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东风放纸鸢

2021-07-09 02:02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纸鸢放风筝潍坊

“纸鸢”,即风筝。相信大家都会想起唐代元稹《有鸟二十章》中的诗句:“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牽。”抑或是想起了南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中的诗句:“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但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眼下,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何不“忙趁东风放纸鸢”,让自己的思绪随着纸鸢飞向梦想中的那方天地呢?

前世今生

东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了风筝。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墨翟的风筝材质。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风筝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之后,风筝就广泛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广泛地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宋人周密就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此处的“鸢”指的就是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人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关于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始传到世界各地。

提到今天的纸鸢(风筝),我们不得不说说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会议上,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至此,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

品种类别

现代纸鸢的制作过程可谓异彩纷呈。在我国,尤以著名的风筝故乡杨家埠村为甚。其制作的风筝以做工考究、绘制精细、起飞高稳而闻名,分为串子类、板子类、立体类、软翅、硬翅和自由式六大系列,多达六十多个品种。在潍坊风筝博物馆中——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博物馆里陈列展出了历届风筝节的中外风筝佳作,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好的纸鸢和放纸鸢用的线的制作方法其实并不简单。首先要用“蜡玻璃线”,就是先将一些玻璃瓶子敲得粉碎,辗成尖锐的颗粒粉状,然后用砂锅煮一种叫“牛皮胶”的东西(就是印刷厂装订书籍封皮的那种胶),胶煮好后把玻璃碎粘在线上,经过一夜的风干,系风筝的线便变得锋利无比。诸事俱备之后,纸鸢就做成了。

诗情画意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古往今来,风筝牵动着诗人的情愫,成为世人争相吟咏的题材。

最早描写放风筝的诗歌应是唐人元稹,他写了一组咏物诗《有鸟》:“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愁尔一朝还到地,落在深泥谁复怜。”诗风浅直易懂,借物讽人,意味深远。

到了宋代,“风筝诗”渐渐多了起来。南宋诗人陆游就曾以拟人化的笔法描写纸鸢,十分生动:“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诗句不仅生动地刻画了纸鸢的姿态,且让人联想到那些放风筝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快乐。

明代,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就很普遍了。明代诗人徐渭简直是个风筝迷,他的《风鸢图诗》:“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便是对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清代的风筝制作和放飞更为盛行,人们争相娱乐。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曾这样描绘儿童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光明媚、柳絮纷飞的时节,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欢乐情景,绘成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

更有趣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以断线的风筝为谜底制作了一条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条灯谜为贾探春所作,以断线的风筝暗示她的远嫁不归,体现了曹雪芹的独具匠心。

周作人对风筝很有研究。他在一首《儿童杂事诗》中说:“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诗句讲述的是放风筝时最怕的就是遇上风向不定的乱头风,真可谓经验之谈了。

郭沫若对风筝也十分喜爱,并颇有研究。他在《咏风筝》诗中云:“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妲娥宫里去,碧海晴天话素心。”诗句意境优美,借物喻人,读后回味无穷。

人物故事

七旬“风筝爷爷”:

乐享人生、放飞快乐

晴天的傍晚,清风拂面,散步在聚亨路大桥,常常看见一个放风筝的老人。老人身材魁梧,满是褶皱的脸在夕阳下笑得特别灿烂。身边不远处,一个大布袋里装着四五个风筝。

风起了,老人跑起,放线收线,起飞、操作、回收,动作干脆利落、拿捏自如。他就是被人们称为“风筝爷爷”的朱熙昌老人。

在朱熙昌家中,记者见他正在整理一款蜈蚣形状的风筝。这个风筝展开有7米多长,蜈蚣头呈立体状,身体由一个个用绸布制成的圆片用结实的锦纶线连成,圆片之间还用一两端粘着鸡毛的细芦柴隔着。他说这个风筝是让儿子帮自己在网上买的,如今不缺吃穿,花钱买自己爱好的风筝玩乐,是很开心的事。在他家客厅及房间里,记者见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风筝足有30多个。交谈中,他告诉记者,到盐城这边来,人生地不熟的,没人与自己玩,就放放风筝,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诸多快乐。

……

交流中,朱熙昌告诉记者,放风筝时,有时慢跑有时侧身跑,这对增强腿部力量和脚步的灵活有一定好处。放风筝时,双臂还要不停地抖动风筝线,并伴有屈腿动作,可使躯干和四肢的关节得到充分活动。同时,双眼面对蓝天,望着飞舞的风筝,可以消除眼睛疲劳,改善视力,预防近视。他认为,爱好放风筝,还可让人们放下手机,到空旷场地呼吸新鲜空气,有益健康。

(摘编自“新浪网”2021年1月20日)

你会放风筝吗?放风筝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快告诉我们吧。

猜你喜欢
纸鸢放风筝潍坊
趁着海风放纸鸢
忙趁秋风放纸鸢
“筝”艳潍坊四月天
放风筝
春暖花开放纸鸢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NO.3 纸鸢
放风筝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