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小学棒垒球“主题式+进阶性”内容体系的构建

2021-07-05 03:09贾萌张宏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垒球裁判专项

贾萌 张宏

一、棒垒球运动进入小学课堂的路径

目前北京高校棒垒球开展比较普及,但小学的学校棒垒球开展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智力、思维发展程度有限,不能完成较难技术动作和战术思维,并且大部分小学在场地及安全性上难以保证。近几年,北京市一些区县虽然也在学校开展棒垒球运动,但多以运动队训练为主,能够被选拔参与训练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不能做到项目普及。

棒垒球运动从技术上讲,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较多,涉及投、接、传、跑、击打等,战术灵活多变,不易掌握。从规则方法上讲,规则繁复,不易理解,有一定难度,而且激烈的比赛具有一定危险性。从场地器材上讲,独特的扇形场地、安全防护要求、手套、球棒、护具等确实成为小学开展该项目的阻力。

有些学校也试图将棒垒球运动引入到体育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棒垒球的乐趣。但在师资和教材方面缺乏相应的支撑,这就让棒垒球进入小学体育课堂显得举步维艰。在小学阶段开展棒垒球学习需要进行拆分内容、简化规则、改变形式、使用安全器材等,让棒垒球运动简单化、游戏化、趣味化,成为符合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学习的多个小任务,任务与任务间既分开独立又互有联系,有梯度地逐步开展。要在小学阶段以棒垒球游戏和软式棒垒球学习为主,逐步过渡到慢投垒球,最终实现完整运动项目的体验学习。

二、小学棒垒球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思路

小学棒垒球运动专项课遵循横向一体化、纵向进阶化的总体设计要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能学习特点,让学生能够“动起来”“用起来”“玩起来”。

小学棒垒球专项课核心内容是面向普通学生的棒垒球比赛,设计课程的主线是围绕棒垒球比赛进行的技术练习、战术学习、文化渗透、品行教育等。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这项集智慧与勇敢、趣味与协作于一体的集体运动项目当中。

在真实情境下,采用“学、练、赛”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体育课,能够掌握棒垒球专项运动。

三、小学棒垒球“主题式”和“进阶性”的学习构建

(一)“主题式”的任务学习

小学棒垒球运动专项课的主题设计是围绕棒垒球游戏和比赛,从学习主题、内容结构、教学方案等方面层层递进,区分各年级的棒垒球项目学习任务。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主题,进行主题式学习,这个主题即这学年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也叫任务式学习。如,小学六年级的学习主题是“有位置感的团队棒垒球比赛”,关键任务要在六年级36个课时的学习中围绕“位置感”“团队比赛”进行,要在内容设计与形式方法上表现出让学生体验棒垒球不同位置的区别,在团队比赛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场上位置,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与特长,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比赛。

(二)“进阶性”的学习构建

1.小学低年龄段

一年级的主题任务是用软式海绵垒球进行简单地抛、接、传、移动等练习,在游戏中学会一些基础动作。二年级是在简单游戏的基础上加入有棒垒球项目特性的游戏,如,击球游戏和抢垒游戏。

2.小学中年龄段

三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有竞争的比赛,所以在学习内容上设置了五人制比赛,在比赛中将较难掌握的用球棒击球替换成用手掌击地面反弹海绵球,让学生先了解初步的“击球”、跑垒体验和基本规则。

四年级是学习棒垒球的关键阶段,应先学习初级软式棒垒球,将此内容作为小学阶段重点学习的内容,为后面学习关键技术与比赛规则奠定基础。学习内容围绕“T”座击球后的一系列任务展开,通过击球、跑垒、接球、传球等完成简单的或有条件限制的软式棒垒球比赛。

3.小学高年龄段

五年级学生更向往激烈的、有身体对抗的比赛,对赢得比赛有一定的渴求。所以五年级学习内容在四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简单战术、时机选择、裁判法学习等内容。使学习更贴近正式的棒垒球比赛。六年级学生要逐步开始慢投垒球的学习,除了要完成下手投球、击球和技战术的学习外,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的认知,知道自己更适合在比赛中扮演什么角色,在团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逐步从棒垒球游戏向正式比赛过渡。

从主题任务上看,一至六年级主题的设定都是在前一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延续和递进,内容安排上是有进阶性区分的(表1)。从小学低段至高段逐级进行传抛球游戏、五人制比赛、软式棒垒球趣味赛、慢投垒球条件限制赛等多种递进式的比赛,随着年级的升高,比赛部分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加大,激烈程度、专业性也随之增强。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棒垒球运动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充分表现自我个性,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小学棒垒球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内容版块与课时

小学棒垒球专项课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六大板块内容,分为上、下学期各18个课时。专项课内容结构按年级分别列举出在相应年级学习时需要关注的六大板块学习重点。

(二)板块内容构建(以六年级内容构建为例)

1.基礎知识与技能

通过一至五年级的学习,六年级进入到“有位置感的团队棒垒球比赛”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从四、五年级的软式棒垒球向慢投垒球转变。以六年级学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几项技术为例,包括慢投垒球特点和器材、慢投下手投球、接平直球、“T”座击11寸安全垒球等。这些技术的学习是保证学生从软式到慢投的基础,需要重点学习。

2.技战术运用

技战术运用的侧重点是在比赛中,防守方多人在垒的情况下封杀、触杀局面的控制与处理;进攻方多人在垒时相互配合、把握时机成功进攻得分,应强调比赛中战术运用及攻守间的博弈。

3.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

专项体能有折返跑和快速击球等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专项体能不是单独在某一节课就可以解决的,而应在每节课中安排5~8min的练习,重点是发展学生的专项素质。

4.展示与比赛

重点进行特殊条件限制的慢投垒球比赛。这种条件限制可以是人数上的限制、比赛场地的限制、对某个规则的限制、对某个技术的限制等。采用简化比赛规则的方式提高比赛对抗性。如,可要求学生完成4个出局后交换攻守、只能击出外场球,内场球直接出局、A队每局开局1垒有人,B队每局开局1垒和2垒有人等不同的条件限制。

5.规则与裁判

要让学生在比赛中,有不同的角色体验或责任分工。规则的学习往往是对技能学习更好的促进。在这种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棒垒球的规则与裁判方法进一步了解,并进行实际操作。在三至五年级的规则裁判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裁判站位、手势、安全出局规则有了一定的学习,并且能够在比赛中进行正确判罚。但三至五年级的五人制和软式棒垒球比赛没有投手投球,所以也不涉及司球裁判,那么在六年级的裁判学习中就要重点学习慢投垒球的投球判罚,即“司球裁判”。

6.欣赏与评价

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欣赏比赛、看懂比赛、知道比赛礼仪,并且能够对自己、对队友、对比赛双方做出客观评价等。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够对比赛中的好坏球进行分析,对安打、本垒打进行欣赏与评价。教师应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与体育综合素养。

小学棒垒球课程内容体系的六大板块内容构建是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成递进式螺旋上升的。每个年级都在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观赏与评价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与呈现,对关键技能和重点关注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列举(见表2)。

猜你喜欢
垒球裁判专项
棒垒球不满回归之后又要被踢
NBA本赛季有5位女裁判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算“10”
扔垒球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听提示猜数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