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韵律舞蹈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2021-07-05 03:09饶子龙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韵律舞蹈身体

饶子龙

在体育教学中,韵律舞蹈课程通过韵律舞蹈渗透于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国家课程的统领下,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韵律舞蹈专项课程实施方案孕育而生。

一、中小学韵律舞蹈教材学段学情分析

中小学韵律舞蹈教材,以发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立足于中小学生心理层面、身体层面、知识积累层面、创新思维拓展及技能应用层面,对学生不同年龄段及学段,发展学生不同身体能力及技术能力,以游戏和情境植入教学,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在学中运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与能力。

一至十二年级韵律舞蹈教学中,一至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培养兴趣的最佳阶段。韵律舞蹈课程多以韵律舞蹈游戏教学为主,与此同时,其身体的柔韧素质、协调能力及平衡能力等处于初级阶段,课程内容中应更多体现角色化、情境化。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好奇心理强,个性突出,体育活动热情高,乐于展现自我,但他们进行体育活动能力有限,而且自控能力差、集体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也大,同时,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在实施韵律舞蹈教学中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他们爱上韵律舞蹈课,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处于青春期,心理、生理的波动性较强,男生爱动,喜欢对抗性运动项目,也更喜欢表现自己,而女生恰恰相反,喜欢娱乐性、柔韧性、游戏性强的项目。从身体素质方面来看,男生力量素质差,但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强,女生力量较差,但是柔韧素质强。结合男女生身体能力的差异,对力量素质进行强化,韵律舞蹈课程中可更多体现时尚性、流行性强的内容,如,街舞和健美操等。十至十二年级的学生呈现个性化发展,体能差异性明显,韵律舞蹈课应更多体现学生个性化,以突出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二、中小学韵律舞蹈教材内容分析

在韵律舞蹈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教学中,制订出12个培训主题,即:一至六年级制订“我与身体玩游戏、我与身体交朋友、我与身体来对话、我的身体会表达、我的身体会交流、我的身体会舞动”等主题,以游戏和情境为主,强调学生与身体的关系,突出身体认知和身体基础形态的学练。同时,让学生充分感知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身体与方向的关系,在学练过程中强化身体的柔韧素质及协调能力。一至三年级,着重兴趣培养,将情境教学与舞蹈游戏、节奏游戏相结合,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四至六年级,着重学生动作感知能力及学生间协作能力的培养。七至九年级制订“我的身体最灵活、我的身体最强壮、我的身体最优雅”主题,该阶段强化身体能力的开发及机能应用,在学练过程中继续强化身体的柔韧素质、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耐力、灵敏及控制能力,让学生能准确完成复杂多变的动作。十至十二年级制订“我的身体会感受、我的身体会想象、我的身体会创造”主题,强化体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及动作表现力,更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多地体现自我创编和自我表现及表达的能力。

小学阶段韵律舞蹈学习,课程有芭蕾舞、民族舞及健美操等相关内容。芭蕾主要规范学生基本体态与舞姿,民族舞主要让学生体验民族舞蹈的风格与特点,健美操和啦啦操主要使学生在运动量、体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得以充分提升。通过韵律舞蹈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验身体活动方法,发展力量、灵敏、柔韧、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运动感觉和知觉能力,提高学生站、走、坐、立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正确姿势。让学生学会识别舞蹈属性,基本掌握少数民族舞蹈的风格与元素。

在中学阶段,韵律舞蹈学习可以改善初中学生身体的不良体态,提高肢体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身体整体感官协调能力,在培养身体控制能力与身体表现力的同时,使学生在身体协调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肢体延伸表达,并善于肢体表现,培养舞蹈意识。元素性内容的发挥与发展连接表现性组合和表演创作,通过表演创作,提高情感认知和群体意识培养,着重情感价值体验与代表性组合的实践。

高中阶段以民族韵律舞、现代舞、街舞、健美操及作品创编为主要学习内容,辅助以即兴的方式灵活转化。针对高中年级,特意增加了即兴表演和作品编创的比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编能力。同时即兴韵律舞蹈的创编、展示过程,也是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们主动表达情感和意识,对文化、艺术、生活的价值产生独立思考,逐步感受美的体验和增强追求美的意识。

三、中小学韵律舞蹈教学理念与教材设计思路

1.中小学韵律舞蹈教学理念。韵律舞蹈教学以情境教学为主,创编与教学主要从自然环境、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方面入手,将情境巧妙地植入课堂,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身体的主动体验,突出体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体验中获得,在参与中思考,全方位融入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韵律舞蹈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从艺术感受到审美体验,从文化礼仪到舞蹈素养,全面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律舞蹈内容的选择,应依据中小学体育学科教育特点,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创编符合他們发展的内容,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的身体成长、品德养成、仪表提升、个性发展。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韵律活动和舞蹈的基本知识和美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学习身体的基本部位动作、简单动作组合的儿童集体舞;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韵律感和节奏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以及文明行为,陶冶美的情操。

