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2021-07-05 00:36蔡明佳周玲杨洪梅文娟
长江蔬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平菇香菇食用菌

蔡明佳 周玲 杨洪 梅文娟

导读:梳理了当前麻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举措。

三河口镇香菇212

棚栽平菇小黑平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堪称“植物肉”。随着城乡居民“一荤、一素、一菇”的膳食结构快速流行,国内外市场对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品需求越来越大,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近几年,麻城市借招商引资和扶贫政策东风,打破长期发展乏力的状态,食用菌产业突出重围,乘势而上,让脱贫后的广大农村顺势接轨“乡村振兴”之路。

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类和品种

麻城市食用菌主要种类为香菇、平菇、黑木耳、草菇、大球盖菇、茯苓,其次为近几年陆续引进的灰树花、羊肚菌、茶树菇、灵芝、松茸等珍稀名优菌类。其中,香菇主要品种有森源系列、久香系列、雨花2号、212、906、秋1、秋4等;平菇品种众多,有大丰425、特抗650、615、小黑平、优选4号、苏引6号等;黑木耳主要品种有大别山木耳、鲁黑1号;灰树花主要品种有迁西一号。全市生产用种以引进为主,常年栽培品种多达20个,良种使用及熟性搭配不断优化。

1.2 规模和布局

当前全市食用菌栽培以香菇、平菇为主。初步统计,202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350万棒(筒),干鲜品产量5700 t,产值4800万元。其中,香菇180万棒,干、鲜品产量共2700 t,产值2650万元;平菇150万筒,鲜品产量2960 t,产值2040万元;灰树花、木耳、草菇等菌类干、鲜品产量40 t,产值110万元。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香菇发展初具规模,主要分布于麻东三河口、木子店、张家畈、龟山、黄土岗5镇,年产100万棒级以上的企业2个、10万~100万棒级的合作社7个。年产平菇0.2万~5.0万筒级种植户80余户,以家庭生产为主,多在城关镇郊,难成规模。其他菌类零星分布于全市各乡镇,效益不明显。全市食用菌产业规模发展稳步推进,龙头企业湖北千菌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三河口镇千菌谷食用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千菌谷基地),规划总建设面积约67 hm2,现已投资2000万元建成400个香菇规模化种植大棚、45个养菌棚、4台流水线作业制菌机、30间烘烤房、2间冻库等配套设施,努力打造集种植、生产、研发、出口、旅游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化基地;木子店镇湖北金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金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技术团队,建设现代化香菇、平菇、灰树花、毛木耳(大别山木耳)、灵芝、茯苓综合生产基地100 hm2,辐射带动了周围300余户贫困户开展产业脱贫与致富。

1.3 模式和技术

全市食用菌有2种经营方式:一是传统农户生产模式,即家庭农场,以平菇居多;二是公司+农户复合经营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主要为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所用,为当下主流,发展快速。平菇等草腐菌培养料由单一棉籽壳改为木屑、玉米芯、稻草等作物秸秆多原料配比,栽培模式由人工床栽提升到基质袋料立体栽培。21世纪初麻城香菇、木耳等木腐菌从浙江庆元引进袋料栽培技术,由露地冷床栽培发展到竹木架荫棚栽培、钢架塑料大棚栽培、混合钢架工厂化栽培,设备不断更新进步。从生产原料制备和消毒灭菌,到接种、养菌、出菇等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病虫为害大大减少,产品质量、产量逐步提高。

1.4 加工和市场

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三河口镇千菌谷香菇主攻出口,实行品牌化“搭车”(随州食用菌出口企业)销售;利用废弃菇柄和次品菇开发菇酱(含香菇酱油)、香菇饼干,推出各种旅游休闲产品;与周围20多个市场主体合作建设香菇生态农庄,拓展旅游休闲产业;回收菇渣作消杀燃料,促进原料循环利用减污增效。湖北金顶定位域内及周围武汉、九江、合肥、南京大市场,联姻华中农业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开展食用菌订单生产,同时利用技术优势积极选育良种,菇渣再利用,变废为宝,开发有机肥,力促产业链延伸,增加效益。

2 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规模小,种植单一

目前麻城市食用菌栽培以香菇为主,占60%左右,平菇有一定的规模,灰树花、草菇、木耳、茶树菇、羊肚菌、灵芝、松茸等菌类产量低,银耳基本绝迹。2020年三河口千菌谷基地生产香菇110万棒,规模最大,其他为0.2万~5.0万棒(筒)分散种植户,整体效益不明显。

2.2 设施简陋,机械化程度低

除三河口千菌谷基地和木子店湖北金顶食用菌生产中使用专业机械和设备外,其他中小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实力有限,仅有少量碎拌料、装袋机械,多以竹木凉棚、茅草棚、简易大棚生产,手工操作为主,防灾能力差,病害重,产能低,劳动强度大。

2.3 标准化栽培及管理水平不高

家庭农场及小微合作社栽培分散,生产环境和条件不一;技术标准难以统一和实施,且不规范;技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2.4 质量意识差,效益不稳定

