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园林的理水方法探析

2021-07-01 13:50李若楠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水景水渠轴线

李若楠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自古以来,河流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明古国大多依水而建。水也是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理水指的是处理水、设计水的方式,包括水源处理、排水调蓄、营造水景等[1]。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又有私家园林的曲折迂回[2]。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效仿西方的理水技法,但由于我国对西方园林理水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建设过程中有照搬照抄之嫌,不能体现西方园林的水景特色。因此,深入研究西方近代园林的理水方法,理解其设计思想,对今后的水景设计大有裨益。

2 西方近代园林理水发展历程

西方近代史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18世纪60、7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业向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结束,近代时期也随之落下帷幕。因此,本文将以“1640~1917年”这一段时间作为“西方近代园林”的时间界限,对其理水方法进行研究。

“所谓理水,就是运用自然或者人工的手法,利用水的特性,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用水造景的方法。使人们能够在水的运动过程中欣赏其动态的造型美、平衡的静态美和流动的声乐美[3]。”西方理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古埃及人每年将尼罗河泛滥的洪水引蓄在水库中,用来灌溉农田,并在庭园中开凿水渠养鱼和水鸟,这是水最初在园林中的应用,以功能性而非观赏性为建造目的。同时期的还有古巴比伦园林,除了在猎苑中建造水渠和水池饲养动物外,还将水引入圣苑建造水景进行祭祀[4]。据《荷马史诗》记载,公元前10世纪,古希腊宫苑中有两座喷泉位于庭园中,是最早见于历史记载中的喷泉。其后的波斯园林理水方法则比较多样,贮水池、水渠、喷泉被广泛运用[3]。公元8世纪,意大利成为希腊的殖民地,园林风格受希腊的影响,水景多以水池和喷泉的形式出现,喷泉的样式繁多,出现了罗马式、哥特式等[5]。后来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主要园林作品是美第奇家族的庄园,理水方式包括水剧场、水风琴、瀑布等。进入巴洛克时期,还出现了惊愕喷泉等。勒·诺特尔的出现将巴洛克风格在法国发扬光大,在意大利理水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法国的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进行创新,广泛运用运河和水渠[6]。法国园林发展到后期,英国园林趁势而上,在意大利和法国园林的基础上还学习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技法,自然式水景在这一时期开始运用。

3 西方近代园林理水类型

西方近代园林的水景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喷泉、瀑布、水池、水渠等。水体面积可大可小,形式以规则式为主,也有自然式水景。按照水体的流动性可以将理水类型归结为动态水景和静态水景两大类。

3.1 动态水景

喷泉在西方近代园林的动态水景中是运用最广泛的[7]。要先将水引入园中,并建造形态各异的水池,水池多为规则的几何形。比如勒·诺特尔设计的丟勒里宫苑(Tuileries)的喷泉池分别为圆形和八边形。喷泉多以雕刻后的石材作为边沿,然后将喷泉与雕塑相结合,置于平静的水池上[8]。喷泉多位于庭院或宫苑的中心位置或是主要轴线上,用来突显主体建筑和雕塑或强调轴线,比如沃-勒-维贡特庄园(Vaux-le-Vicomte)第二台地中轴两侧整齐排布的小型喷泉。

瀑布是西方近代园林中比较特别的水景形式,在高差较大的地方可以形成,有叠瀑、巨瀑、壁泉等多种形式,多见于意大利园林和英国园林中,原因是意大利的台地特征使其园林多建于山坡,能够形成奔泻的瀑布。英国自由式园林中的瀑布不同于意大利园林中气势宏大的巨瀑或者精美优雅的叠瀑,而是就地取材,造型简洁,追求师法自然。如查兹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中的瀑布,周围是草坪和乔灌木,与瀑布相融合(图1)。

图1 查兹沃斯庄园中的瀑布(图片来源:网络)

跌水与瀑布形式类似,但规模较小,适合建于坡度较缓的场地,发展到后期变为水阶梯。如加尔佐尼庄园(Villa Garazoni,Collodi)的带状跌水瀑布,位于主轴线上,轴线末端是代表罗马的“法玛”雕塑,水阶梯的两侧是甬道,水从上方层层跌落,丰富了景观的趣味性,突出了雕像的主体地位。

水剧场是将喷泉、瀑布和水池结合到一起利用水力表现各种戏剧性效果的理水方法,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园林中。多以精美的壁龛为背景,主景是整齐排列的喷泉,配以瀑布营造宏大的气势,通过特殊装置发出风雨声等,打造出一场视听盛宴[3]。如伊索拉贝拉庄园(Villa Isola Bella)中的巴洛克水剧场,以三层弧形的壁龛作为挡墙,最上面耸立着骑士像,两侧是横卧的河神雕塑,颇为壮观(图2)[5]。

