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沿海地区冬种菜豆病毒病的综合防治要点

2021-07-05 01:04王明霞赖廷锋刘良凤
长江蔬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合浦县冬种粘虫

王明霞 赖廷锋 刘良凤

导读:冬种菜豆是广西合浦县农民增收致富途径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菜农对菜豆病毒病的前期症状认识不到位,未能对症用药,容易造成冬种菜豆减产甚至失收,生产中,一定要采取“虫病兼治”的综合技术来防治菜豆病毒病。

2010年合浦县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首批、广西第一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合浦县属北回归线以南过渡热带的沿海平原地区,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921 h,年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0.8℃,年总积温8181℃,无霜期358天,年均降雨量1663 mm,相对温度75%~86%。从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形成、土地肥力、水资源、环境、历史习惯等条件综合来看,合浦县适合开展冬种蔬菜生产,已成为南菜北运的生产基地,其中菜豆适应合浦县冬季生长,是当地菜农喜欢种植的蔬菜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菜农对菜豆病毒病的前期症状认识不到位,未能对症用药,导致菜豆减产甚至失收,生产中一定要采取“虫病兼治”的综合技术来防治菜豆病毒病。

1 症状识别

常见的病毒病有卷叶萎缩型、花叶斑驳型和明脉皱缩型3种,主要为害叶片、果实、豆荚和种子等部位,从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叶片受到病毒侵染后,首先表现在嫩叶部分,叶片沿叶脉褪绿或沿叶脉一带呈深绿色,叶片呈现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并逐渐增厚,呈凹凸不平状;叶缘向上或向下卷曲呈畸形,形状似狗耳朵,因此被当地菜农称为“发狗耳”。

豆荚受害后,生长缓慢,结荚少且荚果小,豆荚上产生黑色或褐色斑,且变畸形,影响菜豆的商品性;感染病毒的种子变小、变色。

植株染病后,整株矮缩,生长点坏死,开花迟缓且落花严重,结荚率低。

菜豆感染病毒病叶片褪绿症状

2 发病原由

在田间以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传染致病。它们个体小,发生初期往往为害症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繁殖力强、群体大,常群居于嫩枝、叶、芽、花蕾等背面或里面,汲取植物幼嫩组织部位的汁液。刺吸式口器害虫通过取食,会将病株体内病原微生物传至健康植物体中,因此,刺吸式害虫是病害的传播媒介,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花梗不发育,荚条畸形,花朵早落,导致很多作物病害的传播和暴发,其为害性更大。

田间管理差,多年连作,地势低洼,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缺肥缺水,蚜虫、蓟马为害重,菜豆病毒病发病就重。

3 综合防治要点

3.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减少自留种,选购近年来的新品种。

②种子消毒 可用10%磷酸三钠液或0.2%高锰酸钾液浸泡种子20~30 min,药剂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③培育无毒种苗 加强田间管理,多施磷、钾肥,不要追求苗旺而偏施氮肥,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至田外集中销毁。

④切断病毒源的传播途径 该病多由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故从苗期就要及时、连续防虫,减少传染机会。

3.2 物理防治

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每667 m2挂20~30块黄板;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可用蓝色粘虫板诱杀,每667 m2悬挂40 cm×25 cm的蓝色粘虫板20块或20 cm×25 cm的蓝色粘虫板40块。粘虫板底部距离地面高度15~20 cm,定期更换,既节约防治成本,又保护环境和天敌,效果良好[1]。

3.3 化学防治

注意在花朵张开时,早晚喷施,针对嫩尖、叶背、花蕾喷匀,可选用内吸传导性强的药剂防治。如667 m2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15 g对水50 kg喷雾,或用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刺吸式口器昆虫为害盛期,隔3~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氨基寡糖素(壳寡糖)水剂75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施,对病害有一定抑制作用。

菜豆感染病毒病叶片皱缩症状

猜你喜欢
合浦县冬种粘虫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2018年合浦县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分析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创建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基地的思考
合浦县盛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发布会暨南珠月饼2017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
合浦县盛华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发布会暨南珠月饼2017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
不同栽培方式对冬种鄂薯4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