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花带工艺种类及艺术特点

2021-06-29 04:39容婷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龙胜经线织锦

容婷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织花带是一种条带状的平面织花工艺,属于织锦一类。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织花带的习惯,瑶族也不列外。这些花带一般用作系腰,或者是头带、肩带、被面和挎包袋的带子。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我国古代织机的发展演变大致是原始腰机——斜织机——水平寇机。原始腰机又称踞织机,还没有机架,它将经线的一头依次一根根地结在同一根木棍上,另一头也依次结在另一根木棍上并系在腰间,把被两根木棍固定了的经纱绷紧,就可以像编席子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编结了。从云南晋宁石寨山汉代遗址出土的贮具器上所塑造的原始织机图看,这种织机有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密等三个运动方向。由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打紧纬线,左手作投纬引线。这种原始织机在宋代的广西壮、瑶等民族中曾较为流行,据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记载说:“静江府古县(今永福县),民间织布,系轴于腰而织之,其欲他干,则轴而行,意必踈数不匀且慢甚矣。及买以日用,乃复甚佳,视他布最耐久,但其幅狭耳。原其所以然,盖以稻穰心烧灰煮布缕,而以滑石粉膏之,行梭滑而布以紧也[1]。”这种织机,系轴于腰而织之,似为原始腰机,但它又使用了梭子,看来应是原始腰机向斜织机的过渡。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与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至今仍使用原始的踞织机织锦。这种踞织机历史悠久,结构简单。“织者坐在一张矮凳上,一手提综杆分经形成梭口,用梭引经穿过,另一手持纬刀打纬,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将锦织出”[2]。

1 广西瑶族花带工艺种类

广西瑶族织花带主要有三种工艺,一种是中筒式,代表是田林蓝靛瑶和金秀盘瑶和富川的花带工艺;另一种是竹栅式,以龙胜盘瑶织花带工艺为代表;还有一种是打结综杆式,以龙胜红瑶为代表。

1.1 中筒式

现以田林蓝靛瑶织花带为例子(图1)说明。这里的织花带工艺是最原始简单的。经线中有一个圆柱状小木棒,我们称之“中筒”,此外还有1片线综。整经时,全部经线分为奇偶数,奇数经线从中筒上方往下绕,偶数从下方往上绕。经线的前后两端有两根小横木,作用等于卷布轴和经轴,一头拴在门柱等可以固定的地方,另一头系在织造者的腰上,用身体和柱子来保持经线张力。中筒形成一个分经口,左右穿梭引纬线,然后打纬刀打紧纬线,再提线综,使上下经线层位置互换,形成新的织口,以此重复,完成花带。这种方式是瑶族最常见的织带方式,富川平地瑶(图2)、东兴花头瑶等瑶族支系也是用这种方式织花带。

图1 田林蓝靛瑶织花带

图2 富川平地瑶织花带

1.2 竹栅式

其实,所谓的中筒式和竹栅式,是以分经物件的形式来命名的。故,这里的竹栅式,指的是竹片做的栅式片。广西龙胜盘瑶和田林蓝靛瑶织花带工具的区别就在这里。其他的部件都大同小异,也有小木棍提起的线综,与田林蓝靛瑶用圆柱状小木筒分经不同,龙胜盘瑶用的是由几十根细竹片做成像竹筘一样的栅栏式的分经器。

龙胜盘瑶的织锦制作工序是:首先是布线。在一条长条板凳似的木板上,前后各立一根圆柱木桩,中间立的就是竹栅,竹栅的中间其实也是个竹筒,起到的作用类似田林蓝靛瑶织锦机的中筒,竹栅的作用是分隔经线,避免织造时候的经线接触,保持织造过程的顺畅。经线在这个步骤就分配好。分配好了之后才把竹栅上下用竹片罩起来,经线就固定在里面。剩下的工序和田林蓝靛瑶一样。

下面是龙胜盘瑶织花带的流程图(如图3、4、5):