图2 伊索拉贝拉庄园水剧场(图片来源:网络)

3.2 静态水景

水池是静态水景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在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园林中经常出现。水池的规模可大可小,形状多为几何形,以方形为主,也有圆形、椭圆形等,驳岸多以光滑的石材砌筑[8]。如凡尔赛宫苑(Versailles)宫殿前后的水池,因水体面积较大,宛若一面明镜,映衬着周边的景物,显得神秘而优雅(图3)。

图3 凡尔赛宫苑中的水池(图片来源:网络)

湖泊也是静态水景的一种重要类型。一般面积较大,形式有规则式和自然式,如海德公园(Hyde park)中比较主要的水体就是“圆湖”,形状为椭圆形,水体驳岸以软质驳岸为主,坡度较缓,水边多种植芦苇、白屈菜等水生植物。也有自然式的湖泊,如霍华德城堡庄园(Howard Castle)中的湖泊,面积较大且形式不规则,岸边种植水生植物等。

运河也是静态水景的一种重要形式,呈带状,从外部引水且规模较大。在法国园林和英国园林中常出现。如勒·诺特尔设计的尚蒂依庄园(Chantilly),从“农奈特”河流中引水,在北部形成一条横向的大运河,在东侧以六边形水池结合圆形水池收尾,形成一个巨型镜面,气势宏伟壮观[5]。勒·诺特尔设计的索园(Sceaux)中也设计了运河,将河水引入低洼的沼泽地形成运河,作为南北向的轴线,运河的中部还有圆形水池,形成视觉焦点。

水渠最早出现于穆斯林园林中,与运河相比规模较小,通过水渠将水引入园中,同时水渠也常作为轴线。如在布伦海姆庄园(Blenheim)中,就利用蜿蜒的水渠从外部引水形成自然式的湖泊。在索园中,水池横向延伸出的水渠还构成了整个庄园横向的次要轴线。

4 西方近代园林理水方法

4.1 水的源头

如何寻找水源并引水入园是理水的首要问题。正如德·罗姆尔所说,“要排出沼泽地的水,建筑师需要用自己的想象力,既要把水排出,又要将水派上其他用场[3]。”在山地建造园林时,可以借助地形高差形成的势能为引水提供动力[7]。而在平原建造园林时,则需用其他方法引水,多借助水渠或运河引水,之后将水存于水池之中营造水景。还有一些比较巧妙的技法,如英国的肯辛顿花园(Kensington Garden),通过将“威斯布恩”河流截流,形成“蛇形水湖泊”[9]。

4.2 水的形态

西方园林的地貌特征以平原为主,水网密度较小,主要通过修建水渠灌溉农田,整齐的农田和线性的水渠形成规则式的肌理,这也影响着园林的构图[7]。在早期的近代园林中,水景都以规则式为主,水和岸边的界线分明且水体与其他要素的形态相呼应,使得整体构图和谐统一[10]。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Versailles),整体采取规则式设计,且沿主轴线呈均衡对称,其中凡尔赛大运河位于主轴线上,呈十字形,运河中水池的形状由北至南依次为椭圆形、圆形、八边形,均为规则的几何图形,还有多条放射状道路交汇于运河末端的水池,强调了水景的中心地位,烘托了君权至上的氛围[11]。

在近代后期园林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自由式的水景,如吉拉尔丹侯爵建造的埃尔姆农维尔园(Parc d’Ermenonville),从罗奈特河流引水在园中形成自然式河流[5]。还有英国斯陀园(Stowe)中的水景,原是按照规则式设计的,后由布朗接手设计,八角形的水池变为近似方形,最后演变为自然式湖泊。

4.3 水的布局

在进行水景布局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与地形结合。在意大利的台地园中,由于地形变化丰富,每一阶段的水景都以不同形式出现,且以跌水、瀑布等动态水景为主,使得园林气质活泼灵动。而在法国园林中,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多设计大面积的水体,水面平静深远,显得静谧而高雅[12]。

第二个问题是水景与轴线的关系。西方近代园林中,水景多位于轴线上,主要水景还位于全园的构图中心,统领全园[13]。以凡尔赛宫苑(Versailles)为例,其整体布局以建筑为中心形成主轴线[14]。大运河及分支的两条水渠构成十字形,位于主轴线上,具有极强的导向性[15]。拉通娜泉池、阿波罗泉池、水花坛等主要水景都位于主轴线上,还有一些雕塑喷泉位于轴线的交点(图4)。水景在布局时,还考虑到近大远小的视觉特点,近处水景体量较小,远处运河体量较大,削弱了透视带来的视觉差异[16]。还有墨尔本庄园(Melbourne Garden)中的水景基本都位于主要轴线上(图5)。

