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6-29 04:48丁若虹赵学平
河北科技图苑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

丁若虹 赵学平

摘要:总分馆建设从兴起至今,因出资建设主体、运行机制不同在国内公共图书馆界形成了多种模式。在借鉴先进經验的基础上,河北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逐步形成了以迁安、石家庄、廊坊、沧州、馆陶等为代表的总分馆建设模式。以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为例,总结其实践经验,提出理顺各方关系、制定长远规划、发挥总馆作用、完善评价体系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23

0 引言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理念和实践源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图书馆的一种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是“1个总馆+N个分馆”结构,按人口比例在整个区域设立N个分馆,分馆隶属于总馆,总馆统一掌握分馆的人员、资金和资源设施,统一安排服务并推出活动,实施专业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具有较强的资源供给与服务能力[1]。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探讨与实践始于21世纪初,十几年来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总分馆模式。如上海“中心图书馆网络”、深圳与东莞“图书馆之城”、佛山“联合图书馆”、杭州“一证通”、苏州图书馆——社区分馆等模式。

河北省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实践起步稍晚,十余年间,各地在总分馆制建设方面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如秦皇岛文化驿站、保定24小时自助图书馆、邢台市馆少儿银行分馆、邯郸区域图书馆联盟、唐山城市书房等,都具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等特点。

1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主流模式按照出资建设主体、运行机制不同分为“多元投入、协同管理”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多级投入、集中管理”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的统一型总分馆模式[2]。随着国家和省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的实施,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成效日益凸显,逐步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代表性并较为成熟的总分馆模式。如迁安模式、石家庄市总分馆制、廊坊“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沧州图书馆“城市书吧”、馆陶乡镇分馆等模式。

1.1 建设模式

1.1.1 迁安模式

2009年,迁安市政府出资在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为村图书室配备电脑、图书报刊和数字信息室,为总分馆建设奠定了基础。2011年,迁安市图书馆依托Interlib系统设立分馆馆藏地,建成总分馆统一业务管理系统。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特色分馆,实现城区图书报刊资源、部门数字资源、人才队伍共建共享、与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3]。其特点符合“多元投入、协同管理”松散型总分馆模式,这种模式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及财政关系,本级政府制定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总馆负责业务与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分馆作为独立建制的图书馆,保持财产和人员的独立性[2]。

1.1.2 石家庄市总分馆模式

2014年,石家庄市图书馆制定《石家庄市图书馆总分馆制章程》,安装并启用Interlib系统,整合专项资金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图书馆硬件服务平台。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对辖区内各市区图书馆的场地、设施、人员等方面进行摸底普查,举办培训、签订协议书,并为各馆提供图书资源和借阅卡[4]。其特点属于“多级投入、集中管理”集约型总分馆模式,这种模式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本级政府参与其中、发布文件并提供部分建设经费。总馆掌握资金使用权和业务管理权,负责全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分编、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分馆负责区域内读者服务工作[2]。

1.1.3 廊坊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2014年起,廊坊图书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推出“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试点分馆建设。该试点以市级中心馆向县、镇、村(社区)图书馆延伸服务为纵轴,以学校、行业图书馆联合服务为横轴,基本实现一目标(便民阅读服务)、两联合(联合采购、联合服务)、三统一(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物流)、四规则(条码规则、编目规则、标识规则、流通规则)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5]。其特点介于松散型和集约型之间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不改变原有各级、各系统图书馆行政、人事和财政关系,由各馆本着开放、共建、互助原则建立的一种联盟[2]。本级政府参与其中、整合规划资源并提供部分建设、运行经费。总馆负责定期培训分馆工作人员,指导分馆管理与服务;分馆所属单位提供服务所需的场地、设备与人员。

