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白茶包装设计的创新研究

2021-06-29 04:39刘颖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土司民族文化

刘颖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为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配合“211”工程院校协同创新工作,2019 年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组织专家团队,前往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开展唐崖白茶品牌包装创新项目研究,旨在开发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发展。项目组紧紧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入挖掘唐崖白茶的品牌市场价值,并利用咸丰县当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开发出创意唐崖白茶包装。希望通过这些包装,一方面可以丰富唐崖土司文化旅游产品,让更多人能品尝到“唐崖白茶”带来的悠香,为游客提供更多唐崖地区的记忆;另一方面为推进唐崖土司文化品牌建设再传播探索创新路径。

1 唐崖白茶包装设计的现状和对策

1.1 唐崖白茶包装设计现状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在农业部31 年的倾情帮扶下,茶叶作为产业扶贫的支柱性产业。当地茶企业众多,但大部分处于低迷状态。通过实地调研得知,当地茶产业低迷原因主要有:一是当地茶企业统一度不高,自身实力较弱,又缺乏茶产业整合,各自为战,导致外销推广受限,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二是当地茶产品缺少识别性和独创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中国包装行业致力于绿色包装理念的贯彻落实。但“过度包装”的问题依然存在于白茶包装之中。在茶叶市场上,外包装以纸盒、铁盒、木盒为主,实木制成的茶叶包装结构单一且严重浪费了木材资源。而铁盒包装在运输中由于重量的提升会增加不必要的劳力、物力。内包装中的塑料泡沫运用广泛,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而纸质类包装在装饰图案设计上纷繁复杂却大相径庭,缺乏地域识别性。

1.2 唐崖白茶包装对策

包装的功能性在于承载物体,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也是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在无形中打造品牌形象和地域情怀。包装设计是将美术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它不是广义的“美术”,也不是单纯的装潢,而是包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体现。[1]唐崖白茶包装应展现民族特色,建立对民族品牌的忠实度。因此,好的包装的设计是多重元素结合的结果。

唐崖有着不同于汉族的经济结构和民情风俗。唐崖地区土司遗址、博物馆历史展品以及延伸出来的土司文化习俗有着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白茶包装结合当地独特文化因子,用视觉化再现的方式进行设计改良。因此,唐崖白茶包装应彰显民族意识形态,加强大众对于民族品牌的粘度。

从现代包装材料运用趋势来看,卫生、环保、安全、重复利用的绿色设计是大势所趋,例如降低包装成本、降低废物处理成本。唐崖地区就有着丰富的竹和漆资源。以竹和漆为原材料的白茶包装不仅满足包装基本功能性、可回收循环利用还能体现当地特色和附加价值。

2 唐崖白茶包装设计的文化彰显

民族文化是受本民族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自己独有的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是以人们的生活需要和信仰为基础的一种观念。[2]将民族文化与当代审美趋势结合,从而达到利用包装设计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以下,从当地文化习俗、文化遗物以及民族视觉符号三个方面来阐述在白茶包装结构上的运用。

2.1 唐崖地区土司文化习俗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背靠玄武山,面临唐崖河,遗址所在地古属施州。唐崖土司城遗址反映出当时与内地有明显差异的地方统治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中的重要篇章。

中南民族大学陈雪亮、赵衡宇教授创作的《土司出行图》真实地展示出当时土家族人们的生活场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设计元素,表现出当地的文化习俗。包装外观运用漆盒制作成方形包装盒,将西兰卡普纹样进行视觉化处理。漆面采用颇具中国风的红色和金色。包装盒内部,从《土司出行图》中吸取地方民间场景和自然风貌,提炼出人们在石牌坊建筑前的生活场景。局部画卷运用到白茶包装上,树立具有文化形象的品牌白茶包装。(如图1 所示)

图1 《土司出行图》纹样的包装设计

2.2 文化遗留物的元素再造

民族化包装立足于吸取地方和民间自然形象特点,在真实再现商品文化价值中寻求发展。[3]博物馆是凝炼时代的产物,极具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价值。从博物馆和土司城址的文物中提取视觉元素具有强烈的地域识别性。将文物通过视觉抽象化再现的手法运用到包装设计上去。