图3 龙胜盘瑶织花带布线整经

图4 固定织机两端

图5 开始织带

1.3 打结综式

龙胜红瑶是在纱线拉好后穿综的。她们“通常用倒U 形竹架。在竹架的右端系上白棉线。将棉线套住线A,顺时针缠于架上,再将白棉线套住线B,逆时针缠于架上。就这样一圈一圈缠绳于杆上,每一个圈系一根经线(奇数或偶数线),边系边套经线进综眼。最后把杆头撤去,绳子在中间打上结,结头处即可作为综杆。综杆的作用在于连接下层全部经纱,它一下子可把全部奇数或偶数经线提起或放下。穿综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经线自然而然交叉分层,为引纬做好准备。同时用上分经棍,把奇偶数经线隔开,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自然的梭口”[3],剩下织造的环节也和其他支系瑶族的差不多了。

2 广西瑶族花带的艺术特色

2.1 色彩特征

2.1.1 好五色

早在周代,中国就把色彩分为“正方五色”——青、赤、黄、白、黑和“五方间色”——绿、红、碧、紫、(骝黄)硫磺。广西瑶族服饰上运用最多的正是这“正方五色”,由此可见瑶族在历史发展中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以及因为生存环境相对闭塞,对色彩的运用不受传统礼法的限制。黑色和蓝色更多地用于面料上,红色、黄色和白色这些色彩,主要通过刺绣和织锦体现在装饰部位。除了“正方五色”瑶族服饰还会运用到玫红、桔黄、绿色等颜色,但是普遍来说还是以大红色和黄色等暖色调为主来进行服饰的装饰。瑶族花带运用最多的是红色、黄色、白色、青色和黑色这五种颜色。

2.1.2 强对比

广西瑶族服饰的装饰色彩,主要是由挑花和织锦工艺表现出来的。素雅深沉的面料,配上明快艳丽的装饰,对比强烈,而且彩色装饰部位为头部、四肢末端、前胸和腰部,头部和胸前是给人第一印象的集中点,所以这部分的装饰尤为隆重,色彩也极其艳丽。这部分装饰主要也是来自于刺绣和织花带,装饰色彩多为对比色或互补色的组合,还有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组合,视觉上形成激烈碰撞。

2.2 纹样特征

瑶族服饰的装饰工艺是瑶族服饰纹样特色的形成基础。瑶族服饰上的几何纹样的装饰工艺有刺绣、挑花、蜡染、织锦和拼布。瑶族织锦、织花带的织造工艺与纹饰图案风格化表现是紧密相关的。原始经纬交织而成的手工织物因其工艺限制促成了不同民族地域以至世界范围内的民间织锦呈几何格律点阵式图案风格和折直线构成表现,所以瑶族织带主要的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具体如下。

2.2.1 单纯由点、线、面构成的纯理念形态的纹样

这些纹样单纯由直线、折直线构成各种菱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纹样。具体有云纹、雷纹、日字纹、水波纹、菱形纹、回形纹、万字纹、十字纹等。瑶族织花带主纹就是多为菱格斜线构成的几何抽象纹饰。比如盘瑶师公服织带上的勾连纹。所谓勾连状纹样是其线条弯曲如钩状,并且错落相连形成的纹样。勾连状纹样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纹样,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即属于一种勾连状纹样。

2.2.2 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模仿以及符号化,高度抽象概括形成的纹样

这些纹样是对自然里的花草树木和花鸟鱼虫进行高度抽象的结晶。这些纹样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已经高度抽象化,只有本民族的人才能识别,比如八角花纹样、人形纹样和万字纹。

2.2.3 象征瑶族历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纹样

这些纹样在瑶族历史中长期存在,经常出现在服饰上,并作为瑶族自身的宗教信仰和民族英雄、民族祖先的符号化代表。比如盘王纹,是对本民族信仰的始祖王的缅怀。

3 结语

通过对广西瑶族花带的田野调查,可见瑶族花带织造工艺种类丰富。瑶族妇女运用样式原始的织机,通过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织出来五彩缤纷的各式锦绣,其色彩鲜丽明艳,纹样古朴,妆点美化了瑶族人民生活。其织花带的方式体现了瑶族织锦工艺的丰富,以及对古代传统织锦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龙胜经线织锦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一种反光耐磨编织袋
高考地理中关于日期比例问题计算的探讨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织锦古韵(七绝)
龙胜平安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初探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