2.中小学韵律舞蹈教材设计思路。中小学韵律舞蹈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对应的是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中级阶段对应的是七至九年级的学生;高级阶段对应的是十至十二年级的学生。课程内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既注重学段之间的进阶,又注重年级之间的梯度,目的是让学生韵律舞蹈课程的体验更多元化、人性化。课程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在完成身体形态训练、传统舞蹈学练、国际舞蹈体验、有氧舞蹈练习、舞蹈经典作品赏析、即兴舞蹈创编六大领域内容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探索时间与能量的变化。逐步推进课程内容学习,最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中小学韵律舞蹈教材内容,按照不同的年龄,即不同学段,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层级式、递进式进行教学结构设计,通过认识身体、了解身体,培养学生对自我身体肌肉、骨骼、关节的感知与体验;通过科学有效的舞蹈训练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及控制能力。在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舞蹈中,体会民族舞蹈属性,提高艺术审美,引导学生进入即兴与自主创编的阶段。以逐层递进式推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技能技术的层面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具备情感抒发与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编及即兴创编的能力。

四、中小学韵律舞蹈教材六大领域构成

通过韵律舞蹈教学,让学生能够具有表现自我的能力、欣赏审美的意识、创造美的思维。韵律舞蹈教学,基于学生4大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综合审美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动作和节奏的控制能力及作品展示表现能力。不仅体现出韵律舞蹈独特的育人价值,将体育训练与艺术创造完美融合。韵律舞蹈教学可归类为六大领域:身体形态训练、传统舞蹈学练、国际舞蹈体验、有氧舞蹈练习、舞蹈作品欣赏、即兴舞蹈创编(图1)。

图1

六大领域内容呈层级递进式关系,且相互作用。韵律舞蹈课程中将身体形态的塑造放于首位,在拥有良好体态的基础上,了解民族文化,体验舞蹈风格特点。此外,配合有氧舞蹈訓练,拉升体能,提高身体的协调、平衡、柔韧等能力,为更好地完成动作打下基础。作品欣赏配合主体教材,提高整体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韵律舞蹈中,丰富思维的空间想象,实现自主创编。

五、中小学韵律舞蹈教学实施方法

在一至十二年级的教学中,“身体形态训练”为学生学习舞蹈时保持良好的体态打下基础。“传统舞蹈学练”内容从民族舞蹈认知与学习到文化的传承与普及上,由易到难,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体验感,最终建立文化自信感。“国际舞蹈体验”选择内容与时俱进,将国际流行舞蹈融入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学练兴趣,同时,将不同文化的舞蹈,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再创造的能力。“有氧舞蹈练习”将啦啦操、健美操、瑜伽等运动项目作为体能拉升训练,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提升,有效保障韵律舞蹈教学中的体能内容的开发运用。“舞蹈作品欣赏”和“即兴舞蹈创编”渗透在一至十二年级的教学中,着重学生鉴赏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也为拓宽学生视野、加强文化认知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创编动作,提升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六大领域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有进阶、有梯度地、清晰地呈现在12年韵律舞蹈教学中。

1.强调艺术性。韵律舞蹈与舞蹈的完成都需要建立在身体有相应的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之上。因此,韵律舞蹈专项课程中,如让二者完美融合,应在训练的方式及层级递进关系中,找寻方法。可以在韵律舞蹈训练过程中,借助热身及舞蹈柔韧训练方法,在情境中完成全身柔韧素质的训练。如,《划龙舟》一课中,学生双腿伸直坐于地面,双手呈划船动作完成体前屈,动作跟随音乐节奏,在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划”的概念,使学生能在音乐中既完成动作要求,又完成情境预设,在完成艺术表现与表达的同时,强化了体能训练及协调性训练。

2.强化节奏性。韵律舞蹈与舞蹈二者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动作要素中,不可缺少节奏要素。韵律舞蹈课程中,大量地运用民族民间舞内容,有机地结合民族古典的属性,便于学生分清不同音乐、不同属性、不同风格的鼓点韵律,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音识节奏的能力。强化啦啦操、健美操动作力度和爆发力,结合舞蹈艺术中的韵律和运动线路,做到强弱对比、高低对比,提高动作观可赏性及艺术性。

3.提升文化性。韵律舞蹈融合了民族民间舞中最有特色的传统舞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地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对文化的认知,强化参与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将地域化文化符号、风土人情,通过韵律舞蹈传递给学生,起到文化的渗透与普及的作用。

4.促进创新性。借助舞蹈创编方法,学生可自由完成自主创编,利用空间高低的变化及角度变化,使韵律舞蹈动作更有层次,更美观。空间幅度的变化,无形中加大了动作体能的输出,二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

六、改变教学方式,发展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强化知识与技能,纠正学生错误体态,增强体能,融合创编和鉴赏,提升个人修养。通过啦啦操、健美操提升体能,通过民族韵律舞蹈强化体能,促进身体协调能力、柔韧素质、平衡能力、灵敏等能力同步提升。“健康行为”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锻炼提升个人气质,欣赏课程强化学生对美的品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表达的欲望。通过韵律舞蹈强健体格的同时,健全人格、相互协作、强调团队意识。积极开展展示与评价,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关注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相互协作,促进体育品德的提升。

体育课程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中小学韵律舞蹈教材的创编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都应围绕发展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根本任务。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学会审美,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塑造美、创造美。在韵律舞蹈活动中健全人格,在韵舞教学中实现文化的认同感,建立文化自信,最终实现学生身体体能、文化认知、艺术审美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韵律舞蹈身体
书的国度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舞蹈课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