2.2.1 金凤献瑞与荷叶雕花文物

“金凤献瑞”石雕出土于唐崖土司城址。石雕整体造型高贵庄重,为一只金凤口衔灵芝侧栖于梧桐树上,雕工精湛,寓意深刻。将这样一种形象抽象出来,运用于茶叶盒内部,漆的材质结合金边的“金凤献瑞”印章。(如图2 所示)外部礼品盒包装和内部茶罐形态借以博物馆中雕花石盆的外形进行再设计。茶罐盖子的结构打破固有的弧形,使其型如荷叶,流动的线条如荷叶的脉络,灵感源于荷叶雕花文物,并赋予其新的意味。

图2 “金凤献瑞”纹样的包装设计

2.2.2 石人石马视觉化再现

石人石马是唐崖土司城址中极具代表性的建筑。至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石人石马的美表现出土家族与汉族相互融合的精湛雕琢技艺,也反映出土家族社会形态的转变,是土家族地区和中原汉族地区由局限性交流到融合性交流的见证。后人有诗曰:“石人石马在浪舟,大仙留下几千秋,青草齐眉难开口,黄尘满面起兜鏊。狂风呼呼五毛动,细雨霏霏似汗流。牧童有绳牵不走,后鞭怒打不回头”。[4]

设计者将石马卡通化,增加趣味性,融合茶制作的全过程,从采茶、揉茶、喝茶这三个方面进行描绘,赋予了石马新的生命力,营造民族文化氛围。打造出自然活泼属于唐崖地区的IP 形象,让历史古迹“动起来”“活起来”。(如图3 所示)

图3 石人石马纹样的包装设计

3 唐崖白茶包装设计的材料创新

唐崖白茶的包装设计新在包装材料,以“竹”和“漆”这两种材料的运用带动包装结构与包装技艺的革新,根据不同的消费者需求确定产品材料和设计。“竹”造价低廉作为文创产品,“漆”造价高作为高端礼盒。运用这两种材料,旨在改变茶叶包装的用完即扔的现状,使包装不仅是承载器物的容器还能作为二次利用的工艺品。同时通过竹编和漆艺推动产业链的发展。(以下包装设计中的商标由中南民族大学商世民教授所设计,已成为当地的地理标志,贯穿在每套包装设计之中。)

3.1 竹之艺:竹编包装结构创新

咸丰竹编技艺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明天启年间,是民族手工技艺中的一项绝技。竹编物件精致秀美,抚之则光润如肤,闻之则暗香隽永,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以竹为材料的白茶包装融合竹编技艺,使包装不仅是承载器物的容器还能作为二次利用的工艺品。(如图4 所示)包装盒结构为一体上下盖盒,便于开合。在茶叶包装的基础上打造斜挎包的功能性,符合现在年轻人追求一物多用的价值取向。内部为抽绳设计的西兰卡普编织袋,自然色泽的竹子搭配色彩斑斓的民族纹样,彰显出古韵的意味。

图4 竹艺包装盒

取“竹”为包装材料,挖掘传统竹编工艺潜力,弘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为“唐崖白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包装材料资源,同时还可以为农民增收探索新的致富之路,为助推咸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

3.2 漆之器:竹坯漆器包装设计

咸丰县拥有丰富的“生漆”资源,以“竹”为“胚料”,以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唐崖漆艺基地专家团队为支撑,挖掘传统漆艺潜力,创意开发形式多样的“漆之艺”竹坯漆器包装容器。运用漆材料制作包装盒,内部以天井盖的结构方便茶叶拿取。漆器外部运用民族地区代表性的方格几何纹饰,在把手处以“虎钮錞于”中的虎形象模仿传统宅院门把手,精致又独具意味。作为高档茶包装,漆器艳胜彩霞、触感温润。通过包装的形式传承并延续着漆文化艺术,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如图5 所示)

图5 漆器包装盒

4 结语

民族化包装具有商品性、艺术性、时代性。通过包装形象来体现商品文化,为传达产品信息、展现精神文化提供了一个可视窗口,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积极打造唐崖本土地区独特的白茶品牌形象,用包装这种媒介焕发新的生命力,促使更多人了解唐崖地区,关注唐崖茶,使当地茶文化和地域文化不断地转换与延续。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唐崖白茶包装若想脱颖而出,既要解放思想,凝聚创新思维,又要促使设计师们一同参与到“设计扶贫创意行动”中去大显身手,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恢弘与繁华。用设计“讲好唐崖故事”“展现唐崖恢弘历史”,使“唐崖文化亮起来”。

猜你喜欢
土司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