的其他微生物代谢产物是间苯三酚和香草醛。花青素及其代谢物可以调节胃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利于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等有益细菌的生长,具有抗热应激和改善器官功能的作用。

3.1.6 黄酮

黄酮(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在自然界以糖基化形式存在,能够被肠道内的乳酸杆菌转化为苷元,未被吸收的苷元通过结肠细菌裂解C 环进一步降解,并转化为可吸收的代谢物。黄酮及其代谢产物会影响家禽的肠道健康,对多种微生物具有抗菌作用。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对阿莫西林产生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具有抗菌作用,还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孢菌(P.fluo⁃rescens)[23]。

3.2 非黄酮类化合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非黄酮类化合物包含一组复杂且不均一的多酚,从最简单的羟基苯甲酸和羟基肉桂酸到复杂的芪类化合物、木脂素和单宁。它们在肠道中的代谢也因其在不同亚类之间结构复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3.2.1 酚酸

酚酸类化合物(Phenolic acids)是指既有羧基(—COOH)又有羟基(—OH)附着在苯环上的有机酸,可分为羟基苯甲酸和羟基肉桂酸。原儿茶酸、香草醛酸、丁香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是羟基苯甲酸的四个主要成员,而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阿魏酸和芥子酸属于氢化肉桂酸。不同酚酸经过肠道微生物转化产生不同代谢产物。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生成邻苯三酚(1,2,3-三羟基苯酚);原儿茶酸(3,4-二羟基苯甲酸)转化为邻苯二酚(1,2-二羟基苯酚);香草醛酸(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转化为邻甲基对苯二酚;咖啡酸产生3-羟基苯丙酸、苯甲酸、马尿酸和3-羟基马尿酸;阿魏酸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香草醛和3-(4-羟基苯基)-丙酸[24];绿原酸、柚皮苷和芦丁的代谢终产物分别是3-(3-羟基苯基)-丙酸、3-(4-羟基苯基)-丙酸和3-苯基丙酸、3-羟基苯乙酸和3-(3-羟基苯基)-丙酸[16]。酚酸及其微生物代谢终产物能够影响肠道细菌的组成和代谢活性。3-O-甲基没食子酸和咖啡酸可减少肠道中A 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C.perfrigens)、艰难梭菌(C.difficile)和拟杆菌等病原菌的数量,而不影响双岐杆菌和乳酸杆菌等共生厌氧菌和益生菌[25];没食子酸可阻止生物膜的形成,因为它可将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的生物膜形成活性降低70%以上[26];羟基肉桂酸如绿原酸、对香豆酸、香豆酸和咖啡酸对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27];咖啡酸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拟杆菌生长的最强抑制剂[25]。

3.2.2 单宁酸

单宁酸(Tannins)一般指鞣酸,不是单一的化合物,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大致分为缩合单宁酸和可水解单宁酸两种。尽管单宁酸的结构复杂,但它们能够被肠道微生物群代谢。肠道细菌通过单宁酰水解酶水解单宁中的酯键。单宁可使肉鸡盲肠微生物群落中拟杆菌属数量急剧减少,毛螺菌(Lachno⁃spiraceae)和梭状芽胞杆菌增加,并可诱导铁缺乏的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28]。家禽后肠道中短链脂肪酸总产量的上升与补充单宁酸有关。从光雷等[29]研究表明,饲粮添加0.1%橡椀单宁能够提高42 日龄肉鸡抗氧化功能,改善肉品质,提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就肠道形态而言,高粱单宁对肉鸡或蛋鸡的肠道形态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然而,蚕豆单宁会引起肉鸡肠道绒毛萎缩和缩短。

3.2.3 木脂素

木脂素(Lignans)是一种具有1,4-二芳基丁烷结构的多酚。在代谢过程中,植物木脂素经历葡萄糖醛酸化和少量硫酸化。木脂素的生物学作用取决于肠道微生物将其转化为植物雌激素形式,即肠内酯和肠二醇,代谢过程包括去甲基化、还原、脱羟基和内酯化[30]。因此,能够将木脂素转化为肠木脂素的微生物对于健康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科学报道,很难预测木脂素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确切关系。

3.2.4 芪类化合物

芪类化合物(Stilbenes)具有C6-C2-C6 结构,可被肠道细菌代谢。其中,反式白藜芦醇是研究最多的芪类化合物。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率很低,能够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二氢白藜芦醇等生物活性代谢物。因此,白藜芦醇对鸡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减少肠道沙门氏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31]。热应激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肉鸡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导致肠道完整性受损,导致炎症和生产性能下降。何邵平[32]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提高热应激环境下黄羽肉鸡肠道的紧密连接,恢复受损的绒毛隐窝结构,改变肠热休克蛋白、黏蛋白、肠上皮细胞因子的mRNA 表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因此,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内微生物群的组成来提高鸡的免疫力和肠道健康。

4 结 语

总之,健康的肠道系统对家禽生产至关重要。有害的变化会导致肠道菌群和功能失调,从而使鸡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下降。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多方面生理作用:①通过发挥抗菌抑菌作用和益生元效应,影响肠道的微生物组成和信号通路,为结肠内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胃肠环境;②影响肠道组织的表观遗传变化,调节细胞内受体和信号分子;③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结肠和黏膜的上皮细胞,影响肠道排毒系统;④保护上皮细胞,防止肠道炎症,从而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屏障功能。日粮中添加多酚类物质可以改善鸡的肠道健康,提高鸡的生产力。肠道微生物与多酚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将多酚转化为生物活性代谢物,提高了多酚的生物利用率和健康效应,反之,多酚及其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又支持有益细菌的生长,并抑制病原体。由于其在肠道健康和调节作用中的重要性,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多酚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猜你喜欢
黄酮类代谢物羟基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
一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的代谢产物*
板栗壳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葛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缺氧方面的药理作用分析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一种黄酮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用于肼的检测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探讨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肠道差自闭症风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