1.1.4 沧州图书馆“城市书吧”模式

2015年初,沧州图书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引导并整合社会资源,打造“阅读空间临街、服务功能打包、资源众筹共享、多种业态结合”四位一体的“城市书吧”服务模式。即以沧州馆为中心馆,在市城区干道临街位置、商业中心、大型居住区附近及交通便利的城郊接合部建成若干“遇书房”城市书吧(分馆)、数字知识驿站和阅读微空间,免费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数字资源阅读、公益讲座、主题沙龙、文化展览等基本文化服务。同时依托汽车流动图书馆,形成15分钟图书馆阅读与旅游服务生态圈。其中,政府设专项资金用于“城市书吧”购置自助借还机、阅读屏、检索机、书架、阅览桌椅及书刊文献,支付租金等。中心馆负责制定建设规划与设计,确保装修风格、门楣标识一致性,并负责统一配送图书与人员培训等工作;社会机构、团体等提供相应场地及服务[6]。其特点属于“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统一型总分馆模式,这种模式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总、分馆同属一个建设主体,由本级政府统筹投入。分馆是总馆的一个派出机构,人财物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采购和调配,其运行成本、资源配置、所有权全部归属总馆,分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2]。

1.1.5 馆陶:乡镇分馆模式

2016年,随着《馆陶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出台,本级政府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20年,馆陶县图书馆正式启动总分馆建设工作,配备图书2 000册/馆以及书架、阅览桌椅、电脑等设施设备,制作和悬挂开放时间牌匾、制度牌等统一标识。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已在馆陶镇、寿山寺乡、房寨镇、王桥乡、魏僧寨镇、路桥乡、柴堡镇、南徐村乡8个乡镇设立分馆。其特点兼具集约型与统一型特点: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及人事、财政关系,本级政府主导发布文件并提供专项建设经费。总馆负责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采购、分编、加工,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2];分馆依托新媒体技术,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与数字资源共享共建。

1.2 服务效果

总分馆制使城乡图书馆布局更加合理,通过协同或集中采购、联合编目的方式,避免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建立地区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使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效益[2]。石家庄市图书馆在建成总分馆制后,分批为辖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为分馆配备40万册图书,印发10万张借阅卡,有效帮助各分馆解决了图书陈旧、资源短缺、数字化水平落后、文献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读者借阅人次、借阅量大幅度提升,辐射带动了基层图书室建设与公益讲座、展览开展。廊坊市图书馆的“天天读——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已建成29个分馆,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图书流动服务车,并辅以门户网站、手机移动图书馆、短信、微信等数字服务于一体,整合书目数据152万条。沧州市图书馆建成城市分馆和书吧14座、知识驿站6个、各种形式的阅读微空间80余个,与中心馆年接待读者180余万人次,2019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典型案例》。馆陶县读者通过关注馆陶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图书馆服务,实现在线预约、借还图书。迁安图书馆绕过体制框架的制约,打通图书馆数字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人人手机可阅读,台台电脑能品书”的目标,有效地解决了村(社区)图书室建设主体悬空、乡镇图书馆建设能力薄弱等问题[3]。

2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经验与特点

2.1 完善顶层设计

总分馆建设的实践证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体制改革,而改革需要制度的支持,因而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加以推进成为必然[7]。一是国家和地方层面已建立起符合总分馆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政府的主体建设责任,压实了总馆、分馆的管理权和工作职责,从而在组织体系、人员管理、机构设置、设施资源、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既适合总分馆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省情、市情的总分馆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纳入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体系。如廊坊图书馆在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中,以“示范区”建设契机,将“流动图书车工程”等项目纳入总分馆建设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群众借书难、看书难问题,进一步推动全市的文化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2.2 健全运行机制

在文化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总分馆体系的运行机制。在运行机制中,沧州市图书馆基本实现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石家庄市图书馆负责免费提供管理软件,并负责安装、维护技术工作;提供部分纸本文献、全部数字资源和与本馆相同的借书卡;提供分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提供输出本馆文献采选信息和文献传递流通等;实行动态化管理,对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益比较显著的分馆,加大新书配送力度,反之,则取消分馆资格。

2.3 因地制宜

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总分馆模式是总分馆制建设成功的保障。鉴于总分馆制建设要与本地现行财政、行政体制适应与衔接,公共图书馆根据本地区总分馆体系的状况、地域特征、人口状况等因素,设计规划与当地情况相适应的资源共享模式,制定由总馆统一管理或参与管理各分馆人、财、物的方法和途径[8]。如针对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沧州市图书馆通过总分馆的通借通还来满足读者需求,而廊坊图书馆则通过流动图书车和便捷的手机移动图书馆来实现。