近几年受扶贫政策驱动,产业实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加入的产业工人居多,但对产业认识不深,技术掌握不熟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自主品牌且意识不强,生产效益时好时坏,产业在新洲、金寨等食用菌生产强劲地区中“夹缝”生存。

2.5 加工能力弱,产业化发展滞后

长久以来全市食用菌生产以鲜品为主,少量干品木耳、香菇作为补充,种类较单一,几乎没有增值的附加产品,市场狭窄,风险高;良种依赖域外引进,本土品种历史悠久,但因技术力量弱无法提纯复壮;原料、废菇渣浪费大,污染重;生产期短,带来设备设施闲置率高。产业化浪潮下催生的多业态仅在少数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中初始萌动,食用菌全面产业化仍处在初级摸索与开发阶段。

3 食用菌产业发展必要性与优势

3.1 是农民脱贫致富和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生产中,食用菌生产是一项短、平、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生产成本低,产出比例高,适于千家万户。如三河口镇香菇生产基地,单家贫困户(2人)户均菌棒1万棒(从千菌谷公司购得),成本5元/棒,4个月后纯收入5万元,不但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促进了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和农业增收,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2 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生产实践证明,食用菌产业可有效利用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秆、枝屑、粪便等垃圾,变废为宝,堪称大农业的“垃圾处理场”,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的典范。食用菌产业的加入,形成了一个多物种共生、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级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生态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

3.3 生产优势

麻城市位于鄂东大别山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均气温13.0~16.1℃,年降水量1111.2~1688.7 mm,年均日照时数2153 h,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境内70%为山地丘陵,林地188400 hm2,栎树等阔叶林资源富足。麻城是农业大市,棉花、玉米、花生、水稻秸秆和畜牧粪便等废弃物量大,各种菌类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三河口、木子店、龟山、盐田河等山区小气候独特(酷暑时节气温比平原低3~8℃),食用菌可四季生产、周年上市,产品质量上乘,深受客户好评。全市农村劳动人口22万余人,劳动力充足。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闲置了大量的工厂场房、校舍、畜禽房屋,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场所。

3.4 市场优势

一是区位交通优越。作为鄂豫晥三省交界处,106国道贯穿全境,“四条高速(大广、沪蓉高速、麻竹、麻阳)三条铁路(京九、沪汉蓉、汉麻)”在此连接,拥有京九铁路和沪汉蓉快速铁路2个二级火车站,是武汉城市圈规划的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物流业发达。二是本地需求大。麻城生产的香菇、木耳已牢固扎根武汉、九江、合肥、南京、信阳等周边大市场,区域内城乡人口密集,食用菌消费量大,常年供不应求。三是“搭船出海”。省内随州食用菌出口企业在麻城建有生产基地和收购点,需求广且量大,销路稳定,效益可观。

4 食用菌产业发展举措

4.1 科学规划,多元化适度规模发展

提高广大农户生产积极性。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化生产布局,扶持湖北千菌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晓光菌业“公司+基地”和“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稳步发展;扶持湖北金顶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优势,建好现代标准化生产基地,立足种质资源培育、新产品开发、规模标准化生产,建成现代科技龙头企业;激励广大中小合作社(家庭农场)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特色食用菌生产,建立利益相关的联合机制,抱团经营,共同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鼓励百花齐放,做大做强香菇、灰树花、大别山毛木耳产业的同时,大力促进食用菌栽培种类多元化发展。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产能

制订并用活各类强农惠农政策,整合相关产业发展项目,招商引资广纳社会工商资本,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改造简易竹(木)架大棚,搭建标准大棚(或厂房),配齐粉碎、搅拌、装筒、智能温(湿)控、冷链运输等机械设备,完善各类配套设施,提升基地防灾抗灾能力,稳步提高和确保产能。

4.3 强化科技服务,推行标准化生产

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市、镇(乡)、社区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为食用菌生产与营销提供强有力支撑;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等院校专业技术力量,加强一线生产者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科技素质,培育有文化、爱产业、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人才;加强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及时解决一线生产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与专业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开展品种、技术、工艺、模式的创新试验与示范;制订各类食用菌栽培技术规范,大力推广食用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模式、各类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等,优先在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市开展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4.4 强化质量意识,打造精品名牌

麻城食用菌必须着眼长远发展,创树本地食用菌品牌,实行生产、加工、流通统一标准和规范,严格实施质量管理5项制度(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产品准出、质量追溯),进行绿色化生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强化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通过精细管理,为麻城食用菌厚积丰富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锻造特色精品名牌,始终用品牌战略引领产业发展。

4.5 延长产业链,发展多业态经济

一是开展香菇和大别山毛木耳等优势种类的提纯复壮,培育良种。二是积极推动高附加值新产品的开发,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强化食品、保健品、滋补品、调味品、休闲食品、小菜、辅助疗品、药品等,规避因单一干鲜产品带来的市场风险,延长价值链。三是开展食用菌废渣合理利用,开发有机肥料。四是沿市内杏龟线、红色旅游线路,结合杜鹃花游、红色革命景点游、菊花游、乡村游等,兴办观光休闲、美食康养、种植体验等多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平菇香菇食用菌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香菇接种三招
平菇种植记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