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背后的传统文化及教育意义

2021-07-03 11:12苏玉成
物理通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重器神舟嫦娥

高 原 苏玉成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089)

1 引言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国重器层出不穷,而这些大国重器都拥有一个诗意而又浪漫的名字.这些诗意的名字皆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阐释这些诗意的大国重器名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学校的德育也会有些许帮助.

大国重器是指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和航海事业发展迅速,重大科技创新的大国重器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以欣欣向荣之势飞速发展.比如,它们有上九天揽月的“嫦娥”探月工程,下五洋勘探的“蛟龙”载人潜艇,地月之间传信的“鹊桥”中继星,安全系数极高的“墨子”量子卫星.这些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样命名体现了大国重器命名的一个原则:“要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特色.”[2]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小学德育要求教育要立德树人.中小学教学中学科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学科教育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而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4].学校德育以学科教学为主要阵地,学科教学融合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育,在传统文化中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最新科技发展结合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是一项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科学素养发展和品德发展一举三得的举措.中国航天的命名要反映一定的中国传统特色[2].在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5].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大国重器名字的联系,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和最新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既能了解国家最新的科技发展又能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民族自信心,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2 大国重器名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及创新成果

阐释大国重器名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并把大国重器背后的传统文化和其本身所包含的科技创新成果相结合,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科技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

2.1 宇宙飞船之“神舟”

宇宙飞船是一种运输航天员、货物往返太空的航天器,我国的宇宙飞船为“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图1为“神舟五号”发射瞬间的照片[6].

图1 “神舟五号”发射瞬间

我国的宇宙飞船为什么会取“神舟”这样一个名字呢?“神舟”这个名字在读音上与“神州”相同,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称中国为“神州”,中国这片土地也有“神州大地”的称号. “神舟”与“神州”谐音,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希望飞天的梦想,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中华民族迎来了民族的伟大复兴.“神舟”同时也使用了汉语中形容高超、奇妙的字词,表明这是一艘神圣的船,神奇的船,13亿神州的船[2].

神舟系列飞船除了拥有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名字,还代表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比如,神舟一号、神舟二号是无人飞船,虽然无人,但却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开端.神舟五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它搭载杨利伟遨游太空并顺利返回地球,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自主地进入太空的国家,那是中国人真正飞天梦的实现,是中国航天事业上的里程碑.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天宫一号”是一个空间实验室.图2为“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6].

图2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词源于何处?“天宫”来自《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天宫”既是中国人民心目中向往的“天上的宫殿”,宏伟壮丽,也是太空实验室的意思.“神舟”与“天宫”联系起来充满浪漫的气息,反映中华民族的飞天的美好梦想.相信不久后“神舟”“天舟”系列飞船将带领中国人民飞向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空间站.

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在51280份标本中,51043份标本为HBsAg阴性,25份标本为单试剂阳性,212份标本为双试剂阳性。

2.2 “嫦娥”系列探月工程之嫦娥奔月

李白曾诗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古代劳动人民九天揽月的梦想在新中国得到了实现.“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带领我们登上月球,开启我们探索月球的新程.图3为“嫦娥一号”[7].

图3 嫦娥一号

嫦娥探月工程的“嫦娥”来自中国古代道家经典名著《淮南子》,其最早记载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之妻嫦娥窃之奔于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这句话意为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老药,他的妻子偷吃了不老药,奔向月亮,化身成为月亮上的蟾蜍.这段神话故事描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获得飞行的能力,奔向人们心目中美好的月亮.这就是嫦娥奔月的由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由众多卫星和探测器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三号的巡视器又叫“玉兔”月球车.图4为“玉兔号”月球车[7].

图4 “玉兔号”月球车

“玉兔”是神话故事中与嫦娥朝夕相处的小仙兔,诗人李白的诗词中有这样一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嫦娥玉兔相依为伴,玉兔这样一个温柔、平和的形象与我国和平探月相符合,同时玉兔敏捷、灵活的特点与月球车的性能相符.这样就把“嫦娥”和“玉兔”联系在一起,让探月工程变得神秘而又令人向往.

除此之外,嫦娥四号中继星也有一个诗意的名字“鹊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在每年的七夕可以通过喜鹊搭成的桥相见,鹊桥在牛郎织女之间起到关键的连接作用.而嫦娥四号中继星在地球与月球之间也是起到信号连接的作用,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信息传输,“鹊桥”之名当之无愧.

将探月工程和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给探月工程赋予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仅实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飞天梦,更显示出民族的复兴,国家富强.

2.3 充满诗意的大国重器名字

除了“神舟”“嫦娥”外,许多大国重器都拥有相似的浪漫而又诗意的名字.载人潜水艇是深水作业的潜水装置,其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蛟龙”号载人潜水艇是我国航深海领域大国重器的代表之一.图5为“蛟龙号”潜水艇[8].

图5 “蛟龙号”潜水艇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科学家将量子纠缠应用在通讯领域可以极大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我国利用此原理制造出世界领先水平的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图6为“墨子号”量子卫星[9].

图6 “墨子号”量子卫星

为什么给量子卫星赋予一个中国古代的历史名人的名字呢?墨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科学家.在《墨经》最早记载了关于力学、光学的知识,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现象对光沿直线传播进行科学解释.之所以以“墨子”这位古代先贤的名字为卫星命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自信与敬意[10].还有一方面的意义是赋予团队,以墨子的科学匠人精神打造世界上首颗量子卫星[10].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探索转向了地球的近邻火星,火星探测器“天问号”应运而生.图7为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号”[11].

图7 火星探测器“天问号”

“天问”一词来自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诗人屈原所著的《天问》一诗中,所蕴含的正是中华民族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这与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前途还很遥远,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去追求真理是相一致的.“天问”不仅仅是追求真理,还有向宇宙寻求真理的含义.

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2020年11月在成都召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进入世界服务新时代.图8为北斗卫星系统示意图[12].

图8 “北斗”卫星系统示意图

为什么中国的卫星系统要以“北斗”为名?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被赋予了司南功能,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中国人对北斗有着熟悉而亲切的认知[13].如今,仰望星空,由数十颗人造卫星组成的新的北斗“星座”更加璀璨[13].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卫星站在面向世界的新起点.此外还有火星探测器“萤火”、通讯卫星“烽火”、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等诸多大国重器.

3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大国重器不仅在名字上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也与高中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物理·必修2模块就有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卫星发射的知识,前面所列的这些大国重器都是在必修2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大国重器背后的传统文化应用在课堂上.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给高中生做一个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专题介绍.将万有引力定律与我国航天事业联系起来,同时可以将我国航天大国重器这些具有浪漫色彩的名字背后的含义向学生们介绍,联系我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我国先进技术和传统文化的认识,真正做到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几个教学建议.

(1)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课本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将生活中这些创新技术作为课本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物理知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2)物理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学科渗透和学生全面发展.物理课堂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会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还会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还会促进跨学科渗透,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国家高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了解国家高新技术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的发展,将国家先进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还会增进学生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国民的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欢
重器神舟嫦娥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大国重器——港珠澳大桥
国之重器
神舟十一号与
赞“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