3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3.1 理顺各方关系

一是在政府主导下理顺总分馆间行政隶属、人事及财政关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总分馆制的主导力量和责任主体,并在总分馆制规划、建设、组织和推进方面发挥统筹作用;明确总馆在区域内对各分馆的文献资源、经费、人员、业务的管理权限,尤其是总馆与分馆之间、分馆与分馆之间的业务指导和资源调配关系。二是理顺财政经费投入关系。各级财政应按比例持续对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给予经费投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保障能力较弱的基层,建议采取建设和管理责任主体上移、配以经费转移支付等方式[9]。三是理顺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的关系。按照鼓励、支持、引入、动员等途径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總分馆制建设。四是理顺建设方与考核评价方的关系。借鉴国内外经验,一般可由行业学会、第三方咨询机构等专业机构对总分馆建设成效及读者满意度进行评估与调查,并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

3.2 制定长远规划

中长期规划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保证和目标,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实施总分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如《上海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出台,为全面推进浦东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10]。因此,应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持续发展纳入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体系,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总分馆建设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包括明确总分馆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功能定位、步骤举措,清晰规划分馆设施、布局和服务半径等。

3.3 发挥总馆作用

目前,我国各地区己实行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都是以一个层次级别较高、资源较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为总馆,以区域内与其在某些方面业务相关、规模相对较小的图书馆为分馆,总分馆之间在资源、技术、服务、人才等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建立区域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2]。这种情况下,需要总馆有很好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如上海城市中心图书馆模式中,分馆横跨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三大系统,其在管理系统、分编工作以及文献调配等方面承担大量高效的协调任务[11]。再如,苏州模式中分馆的员工由总馆聘用,其培训、考评、福利等都需要总馆来协调[12]。同时,在总分馆体系推进过程中,总馆承担选择并建设试点的任务,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加快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如石家庄市图书馆首先在灵寿、井陉、新乐、晋州、元氏、无极、新华区、矿区等建成8个试点分馆,而后逐步扩大范围,增加布点。浦东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文化机构“先行先试”为准则,开展机构整合、人员交流、管理创新、制度建设等工作,进行总分馆制的实验田建设[10]。

3.4 完善评价体系

目前,一些地区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考评指标体系,如广东省馆制定的“中心馆——总分馆”体系(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县〈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为分馆、村〈社区〉为服务点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中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再如,四川省馆制定的总分馆制建设的各种标准和细则,通过印发考核办法、考核细则等途径,规定了考核范围、原则、依据、指标、程序、等级、结果、时间和附则等。这些评价体系将县级总分馆制建设作为县级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子项目,有利于保持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的一致性。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借鉴、推广先进省份经验,加以修改、完善,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均等化、高效能的重要途径。为此,公共图书馆应正确把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总体原则要求,在政府主导下,理顺各方关系,积极发挥中枢和纽带作用,科学规划布局,稳步推进实施,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有效整合区域内文献信息资源,统筹人力资源的建设、配置、培训,实现各种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效能最大化。同时把是否提高基层群众阅读兴趣和服务效能纳入检验总分馆制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体系[13],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冀宏,王自洋.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高度效能化发展:制度与业务设计的双驱动[J].图书馆,2020(9):28-34.

[2]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33(5):4-15.

[3]曹天龙.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探讨——以迁安市图书馆为例[J].山西科技,2016,31(6):80-82

[4]董英明,王大伟,赵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以石家庄市图书馆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6(21):138-139.

[5]骆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9(13):115,117.

[6]沧州市图书馆.忠于使命筑辉煌,播洒书香润狮城——沧州图书馆新馆开馆五年啦[EB/OL].[2020-12-15].http://www.czlib.com.cn/contents/300/3396.htm l.20180706.

[7]王欢.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总分馆体系发展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1):43-46.

[8]金武刚.论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十大要点——兼及《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解析[J].图书馆建设,2017(5):4-11.

[9]马岩,郑建明.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模式、特色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42-45.

[10]张金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浦东模式”的启示[J].图书馆学刊,2019,41(12):67-71.

[11]马俊.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上海模式”建设研究[J].圖书馆学刊,2018,40(4):101-104.

[12]许晓霞.“苏州模式”的演进及价值再挖掘——写在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十周年之际[J].国家国书馆学刊,2015(3):16-23.

[13]郑凤岗.推进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S1):5-10.

作者简介:丁若虹(1967-),女,河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赵学平(1964-),女,河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20-10-14 责任编辑:张长安)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