图4 凡尔赛宫苑轴线分析(图片来源:《西方园林史》)

图5 墨尔本庄园轴线分析(图片来源:《西方园林史》)

4.4 水与其他要素的结合

在西方近代园林中,常将水与雕塑、桥等结合,其中雕塑最常出现,多与喷泉结合。如凡尔赛宫苑中的喷泉设计,也是雕塑与喷泉结合的典范,拉托娜泉池以主体雕塑拉托娜命名,雕塑位于水池顶端,造型是拉托娜和她的儿女,下面还有村民、青蛙等雕塑膜拜着拉托娜,水流从雕塑口中涌出,落入泉池,十分壮观。可以说雕塑就是水景的灵魂,使原本单调的水体富有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也赋予其美好的象征意义。

水景与植物结合也是重要的理水方法。如英国的邱园(Kew),也被称为“皇家植物园”,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棕榈温室是其中的主要景点,温室东边有一处水池,岸边种植着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从园路一直延伸到水中,难以看出明显的岸线,具有自然意趣[17]。还有网贝里亚庄园(Villa Gamberaia,Settignano)中的花坛围绕矩形水池进行布置,点缀种植柠檬树,水体与植物相互交融,形成了宁静的空间氛围。

5 西方近代园林理水特点

5.1 意大利近代园林理水方法

意大利夏季比较炎热,经常在园中搭建凉棚等降温,并通过理水增湿增加其舒适性[3]。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园林多建于山上,为了减少土方转移的工作量,造园家创造出了台地园这一园林类型[18]。动态水景便成为意大利水景的主要类型,流动的水体给园林带来了动感和生机。在布局时追求均衡对称式布局,水景沿轴线分布。主要类型是喷泉,借助水渠或管道从上往下引水,利用水压产生喷泉[19]。喷泉的样式和色彩都非常丰富,常与雕塑进行结合,可以说喷泉就是意大利园林的象征,到了巴洛克时期还出现了惊奇喷泉等。除此之外瀑布、跌水这类动态水景也经常出现。

5.2 法国近代园林理水方法

法国园林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意大利园林的造园手法,相较于意大利园林的对称布局,法国园林更加强调园林的统一性。法国园林多建于平坦地区,且规模较大,为了与之相适应,园林中水体的面积也较大。以静态水景为主,水池成了水景的主要类型,此时的喷泉在制作上与意大利相比更加精美,且体量较大,多以喷泉组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喷泉的气势。水渠和运河在法国园林中也经常出现,且规模也较大,形成宽广的水镜面,周边的建筑植物倒映其中,虚实结合,丰富景观层次。在整体的布局上,多以建筑为统领,控制全园的轴线,水景位于主轴线上,尤其是轴线的交点处。水景形式多采用规则式,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20]。规整对称,气势宏大是法国园林理水的主要特点[19]。

5.3 英国近代园林理水方法

英国园林的发展历史较为复杂,受到中国和西方的影响,从规则式转化为自由式风景园林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英国地势平缓,动态水景较少,多采用天然水体,以河流和湖泊居多,且面积较大,宁静深远的湖面产生镜面般的水景效果。在水体的形态上多采用柔和的曲线,宁曲勿直。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以缓坡入水,使得岸线消隐于环境中,营造自然野趣[21]。除了大面积的湖泊,英国园林理水中还出现了蜿蜒的溪流,增加了园林的灵动之美。动态水景主要是喷泉和瀑布,在比较醒目的位置会采用几何式的喷泉作为装饰,瀑布形式不同于意大利精美绝伦或是和法国的声势浩大,而是用自然石材加以修筑,使其融入自然环境,强调意境的表达[22]。总的来讲,英国近代园林理水的特点主要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6 结语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研究西方近代园林中的典型水景可以发现西方园林理水在近代主要分为3个阶段,并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为代表形成了3种不同风格的理水方法,同时这3种风格的理水方法之间有继承也有创新,但都与时代背景和国家的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在现代园林的理水中,既要借鉴国内外的理水方法,又不能因循守旧、盲目抄袭。应该充分研究西方园林水景设计的背景和出发点,在形式上以既往的实例为范本,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将传统理水手法的灵魂注入现代园林中,让过去与未来互相成就。

猜你喜欢
水景水渠轴线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我的乐园
圆柱体轴线直线度误差的评定及其可视化研究
最重的工作
疏松载流螺线管轴线上磁场的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